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會見西班牙總理桑傑士時表示:「打關稅戰沒有贏家」、「中歐應該履行國際責任,共同維護經濟全球化潮流和國際貿易環境,共同抵制單邊霸凌行徑」,此番話顯係拉攏歐洲在關稅戰中共抗美國。然而,中歐雙方存在難以化解的「深刻分歧」,中國「聯歐抗美」意圖難如願。
首先,中國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已成為全球經濟的禍害,歐洲擁有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受到的衝擊尤鉅。歐盟主席范德賴恩今年1月份就指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向各國大增的出口被稱為「中國衝擊」,而今中國的生產過剩恐將帶來「第二次中國衝擊」,歐盟必須採取貿易防衛措施。如今美國對中國課徵的關稅已大幅增加至145%,中國為了填補失去的美國市場,勢必加強轉向歐洲市場傾銷廉價商品,如此將使在地企業面臨嚴峻威脅。為防止歐洲淪為中國商品的傾銷場,歐盟勢必將採取相應的貿易防衛措施,如針對中國部分商品發起反傾銷調查,中歐間的貿易衝突勢將持續升溫,難有合作空間。

再者,歐洲議會於2021年5月因新疆人權問題而投票凍結《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至今,突顯在歐盟將人權與經貿議題掛勾的政策下,中國人權問題已成為雙方深化經貿合作的障礙。另俄烏戰爭更加深中歐間的裂痕,中國對俄烏戰爭抱持「親俄的中立」的立場引發歐洲不滿,2024年北約峰會聯合宣言就指控中國是俄羅斯侵烏的「關鍵推動者」,增加了俄羅斯對鄰國及歐洲大西洋安全的威脅,就此而言,中國更被歐洲視為安全威脅,而非可信賴的合作夥伴。
綜上,從中國產能過剩、人權問題到俄烏戰爭,中歐間的分歧是一串長長的清單,且目前看不見化解的可能,中歐關係長久來看只會日趨緊繃、漸行漸遠,習近平的「聯歐抗美」算計終究夢一場!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