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魯曼教授不愧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左派大師,他昨日在媒體說明川普總統為何在美中關稅戰爭中會輸,洋洋灑灑,有許多值得討論的要點,算是「反川普關稅政策」難得的系統之作。
他說,中美關稅之戰,美國輸了的主要理由如下:
(1)美國和歐洲的貿易談判,似無進展,歐洲不站在美國這一邊。
(2)中國停止輸往美國科技和軍工產業所需要的戰略性稀土族金屬。顯然中國打貿易戰爭,𢤦得攻「敵之要害」,而川普不知道自己要甚麼?
(3)美國輸往中國大多是農產品,可以輕易取得代替品,例如用巴西產的黃豆,取代美國愛荷華州的黃豆,而由中國進口美國的大多是「工業中間品」,不是消費品:所以川普的貿易戰,中國是佔上風,是打亂對美國的供應鏈,對美國經濟的衝擊會有多大!而且美國的農夫握有選票,有政治實力,可影響政策,中國的農夫是難以比擬的。

文中,克魯曼教授再三強調,耳提面命的傳授:國際貿易不是你可以賣甚麼?而是你可以買到甚麼?國際貿易的目的是從其它國家進口無法在本國製造,或生產成本太高,而以其它本國產品賣到別國,以賺取的收益,買進別國你所需要的貨品:目前,美國總體的生產力仍高,應付得來,不會因此受制於它國。
以上這些都是克魯曼教授一廂情願的「全球化」自由貿易的理論,值得我們費心分析評論:
就(1)而論,歐洲各國就美中間關稅戰爭,不偏不倚,不站在美國這一邊,你我可以相信是一時的現象。有七十五國家,列名排隊要和美國談判關稅,有多少是歐洲國家,總不會多數是非洲國家吧 ?如果是歐洲各國站在中國這一邊,習主席幹嘛急著往訪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塞?是不是應該住歐洲訪問,表達感謝才對!多數歐盟國家想到俄國侵略烏克蘭,中國是何立場?歐洲多數國家會認為美國的關稅,是「美禍」;那麼中國的傾銷,經濟殖民非洲,和侵犯烏克蘭的俄羅斯沆瀣一氣?是不是「黃禍」的第一步?
就(2)而論,克魯曼教授說對了,就某些「戰略性」物質,美國受制於人,不正就是符合「自由貿易」理論:自己不能生產或生產無效的可以託之於異國,自己形成供應鏈的「收授」的一環,而不想「戰略性物品」的自力更生。川普政府是有所覺悟,要把半導體工業移往美國,重建此生死攸關的戰略產業;川普政府也提起美國的造船業只剩下中國的二百份之一,這不正是「自由貿易」意識形態下的惡果。設若台海、南海、西太平洋不幸發生長期和大規模「海戰」,就裝備補給而論,美國會是別人家的對手?
就(3)而論:克魯曼教授又說對了,美國農夫所擁有的政治權力,可以形成的對政府的龐大壓力,哪是中國農夫所可比擬的?對美國農夫不利的關稅政策一定難以持久,川普政府一定要有所「貼補」。這就是民主和獨裁間的差異。
克魯曼教授搞錯的地方,以為全球化「自由貿易」就是經濟發展的「萬靈藥」,而不必有以國家為單位,作戰略性的考量。二、三十年美國在全球化「自由貿易」信仰下受害甚深,川普政府和美國右派力量的復興,多少和此覺悟有關。克魯曼教授所說的「中國能擾亂美國所需要的供應鏈而扼殺美國經濟」絕對沒錯:這正是美國右翼保守主義最心痛的覺悟,美國的經濟和戰略一體,在全球化自由貿易的迷信下,可以被支解、肝腸寸斷,不成人形!
要維護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放棄自由貿易的好處,只是小小的代價。這是「由上往下看」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自由民主要有戰略考量下的保護才是正途,才會有未來。所以華爾街日報 ( WSJ )有人說,川普的「對等關稅」最終的目的,未雨綢繆,就是要孤立中國,那裏說錯了?甚至要令中國陷入「通縮」的險境,只是沒有人要明說,抓雞要蝕一把米。川普總統很戲謔玩笑的說「 There are lots of bad guys outside 」,許多人是會相信的 !
作者: 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