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關稅鬪爭越來越烈,我加你 145% ,你回擊我 125%;更從股票市場,烈火延燒到債卷市場,不是說「鬪而不破」嗎 ? 怎麼越像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
既然兩強到了「你死我活」、相持不下的戰況,被迫捲入戰局中有些分裂國家的內部,可以各自選邊站,或是改變「押寳」的對象,不必擔心有「後禍」,用不著像以往吞吞吐吐,掩飾自己信仰的對象。
這些派系的心理和效忠的對象都容易理解。令人吃驚的,今日戰局的丕變,卻引發,出現新的「倒戈派」:昨日可以「言之鑿鑿」,今日則頓悟「今是而昨非」,只是因為一時債卷市場的起伏!令人不得不訝異,他們到底一向是信仰甚麽?如果明日市場又有改變,他們的理性分析的方法,是不是跟著改變,因勢利導?是不是要成為「大師」,要先學會「隨風飄璗」?

「倒戈派」的將軍們,不是信仰不堅定,就是「輕重不分」。信仰不埾定者,本質就是「風派」,見風轉舵,實在沒有甚麼好談 ?倒是「輕重不分」,把輕看成重,一時的輕重起伏,信仰因而動搖,跟著改變,倒是值得你我深思。
哥倫比亞大學有位得過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是這樣看川普總統的「反全球化」、「自由貿易」的關稅策略:川普只是想把「低收益」產業、「低薪資」的工作,再移回美國,而放棄發展「高收益」、「高薪資」產業,因而傷害普羅大眾。如果根據「自由貿易」學說,此說言之有理。但是,例如說:造船業應該是此大教授眼中「低收益」、「低薪資」的行業,所以根據「自由貿易」,美國應該放棄造船工業,努力追逐有更高 margin 的產業才是!
因此,在此種「自由貿易」的意識形態的影響下,二、三十年下來,美國的造船工業只剩下中國的二百份之一。設想一旦台海、南海、西太平洋有事,美國海軍要怎麼應付?把夏威夷當作可以防守的最前線。這正就是中國某大軍頭所說的:太平洋很大,中美可以共治,中國統治西太平洋,東太平洋讓給美國。可見「自由貿易」意識下對的,不見得對有關國家安危的戰略思考,也會跟著對 !
多數的經濟學家都很厭惡所謂的「工業政策」( industrial policy )。因為不考慮經濟效益的政策,是知識的墮落。一國的經濟體系、工業組成一定多少要有國家安全和戰略的考量,何況像美國的大國,一定會有難以避免的國際利益和責任。強而有力的美國民主黨左派社會主義陣營,卻認為國家的戰略考量是軍事工業集團的罪惡利益的來源,把應該用於福利民權的資源浪費掉!
台灣國內的「倒戈派」盛行,甚至有人宣揚中國若把手中的美國國債拋售,就足以淹沒美國,令美國經濟崩盤,勝負立判,神仙難救 ?
很多人好像不太明白海外持有美金者,所謂 off -shore dollar ,多於美國國內,擁有「美國國債」更不用說了:日本持有美國國債最多,中國第二,沙烏地阿拉伯及中東產油國家的所謂「石油美元」包括美債,和歐盟所擁有的,不是第三就是第四?日本和沙烏地阿拉伯等波斯灣產油國,因為國際政治和安全需要得依靠美國,一定不會跟著中國拋售美債。所以中國近日一直遊說「歐盟」,共組同一戰線,對付美國的「對等關稅」,可能嗎 ?
所以要把「美國國債」武器化的殺傷力,到頭來一定有限。近日才有「打掉重煉」之說,拋售美債,取得美金,換成人民幣,使人民幣變成國際交易流通和決算的主要貨幣,這是自二次大戰八十年來,中國有的百年不世出的大好機會 ?Bye Bye 告別美國!
國際金融能這樣玩?會這樣玩嗎 ?布魯塞爾的歐盟官員,頭腦再不清楚,情緒再反美,一定不會有志一同和中國起舞 ?兄弟鬩牆,外禦其侮,到底是「美禍」還是「黃禍」?中國會有其它同路人嗎?除了非洲的某些國家 !
再怎麼說,世界通行的泡沫經濟學是以美國當作主要市場,各國生產貨品換取美元,再用美元購買美國國債,完成-循環。美國像是可以無限貫水的呆鵝,國債當然可以無限升高,可比天高。—— 不幸,有一天領頭的呆鵝發現不對,從此天下大亂 !
作者: 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