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眾所矚目的川普關稅2.0的課徵名單,在數日前美國解放日當日為川普公佈,台灣羅列前端課徵國,預估將被課徵32%關稅,此可謂不輕的額度。此消息發布不久,全球股市皆呈現大跌反應。國人聞訊後,多半呈現恐慌或憤怒狀態,連總統及行政院長皆出聲來穩定民心。
本以為台積電擴大赴美投資可換得關稅豁免或降低,顯然國人預期心理比不上美國優先主義。毫不意外,台灣近五年經濟成長來自對美貿易逆差,川普畢竟作為「美國人的總統」必然以美國利益最大化考量。然而,從貿易角度及1929全球大蕭條經驗來看,川普報復性關稅將使全球貿易陷入全球皆輸局面。無意外地,短期美國物價將會上升、貿易壁壘增加,雖然使美國財政暫時舒緩卻是飲鴆止渴。

此次關稅名單,加拿大及墨西哥不如預期被課與高額度,似有意維持北美貿易區獨立,如同回到上世紀一般,至少現階段呈現「經濟版的美國孤立」。面對歷史教訓,川普及其幕僚團隊不可能毫無認知,應了解貿易戰帶來的苦果。然在反全球化、右翼民粹興起時代,貿易顯然與國家安全及民族主義混同,必不能以純粹理性看待川普主義,故筆者對於川普「不對等關稅」政策有以下看法。
首先,美對台「特殊」關稅額度計算公式必包含近年來的貿易赤字,惟半導體及醫藥類被豁免,適用較低稅率,其他如農產品及電器、電纜業的衝擊將是政府首要面對。再來,是東亞三國的中日韓皆被課重稅,甚至東南亞皆難以倖免。以上國家不是對美貿易大量獲利就是新興製造大國,目的不外乎用簡單粗暴方式迫使製造業回美洲或增加貿易談判,必然引來該國家們的報復。
然,川普最可能的考量,是將全球勢力重新劃分,依照與美國利益、地位親疏遠近作標準,顯見在關稅額度以亞洲最重、歐洲次之、北美最輕。畢竟美國面臨財政嚴重赤字,急需降低政府支出,必然不能延續全球主義及扮演世界警察角色。如此,是否重演二戰悲劇猶在未定之數。二戰前,新興經濟強國如德國、日本受經濟蕭條影響皆走上對外擴張,投射當前局勢,中國以傲人經濟成長作為統治正當性,縱使近年科技及軍事走強,一旦無對應市場來傾銷商品、維持經濟發展,僅依靠其境內低迷內需,是否走向極端之路,台灣必然首當其衝。
唯一值得關注的是,川普關稅名單將台灣視作國家、又對半導體類豁免是一談判上的轉圜餘地。在全球化難以完全割捨下,川普可能採取「有限孤立政策」,修正數十年來美國分散全球的政、軍、貿易投入。此外,將台灣列為國家別,並非疏失而是凸顯台美經濟緊密與對中交涉的「無成本籌碼」,為今年中可能登場的川習會預留伏筆。換言之,美國難以完全抽身東亞,東亞作為21世紀全球經濟前進的火車頭,美國不能輕放該地利益,採取弱化東亞國家來彌補美國經濟全球化所失。
總之,在經濟全球化摻雜國族主義的潮流已成不可逆局勢,國人不能一味責難美國、台積電或執政當局,政府應作緊急措施來扶助受衝擊的企業,以及加強對半導體及醫療生技相關產業技術提升等。正如蔡總統近日引「李登輝精神」來呼籲國人應在此關鍵時刻共赴變局方是。
作者 /劍藏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