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日前任命陳立武(Lip-Bu Tan)為新任CEO,其出身亞洲、來自馬來西亞的背景頗受外界矚目。特別是當今美國IC產業,已有博通(Broadcom)、超微 (AMD)加上英特爾,就有三家重要科技公司CEO是亞洲出身,這還尚未計入身兼創辦人的美超微(Super Micro)、輝達(Nvidia)創辦人均來自台灣。然而,值得台灣必須留意的是,馬來西亞已經後來居上,成為台灣難以忽視的一股威脅,而這一切則可以從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演講談起。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去年台大演講中,曾針對台灣在半導體的優勢提出示警。他認為台灣的半導體優勢,其實和美國在1950-1960年代的優勢非常相似,當年美國人勤勞、又對於科技製造不排斥。這和台灣現今的優勢很像,但張忠謀認為台灣至多僅能維持這個優勢約2-30年,之後很可能就會被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或越南超越。而從這次英特爾CEO來自馬來西亞的背景來看,馬來西亞在人脈與製造的威脅,很可能會成為台灣最大威脅。

先從區位優勢來說,根據2024年的統計資料,英特爾(Intel)、 恩智浦(NXP)、 英 飛 凌(Infineon)、 德 州 儀 器(TI)、瑞薩(Renesas)早已在馬來西亞投資,其中全球半導體產值,馬來西亞占比就達7%以上。而其中最老字號的當屬英特爾,英特爾早在1972年就在馬來西亞設廠,直到前幾年英特爾還宣布數億美金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計畫,雖然迄今因為公司財務問題而計畫暫停,但我們可以預見新任CEO的馬來西亞背景,必然不會放棄東南亞的擴大投資機會。
再者,從人脈優勢來看,英特爾與博通兩家公司CEO都是馬來西亞出身,這兩家是美國IC設計的頂尖公司,台灣諸多半導體製造代工、封裝測試等訂單,未來必然都要和這兩家公司打交道,但是否能夠青睞台灣市場,不敢過度樂觀。特別如前述所說,馬來西亞本身就具備區位優勢,沒有非要在台灣生產不可。且台灣長年來,有張忠謀在美國的深厚人脈優勢,加上黃仁勳、蘇姿丰等人的台灣背景,台灣半導體長年在美國有人脈長處。但在馬來西亞人掌握兩家美國IC設計巨擘的CEO時,台灣會否能繼續保持好口碑,恐怕必須加緊以技術優勢與價錢實惠等重要優勢來維持地位。外加馬來西亞不若台灣有地緣政治的威脅,至少不若中國在旁虎視眈眈的立即威脅,台灣要能繼續維持未來數十年優勢,必須更加努力。
最後,台灣必須持續推進更多台灣背景的半導體專家,成為美國IC產業的重要領頭人士。例如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被聘為美光(Micron)董事,這對於台灣在美國市場就相當有利。特別是當台灣半導體製造台積電,接二連三地成為川普點名的首要目標,台灣更必須加以小心,應對東南亞優勢進而未來崛起的可能。從英特爾更換新任CEO,希望台灣各界必須要有充分應對未來艱鉅的挑戰!
作者: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