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若說美國民主黨不再是政治主流?你若居住在美國西海岸或東北角諸州,你一定會被視為是「怪物」、反動派、民兵組織、….. 甚至KKK白人至上主義者 !
怎麼略識之無的南方白人,加上和南方浸信會( Southern Baptist )所見略同的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的一夥人,能夠從「深南」諸州( Deep South ),藉著樂讀「聖經」,循規蹈矩,就能夠從南方諸州越過俄亥俄河,到達五大湖畔,莫非是政治生態丕變的歷史大事!
怪物至極的當然是川普!2016 年大選,克林頓夫人敗給川普,民主黨驚嚇之餘更搞不清楚原因?How did it happen ? —— 但是選擧人票雖輸了,差堪安慰的是支持民主黨的全體選民票數,仍然多過共和黨。2020年民主黨收復江山,更證明川普黨的(第一次)勝利,只是一時的逆流,民主黨的意識形態,仍然是美國政治文化的主流。

2024年大選,川普第二次獲勝,這次不僅贏得選舉人票,而且全體選民票總數共和黨也多過民主黨,並且在國會兩院取得多數,這到底是美國政治「一葉知秋」,還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川普總統再上任,前兩、三個月的施政,用民主黨的觀點,當然是「動搖國本」、「天怒人怨」。民主黨的黨工一定很想念,多年前甘迺迪和尼克森熱鬪的那一場大選,民主黨籍芝加哥市長,可以令過世的市民起來投票,使得民主黨能囊括關鍵的伊里諾州選舉人票,因而使甘迺廸贏得那場大選 !
川普總統的施政和對外政策,是不是「動搖國本」、「天怒人怨」不是民主黨人士說了算。新近的民調,川普總統全美有 53%的支持率:在像美國政黨政治成熟的國度,壁壘分明,53%的支特度, 實質上可算是多數。那麼從二次大戰後,被視為美國政治圭臬的「泛民主黨」的意識形態,是不是慢慢退潮,不再是主流 ?
這裏所指的「泛民主黨意識形態」是指甚多意識的組合:(民權)的平等主義、凱因斯主義福利分配的大政府、用低利率通膨刺激經濟、種族混合的移民政策、世界一體的全球主義;延伸到文化的認同:Diversity、Equality、Inclusion多元、平等、包容 ( DEI ),甚至進步的個人不只可以性別的自我認同,甚至可以有「跨性別」的多重自由,所謂「個人身份」的機動選擇。
這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立場,加上學院、媒體的鼓吹,事實上是影響美國內外政策的主要力量,達近八十年之久。八十年來的主流,陳義甚高,甚至被譽為「普世價值」,卻使得美國國力日漸衰敗。這也為甚麽美國右派「保守力量」能夠興起的主因。美國要「再度偉大」,當然要先評擊和修正「泛民主黨的意識形態」。
眼前美國保守主義最重要的工作,不僅是要拆除「泛民主黨意識形態」下所建立的建構;例如,盤據在聯邦政府旣得利益、親民主黨的官僚集團,和左傾、激進、社會主義的大學和媒體。八十年來「長春籐聯盟」,話說思想和學術自由,到底有多少教席,能夠對「保守主義」提供多少論述,有助於思想的「多元化」?
八十年來要了解美國政治文化和動向,是不是只要注意些「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地球報」、CNN的報導和評論就足夠了。近年來才有右派「保守主義」的媒體強棒出現。這也為甚麼川普政府要引入甚多「 Fox News」的媒體人的原因。
八十年來評擊民主黨思想的「泛凱因斯主義」的上層建構,除了芝加哥大學的「貨幣學派」外,還能找出任何學說,值得你我探原究底、深思熟慮的論述?這是美國「保守主義」目前最重要的課題,所謂「本立而道生」!美國民主黨是不是不再是主流?不只是選票的輸驘,更要看美國「保守主義」在知識上、文化上會有何建立,來取代「泛民主黨的意識形態」。
作者: 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