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藍白陣營對大罷免運動採輕蔑態度,直至多個選區一階段連署門檻通過方感危機意識,從最近藍白再次合作,開啟地方巡迴宣講企圖與罷免團體及綠營互別苗頭。此外,最具爭議者莫過於藍營提出反戒嚴及反廢死公投,從事件本質來說令人狐疑,目前我國尚未戒嚴,且戒嚴流程亦須立法院追認,藍白目前掌握國會優勢,提此悖於事實公投案,莫非預作失職之提示。再來,廢死問題從憲法法庭見解認死刑合憲,且不久前已執行死刑示警大眾,根本無廢死問題,此又一荒謬也。

藍營之所以提此兩案應有以下考量。首先,廢死係部分泛綠人士主張,雖然民進黨未正式啟動廢死流程,但民意在政治渲染下,已將廢死印象等同支持民進黨劃上等號,用廢死來對抗罷免運動,顯然「竹篙湊菜刀」毫無邏輯可言。欲反大罷免何不向民眾解釋刪預算之理由,讓民意挖掘真理呢?
其次,係戒嚴問題更是荒謬,竟以南韓去年底烏龍戒嚴扣上帽子。我國相較於南韓更具被侵略性,畢竟其尚有美軍保護下,故我國必須枕戈待旦,面臨國家危難時刻,賦予總統緊急應變之權,此是各國憲法皆有規定。一旦台海再次面臨衝突邊緣,事先卻從法理及現實上架空總統應變之權,豈不落實開門揖盜之名,總不能既要從對岸老好處又要台灣人選票,目前民意對維持現狀為大多數,既作為台灣人民的代表,更應順應民意而非陷入內鬥泥濘。
最後,這場大罷免運動究竟如何結尾,想必延續至下次地方選舉。從這次藍白聯合反罷免有新篇章,黃國昌與藍營對口人物已從傅崑萁到藍營更上層,甚至其是否利用地方宣講過程來結盟藍營樁腳,無論成敗皆對白營利大於弊,尤其彌補白營最缺乏的組織戰。
特別是黃國昌拜訪盧秀燕之舉,加上罷免主軸、鎂光燈聚焦中二選區,作為藍白地方合作示範區的台中,將成為此次藍白合練兵場合。因此,藍綠惡鬥不見得互利絕對是互害,多養一作壁上觀的漁翁來收穫漁利罷了。
作者 /風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