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封閉式初選」
一般而言,大多數美國政黨初選都是由政黨內部自行決定,換言之,選舉權集中在某些少數黨員代表身上,這是一種「封閉式」的初選制度。因此,因為相對較少的選民參與提名人選,而這些非搖擺州的選區或州往往明顯傾向某個政黨,因此贏得初選的候選人在大選中幾乎篤定勝出。根據 Unite America 組織統計:在 2020 年,全美僅有 10% 符合資格之選民參與了初選,而這些初選實際上決定了超過 83% 的國會席次,換言之,美國選舉其實高度缺乏競爭性(僅有15%有競爭性)。
對於這種「封閉式初選」的支持者而言:除了說非黨員的「惡意投票」(sabotage)是個嚴重問題,讓非黨派的人來決定政黨推派的人選,也可能會造成政黨推出不符合政黨理念、精神的候選人。如果選民想參與初選,他們完全可以登記加入與自身理念最接近的政黨,因為,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大多數獨立選民其實傾向於共和黨或民主黨的一方。

反對者認為:事實上,超過50%的年輕選民(特別是千禧時代之後)是獨立選民。而全美國仍然有16個州採取完全性、部分性封閉式初選。這些獨立選民並沒有機會沒有機會參與初選投票。另外,封閉式初選也帶來極化問題,雖然選民本身被認為就在自我分類,並自行趨向兩極化,但政黨初選也強化這樣的「極化」。當各州將獨立選民排除在外時,初選變得越來越封閉,會讓產生的候選人不具有全體的代表性,因為能夠參與初選的選民數量逐漸減少。
另外,這些反對者認為:「開放式初選制度」下競選的候選人,不再必須完全服從政黨議程,與那些需要在政黨初選中競爭的候選人相比,他們的自由度更高。他們可以完全回應選民的需求和關注的議題,這些制度產出的政治人物會更具代表性。由於競爭性更大,也能選出更溫和的候選人,這也有助於跨黨派的合作。
造成初選缺乏競爭性的其他原因與解方
政治學者普遍認為:美國初選大多缺乏競爭性,主要有以下兩個主要原因:「選區劃分不公」與 「選民地理性的自我分類」。
選區劃分不公
選區劃分不公,也就是傑利蠑螈(Gerrymandering):政黨透過技術性、不公平的方式操縱選舉,透過重新劃分選區以極大化其獲勝席次。常見的方法有兩種:
- 集中(Packing):將某群選民過度集中於少數選區,使其他政黨的影響力局限於少數幾個選區。
- 分裂(Cracking):透過將某群選民分散到多個選區,稀釋其他政黨的影響力。
選民地理性的自我分類
由於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多種結構性因素,傾向左派或右派的族群經常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不同的地理區域。例如:民主黨選民偏好都市,共和黨選民則較集中於鄉村地區。這種現象即使不是人為干預,但也會消減選區內的競爭性。
為有效解決上述兩個問題,政治學界提出兩種不同相對應的解方
第一種:「獨立選區劃分委員會」將劃分選區的權力從政治人物手中移交給一個獨立委員會,讓該委員會出不偏袒任何政黨且具競爭性的選區劃分。事實上,美國已有六個州,授權獨立選區重劃委員會負責國會選區的劃分,且無需州立法機關批准。
第二種:「開放式初選」:所有不分黨派候選人一起競爭,讓選民在初選中有更廣泛的選擇,也提高競爭性。同時,加上即時決選投票(Instant Runoff Voting)機制讓選民能按照偏好對候選人進行排名,鼓勵候選人爭取選民的第二與第三選擇,進一步強化競爭。
作者:鄭宇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