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一場奔喪,一場梟雄的謝幕?

  • 2025
  • 世代
  • 時事
  • 民意
  • 評論

數月前,柯文哲之父病逝,足引人一掬熱淚,其含辛茹苦拉拔小孩成長使人敬佩。在台灣社會裡,我們價值觀向來尊重亡者,縱使是政治人物家喪也不便染上俗世紛擾,讓喪禮哀榮肅穆,寧靜地走完最後一程。故從綠營高層一致沉默,綠營方面有與柯家有私交的前總統阿扁代表出席弔唁。藍營方面,也由同為前總統的馬英九出席。甚至,基於人權與人倫道德考量,北檢也獲准柯文哲暫時返家奔喪。然,令人好奇者白營是否近日透過宣傳,凸顯此次喪禮焦點,即阿北從當年意氣風發的形象變成如今白髮蒼蒼老態,我們可觀察日後白營高層如何指責執政黨,如何形塑被迫害的形象,以及如何利用藍綠似有似無間的拉攏。

確實,阿北目前仍備受媒體關注,竟有兩位前總統出席,顯見白營的存在是藍綠既想拉攏又不便搬上檯面,處在一個關鍵角色。尤其隨著統獨議題加劇,白營有年輕選票更無統獨包袱,筆者認為白營自然靠自身實力無法獨當一面,然未來選舉時卻仍左右部分戰區,如在搖擺選區派出刺客,至少使一方落選,這才是藍綠共同所忌。再從這次喪禮互動及與會人員有以下幾點現象值得玩味。

首先,在眾多媒體關注下,柯家也痛泣國家司法迫害,係屬意料中事。然而,柯文哲此次卻表現低調,雖然過程中有些許拖延,卻無大肆哭訴或煽動支持者之舉,反而以「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公諸於眾,如此,短期內必有利於民眾黨形象與引來大眾同情,畢竟台灣社會十分重視道德與和諧價值。其次,是目前民眾黨掌權者黃國昌之動向,此次奔喪顯見其克制,無過度動員群眾,假以釋放柯文哲之名造自己的聲勢,反而以自己猶在父喪期間婉拒出席。當然,兩位前後任白營領導的父喪,足使人惋惜,然筆者認為就此次柯父奔喪典禮,國昌低調處理確實高明。

一旦大規模組織群眾,不僅落入消費柯家之口實,萬一場面失控也對自己前途不利。更甚者,其似乎有意與柯文哲時代做出切割,塑造屬於自己的時代來臨,故不必要造成「王見王」的尷尬場面供人大書特書。最理想的策略甚至是,讓小草淡忘阿北魅力而轉頭支持自己,反映在近期重造一日雙塔的動員,可惜因體力不佳與直播聲量不足而無疾而終。分析其上台後表現,目前處於過渡期即紛絲膜拜對象由柯入黃之階段。

最後,令人惋惜者莫非柯文哲,從昔日矢言打倒藍綠惡鬥高牆到游移藍綠,本人也涉及多宗案件,故柯黑者往往是昔日柯粉而來,此話絕不假。如今,這場奔喪實質上更像一代梟雄的謝幕,卻換來新一代梟雄,唯一不變者仍是舞台下趨之若鶩的紛絲…….

作者 / 劍藏鋒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5-03-12 劍藏鋒

Post navigation

川普的WWE治國術 → ← 盧秀燕的文化政策思考極為淺碟!

Related Posts

台灣版「政治投名狀」:一條永無止盡的華麗轉身之路

想必讀者們多數看過電影「投名狀」,其貌似演繹兄弟因情因利鬩牆,實則描寫主角從失敗到崛起過程中,一次次靠邊抉擇之路。從第一次向結義兄弟納投名狀,換取他們效力;第二次則是對三位高官繳納,換取升官。最後一次是以兄弟之命作為效忠朝廷的投名狀。無獨有偶,台灣十年來崛起一位網紅型政客,透過不斷地向當時權勢者諂媚,不惜充作位主撕咬敵人的狼,叼著故主或敵人之首,納為象徵忠貞的投名狀,迎來一次次華麗的變身。                 這位網紅政客名聲過響,不妨姑隱姓名。觀察其十餘年來政治路,從來不是漸進,而是跳躍式猛進。當年高舉「反財團、反黑金、打破兩大黨壟斷」的橫幅,進入時代力量,成為小黨運動代言人。再到2019年退黨不久,搖身一變為親近藍營媒體的評論常客,進而在2023年底與柯文哲合體,成為民眾黨的政策發言人與罷免先鋒。這一路上的政治變形,堪比變色龍遇上色盲觀眾——「他變得這麼自然,我們也被迫視若無睹?」               有人說,他只是「務實」,懂得「善用平台實現理念」;但更多人開始質疑,這個理念到底是什麼?如果可以與國民黨裡當年你誓言要打倒的那些人並肩站在罷免戰車上,是不是早已忘了當初高喊的「還政於民、終結藍綠」口號?想必是故意忘了,哪個成功人士還會記得他過去的潦倒地位,從拋棄讓他成名且短暫掌握權力的時代力量,還有太陽花時代年輕人。惟細思後,人家欲攀上青雲作九龍,往總統之路上的一切都可犧牲,所以對他的抉擇也見怪不怪。如同電影「投名狀」就是主角一次次用犧牲兄弟人命來換得功名,然主角理念終究沒忘,立志作一名清官,最終仍壯志未酬,死在上位者那聲名為不信任的槍聲。     近期,他又打算再立一張投名狀給藍營。近數月,他帶領多場罷免泛綠人物行動,從陳椒華、王世堅、林易瑩到郭國文,罷免對象多為綠營人士,看似是在替民意出口,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場大型政治清算秀。面上他高舉「民意審判」之名,實際卻把選票當作刀,揮向自己定義的敵人。他說罷免是公民權,但從不罷免那位曾推動黨產會凍結案、也主導改革法案的國民黨委員。這種選擇性正義早已不是理念,而是「選邊站」的伎倆。七月的大罷免風潮,實則就是黃國昌向柯文哲與泛藍勢力遞出的政治投名狀:我願意為你出征,請讓我成為未來戰車的司機。 他始終是一位政治動員能力強者,他擅長把結構問題簡化成對立、把複雜民怨包裝成罷免理由。這是他過人的政治才華,也是他逐步脫離理想主義的過程。他清楚在政黨政治裡,小黨必須要有「戰功」才得以生存。戰功不盡作為他地位墊腳石,所謂「人為韭菜,我為鐮刀」他將仇恨種子種再粉絲心理,茁壯後成為一張張選票及鈔票,收割完再說我們恨未盡,需要繼續恨,過去恨國民黨,現在恨民進黨,當真與柯仙仔崛起如出一轍。再挾這股年輕支持群眾,宣稱只有他們能吸引年輕人,藉此投靠藍營,再從諸位大角中尋求新的宿主。別小看他被韓國瑜虧的政治意義。作為咆嘯之王被玩世不恭的院長洗臉,無疑是再繳一份投名狀,韓粉是深藍代表,因為過去他作為泛藍之敵記憶猶存,只有讓深藍群眾找到出氣管道,方能洗藍而華麗變身。 這也難怪韓院長為何稱他作呂布,也許寬厚的韓國瑜無羞辱他的意涵,無論藍營是否故意洗臉,但褪去他信裡對藍營輕蔑感卻勢在必行,不過一個願打,一個忍痛笑著挨著,心裡咒罵罵的。所以,這張投名狀不但短期博得藍營底層好感,更藉由大罷免成為反賴大將,因為他還想要中間選民票源,只要把支持度吹到最大,要自己選或寄生藍營方有再納一次投名狀的資本。 作者:風林火山

大大同意:726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關鍵之戰!

大罷免,已經進入倒數階段。罷團跟反罷方,正在肉搏廝殺中。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不少民眾,還不明白,為何要大罷免?以及,罷免投票,要投同意,還是不同意?事實上,‘’大大同意‘’,是讓台灣安度險境的最好方法。 原因是,立法院的藍白立委們,已經不是為中華民國而奮鬥,而努力的那個“反共”國民黨。他們正是不折不扣的“共產黨”。當所有的立法,都是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做依歸。而中國,一直武力進逼,讓台灣處在恐懼跟分裂的狀態。 這些立法院的共產黨們,在讓台灣的抵抗成本降低。不只把國庫掏空,將國防能力削弱,還把各種福國利民的補助給刪光。這不是共產黨,什麼是共產黨呢?因此,大罷免要投大大同意,台灣自然大大成功! 因此,如果這些國民黨立委諸公們,還搞不清楚自己為何要被大罷免?還在裝可憐。那麼,惡意讓台灣置於險境,讓現狀被改變,就是最大的理由。假若,台灣人民,沒有做出什麼反制,那才是最大的邪惡呀! 到底,在這樣關鍵的時刻,我們要如何更清楚地說明,藍白集團的惡呢?到底,大大同意的目的是什麼呢?底下,將從幾個不同面向來探討:「1. 藍委故意擾亂民眾,投出不同意票。記得,我們大大同意;2. 一萬元現金是大買票,是舉債來綁樁的惡行;3. 大大同意,才能讓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聲音大大成功。」 首先,藍委故意擾亂民眾,投出不同意票。罷團反映,有許多地方的藍委們,惡意讓選民以為,不同意是不同意這位委員繼續當。讓選民以為,這樣就能罷免他。如此扭曲的行為,讓大大同意的宣傳,更加具有必要性。這也是一場正向、陽光的選擇。我們“同意”,因為我們內心充滿愛,我們會讓台灣越來越棒!罷免,其實是用更深化的民主,守護我們的土地。 再者,一萬元現金是大買票,是舉債來綁樁的惡行。跟以往任何時候的普法振興券與現金完全不同。當時時空背景是為了經濟發展,或是企業有賺錢下的超徵。這些都是在有多餘的狀態下,而非像是這次,用舉債2350億元來發錢。我想,大家都很樂意收到現金大禮包,但不是用這種方法來獲得。 最後,大大同意,才能讓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聲音大大成功。當不反共的國民黨,在台灣成為共產黨的時候。蔣公遺訓,已經變成廢物。這時候的國民黨,完全沒有支持的必要了。大大罷免,恰巧只是撥亂反正而已,讓真正能夠代表台灣聲音、中華民國聲音的代議士出線,也讓真實的台灣民意,守住台灣! 從726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關鍵之戰看大大同意,可以發現:「記得,我們大大同意,讓藍委們的擾亂大大失敗;舉債來綁樁的惡行,是普發一萬元的最大邪惡;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就用大大同意,迎來大大成功!」 作者:黃宗玄

濫發現金與反罷動員:從全民普樂走向財政危機

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優異,因此增加不少稅收,故蔡政府時代有「普發現金」政策,同時振興因疫情蕭條的其他產業,達成「共享經濟成果」、「照顧全民」目標。這種政策本是利民之舉,若無一合理機制監督發放數量、發放標準,恐怕成為某黨某人的助選工具,畢竟「普樂現象」養成全民由奢入儉難,一旦普發現金成為常態,遇到財政荒年試問國庫受得了無理的折騰嗎? 其實不難看出普發現金所以趕在七八月左右闖關,仍是藍白為箭在弦上的大罷免造勢,不惜以交換台電補助案為籌碼迫使行政院讓步。台灣當前政治正逐漸陷入民粹動員與短期投票考量主導的惡性循環。試想,在貧富差距擴大、數量同時呈現兩極下,一萬元在高級白領眼中也許意義不大,但在許多底層人民卻是能補貼數月開銷,故普發一萬須均衡財政及民心,藍白精明地用議案挑撥部分選區民意,或形塑執政當局不諳民間疾苦的印象。 民主制度設計的本意,是讓民意監督政策、考核施政,但當「金錢動員」成為常態,便等於將政策討好凌駕於理性公共辯論之上。長期而言,選民將習慣於選舉前「領一波」的收買式政策,而非檢驗施政的長遠規劃與國家治理能力。這種「短期利益換取選票」的現象,是典型的民粹陷阱。 台灣當前財政表面上看似穩健,實則隱藏長期危機。普發現金雖來自「超徵稅收」,但實際上,政府長期依賴舉債與基金動用來填補財政缺口。例如勞保基金已出現結構性赤字、軍公教退休撥補壓力沉重,再加上地方政府舉債空間緊縮,中央大撒幣之舉將加速推升財政風險。 更可怕的是,當普發成為「政治標準配備」,將來的執政者無論黨派都會面臨「不發就選輸」的政治壓力。這種情況下,政府會被迫壓縮長期投資(如基礎建設、教育改革、能源轉型、面臨對岸壓力不得不提升國防費用),轉而不斷提高短期民粹支出。若再結合高齡化社會的需求膨脹,台灣的財政結構可能在一代之內出現崩解。試問,勞健保無財政挹注,未來個戶所負擔範圍恐增加;軍公教薪資不增恐使服務品質下降,以上情況無疑是長期普發現金的隱藏待爆的危機。然而,遺憾的是一旦有選舉存在了,這種民粹式立法可能層出不窮,當局至少做出嚴格排富機制,暫時取得折衷,或訂立一部嚴謹普發現金機制,防止立法院以其他法案要脅通過普發現金。 民主政治的核心,在於人民透過理性選擇決定國家未來,但當選票淪為金錢政策競賽的籌碼,罷免制度成為政黨鬥爭的工具,台灣的民主便面臨制度性崩壞的危險。普發現金與罷免亂象不是個別事件,而是整體政治文化與制度設計缺陷的反映。若無視此一危機,台灣或將從「選舉熱鬧」邁向「民主空洞」,最終自毀長城。真正的改革,不是再多一萬元,而是一場全民對制度正義與財政永續的深度覺醒。 作者:風林火山

從「窮花蓮、富崐萁」到「窮台灣、富崐萁」

最近傅崐萁的罷免案進入關鍵階段,從縣府活動出現反罷免扇子,到縣長徐榛蔚公開替老公站台,還有那個AB版邀請卡的爭議,這些事情讓大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傅崐萁在花蓮玩的那套,現在是不是要搬到中央來了? 花蓮縣議員胡仁順講得很直白:「窮花蓮、富崐萁」。這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真的有在地人的觀察。傅崐萁掌握縣府預算,議會又過半,透過補助綁樁、預算施壓,形成了一個很難打破的利益網絡。結果呢?花蓮建設停滯,年輕人一直外流,連觀光都被台東超越,經濟民生越來越差。 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模式現在正在往中央擴張。原本中央預算應該用在基礎建設、國防、少子化對策這些長遠規劃上,現在卻變成大規模的地方補助和選舉利益交換。這種舉債方式被質疑違反預算法,根本就是把國家資源私有化,用納稅人的錢買政治忠誠和選票。 如果一個立委可以把國家預算當成自己選區的「政治提款卡」,那其他地方勢必有樣學樣,中央政府就沒辦法以公共利益為核心分配資源,只能在地方政治壓力下,不斷淪為補助和特定勢力交易的工具。當預算不再服務國家戰略,而只是用來鞏固個人勢力時,受害的就是全體台灣人民。 「窮花蓮、富崐萁」已經是很多花蓮人的共同感受,如果現在不處理,讓傅崐萁把這套模式複製到中央,我們就要面對「窮台灣、富崐萁」的局面。國家不該成為某個政治人物的提款機,民主機制也不該被人利用來操控資源、綁架制度。 這次罷免行動,對花蓮人來說是一次覺醒,對台灣人來說是對抗腐敗、守護民主的試煉。如果讓傅崐萁繼續擴權,未來更多預算不會用來修橋鋪路,而是用來鋪陳權力的延伸。現在不罷免,以後就更難回頭了。 胡仁順問得很對:「不罷你罷誰?」這不是情緒性的發洩,而是台灣公民面對政治腐化時最基本的民主防衛。民主制度不是讓政治人物發財的管道,而是讓人民過好日子的工具。現在,該是時候把不適任的人請出我們的公共體制了。 作者:林政武

Recent Posts

大大同意:726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關鍵之戰!

大大同意:726守護台灣、守護中華民國的關鍵之戰!

大罷免,已經進入倒數階段。罷團跟反罷方,正在肉搏廝殺中。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不少民眾,還不明白,為何要大罷免?以及,罷免投票,要投同意,還是不同意?事實上,‘’大大同意‘’,是讓台灣安度險境的最好方法。 [...]

More Info
台灣版「政治投名狀」:一條永無止盡的華麗轉身之路

台灣版「政治投名狀」:一條永無止盡的華麗轉身之路

[...]

More Info
從「窮花蓮、富崐萁」到「窮台灣、富崐萁」

從「窮花蓮、富崐萁」到「窮台灣、富崐萁」

最近傅崐萁的罷免案進入關鍵階段,從縣府活動出現反罷免扇子,到縣長徐榛蔚公開替老公站台,還有那個AB版邀請卡的爭議,這些事情讓大家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傅崐萁在花蓮玩的那套,現在是不是要搬到中央來了? [...]

More Info
濫發現金與反罷動員:從全民普樂走向財政危機

濫發現金與反罷動員:從全民普樂走向財政危機

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優異,因此增加不少稅收,故蔡政府時代有「普發現金」政策,同時振興因疫情蕭條的其他產業,達成「共享經濟成果」、「照顧全民」目標。這種政策本是利民之舉,若無一合理機制監督發放數量、發放標準,恐怕成為某黨某人的助選工具,畢竟「普樂現象」養成全民由奢入儉難,一旦普發現金成為常態,遇到財政荒年試問國庫受得了無理的折騰嗎?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