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民主制度設計,立法院掌握預算審查與人事同意權,扮演關鍵的監督角色。當在野黨掌握多數席次時,如何行使權力,才能真正達到監督制衡,而非濫用權力,阻礙政府運作。
過去一年,國民黨與民眾黨在立法院居於多數席次,訂定的法律遭到大法官宣告「違憲」,索性在十二月底全部否決總統提名的7位大法官,更修改憲法訴訟法,讓憲法法庭面臨無法開庭的僵局。胡亂刪減或凍結政府各部門預算,業務費僅剩一元。
公民團體提罷免,民進黨政府提覆議、立院黨團贊成罷免,就是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所謂的「當家鬧事」、民主是「民進黨做主」嗎?當在野黨以多數暴力踐踏民主程序,將監督的權力無限上綱,執政黨只能被動接受,不能有任何反制措施嗎?擔憂國家發展的公民團體與人民積極行使罷免權,不正是「人民做主」的具體展現嗎?

以校園中班級經營的例子來說明,一個班級(國家)裡,導師(執政黨)負責管理班費(國家預算),採用行之多年的班級公約(法律),帶領學生們學習成長。班上大多數學生(在野黨)卻因為人數眾多(掌握多數席次),掌握了「多數決」的優勢,就可以將班級公共支出的費用刪減到只剩一元(業務費僅剩一元),再大幅增添班級食用或遊樂費用嗎?為了乾脆綁住導師擁有的權力,學生們還修改了班會規則(修改憲法訴訟法),讓自己更容易否決導師的所有提議。
這樣的班級,還能正常運作嗎?學生們雖然透過「多數決」達成了目的,卻讓整個班級的學習環境受到影響。這不正是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立法院的作為嗎?利用人數優勢,刪減預算至象徵性的一元,阻擋大法官人事任命,甚至修改憲法訴訟法,諸多行為已超越監督的範疇,更像是以多數暴力癱瘓政府運作,如同學生們讓班級陷入混亂。
導師積極介入處理,尋求家長們協助,並非「當家鬧事」,而是維持班級秩序,確保學習環境的必要之舉。如果導師對學生的胡作非為照單全收,那才是真正的失職。一再放任學生胡鬧,整個班級更將失控。
民主的核心價值在於權力制衡,而非多數霸凌。在野黨的監督權力應建立在理性問政的基礎上,而非恣意妄為,胡亂修法,還反過頭來指責政府「當家鬧事」。在野黨屢屢聲稱掌握大多數的民意,叫囂之餘絕口不提「倒閣」,執政權被掐住脖子的民進黨卻渴望「倒閣」,讓人民再次做出選擇,形成強烈對比,也看見藍白兩黨以台灣民主之名,行霸凌、內耗台灣之實!
作者: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