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成滿城烽火的大罷免運動有走向藍綠對決的意味,淪為各政黨地面戰的大動員。即使在本應和樂融融的新春期間,不見政治活動休兵,仍有公民團體、親藍營組織磨刀霍霍向敵對立委。
毫無意外,國會113席次中始終由藍綠兩黨占絕大多數,一旦點燃雙方互相罷免的戰火,走向藍綠對立更進一步走向2026地方大選的預演,屬勢在必行。惟這次引燃國會濫砍預算、激起民間大罷免的始作俑者–民眾黨,似乎在仰賴政黨組織動員的罷免連署及實體宣傳中,難以有如同藍綠動員的規模,對於此現象,本文有以下兩點討論。
第一,民眾黨這八席立委乃基於柯文哲效應以及前年低成本選舉策略,從民眾黨政治獻金結餘甚多,可能沒有認真經營地方組織。諷刺來說,民眾黨經營周圍的基金會及盈利公司還遠勝於選舉的投入。這也反映民眾黨在罷免之戰的有效打擊範圍,依舊限縮於黃國昌一人表演,與立法院吵雜的聲量。
第二,是立委制度問題的,我國不分區立委無法集合民意罷免之,故親藍綠的民間團體互相分類各選區立委選戰仇恨值高、溫差範圍內,從以上分類標準來看,這不單純是一個基於讓國會正常運作的社會運動。在藍綠聯手將罷免門檻提高情況下,罷免不適立委已成奢求,唯有選舉方能驅逐劣幣,然而民眾黨策略似乎作為藍營先鋒,不斷創造戰場提供藍綠為選舉預演,得以大戰拳腳的舞台。
因此,無法以反罷免作為號召,逐漸形成具機動性的組織動員能力,似乎是白營創建以來難以橫跨的鴻溝。雖然白營宣傳其出自庶民,迷信用基層聲音來激起民眾上街,始終堅信「空戰換陸戰」的策略,故方有名為「111定孤支」的「蔥粉見面會」。此源自於阿北2014選舉以來數場聲勢浩大的集會,白營仍定義為小草自發性集結,然當年盛況實為綠營明助。
甚至,近期壯世代爭議,疑似假立委職權謀私之事甚囂塵上,一時之間,民眾黨名聲受挫、又酣於黨主席之爭,加上組織戰仍無投入,憑目前黃國昌個人魅力、具爭議的處世之道恐難有大筆政治獻金投入,緊靠小草小額捐獻恐難以持久、應付國昌欲角逐大位的成本,不出意外,國昌黨主席繼位後,必然兵鋒指向總統大位,屆時組織戰必重現,也不得不組織起來,「柯式寄生蟲戰略」將是「無魚蝦也好」的抉擇,因此,藍營是否甘作宿主,任憑白營選將吸吮,值得拭目以待。
作者 / 風林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