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日本的防衛政策,相較於早年面對舊蘇聯的威脅,將自衛隊的部署重心放在北海道;近年為了東亞局勢的變化,中國崛起的威脅日增,日本修改防衛政策,將防衛重心由北海道移轉到西南諸島。這是因為西南諸島屬於東亞第一島鏈(日本−台灣−菲律賓)的一環,而中國海空軍近年的遠洋巡弋,多次穿越周邊海域,造成日本的不安全感,因此強化西南諸島的防禦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日安保條約》之下,兩國為緊密的軍事同盟,因此要綜合評估美日雙方在西南諸島的軍事部署,而非只看日本一方的軍力。沖繩是駐日美軍的重鎮,也是美軍在東亞的重要軍事基地,合計近3萬兵力,包括精銳的海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1.8萬人)、新成軍的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 MLR),以及先進的空軍戰機F-15、F-35,從沖繩最快25分鐘飛到台北,35分鐘飛抵上海。
自衛隊將過去不被重視的西南諸島(奄美大島−沖繩−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重組為緊密的海上防衛線,以牽制中國在這片海域的軍事行動。首先,日本陸上自衛隊負責西南諸島防務的第十五旅團,共約兩千人,預計擴編為三千人的規模,並在各島擴充反艦飛彈、防空飛彈、電子作戰部隊。
因為中國藉由軍事演習試射飛彈,以及航空母艦編隊頻繁穿越宮古海峽,促使日本航空自衛隊增加西南諸島的情報偵察能力。2022年開始將與那國島的雷達部隊,由不定期駐紮改為常駐,使用移動雷達從事警戒監視,這個「天眼」有助於提前預警中國在周邊海域的軍事行動。
根據日本的作戰想定,因應尖閣諸島(即釣魚台列嶼)可能出現敵軍登陸的威脅,然而受限於地勢狹小,不適合裝甲部隊反攻作戰,只能以精銳的兩棲部隊進行奪島任務。因此,陸上自衛隊2018年設立兩棲作戰的「水陸機動團」,可說是日本版的海軍陸戰隊,部署於九州與西南諸島,合計兩千人,未來將增至三千人。雖然自衛隊公開表示新成立的水陸機動團「還達不到美軍水平」,但是這支部隊從成立之初,便採購大批美國製AAV-7兩棲突擊車,長期接受美軍訓練及共同演習,未來與美軍海軍陸戰隊的聯合作戰實力仍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海上自衛隊積極發展戰後被視為禁忌的航空母艦。現有的兩艘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與加賀號)具有全通式飛行甲板,陸續接受改裝。2021年駐日美軍的兩架F-35B垂直試降在出雲號的甲板上,驗證具備輕型航空母艦的戰力(但日本為了避免擴軍爭議,在名義上不願稱為航母)。這使得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遠程投射能力大幅擴張,能與美國海軍在東亞海域協同作戰。
已故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言「台灣有事,日本有事」,一旦台灣有事,敵軍為了切斷駐沖繩美軍的支援,日本的西南諸島難以避免被捲入炮火,這是自衛隊強化西南諸島軍事部署,以及升級為輕型航母的主因。對台灣而言,日本的這些防衛措施,將可分散敵軍封鎖台灣,尤其是以航母攻擊台灣東部的潛在壓力。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