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凱米」颱風來襲,對於台灣各地造成不小的災情,尤其以南部高雄最為嚴重,目前各地受災民眾仍在清理家園;與之同時,對於各縣市地方首長應對風災的表現也成為政治口水戰的焦點。
然而,這場風災所凸顯的問題卻似乎被政治口水所掩蓋,讓人感到憂心,有鑑於此,筆者不揣冒昧的提出數點作為參考,這些問題包括:
一、高雄雖然積極廣設滯洪池,但是在「凱米」風災侵襲的考驗中,證明有其侷限,這是否意味著滯洪池防洪措施有值得檢討之處?此外,不少水利界相關人士都指出,要防洪就不能只把重心放在滯洪池,必須同時輔以積極清理水溝、雨水下水道、箱涵改建,中央政府以及包含高雄在內的全台各縣市政府都應該思考這些建言。
二、台灣西部平原不少地勢低窪的地方,在近年來因為都市計畫而成為人口稠密的住宅區,然而有許多環境學者、市政研究者、水利界相關人士都指出這些地區先天就存在易積淹水的風險,這次「凱米」風災侵襲證明這些有識者的警告並非沒有道理,是否該重新審視未來都市計畫的規劃,並降低易積淹水高風險區的人口密度?值得中央政府以及各縣市政府主事者省思。
三、在「凱米」風災侵襲時,花蓮傳出有護理師及其子在通勤途中不幸遭到違建掉落磚牆砸中,造成一死一重傷的悲劇,這凸顯出如護理師這樣職業從業者在颱風天出勤的風險,其實不只是護理師等醫療行業人員,超商員工、餐飲業等服務業人員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呼籲面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災害風險,醫界應該改變作法,只需要維持「緊急且必要醫療」降低到醫院上班的醫護人數,以保障醫療人員與就醫民眾的安全,期望相關單位主事者能採納洪子仁的建言,並且擴大檢視其他行業人員在颱風天出勤的風險問題。
凱米風災帶來的災害跟傷亡,並不因為「凱米」颱風的遠去而消逝,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帶來的極端氣候風險,未來勢必還會出現更多更具有破壞性的颱風來襲,無論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都應該以「凱米」颱風的教訓為鑑,積極的反省和補足防災措施的不足之處,將災害降到最低。
作者:洄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