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蔣公戴上帽子或許更適合現今思想保守的社會氛圍-以戲謔來反抗權威,以幽默來反思荒謬。
作者 / 佐瑪
每年的二二八前後,全台的蔣介石銅像就會成為眾人改造的熱點。對蔣介石屠殺台灣人的怨恨、對國民黨獨裁專制的不滿、持中華民國史觀者的敬愛、以及守法小市民對破壞的焦慮,混在一起形成了具濃厚政治意味的裝置藝術風潮。基於轉型正義、台灣史觀與對受難者的公道而言,拆除銅像的聲浪源源不絕,而也有人主張銅像是歷史的一環,應該保留,如柯文哲說「留下銅像並非屈服歷史,而是超越歷史,做自己的主人」。
當我們面對一尊原始意義曖昧不明、甚至失去原意的銅像,們該採取甚麼樣的態度去面對它呢? 或許蘇格蘭格拉斯哥的市民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蘇格蘭格拉斯哥的皇家交易廣場前,有一尊威靈頓公爵(阿瑟.韋爾斯利)的騎馬銅像。威靈頓公爵是18世紀著名的英國軍事家與政治家,在印度參戰、在歐洲參與半島戰爭、帶領聯軍擊敗拿破崙,並擔任了兩任的英國首相,是英國史上戰功優秀、聲望顯赫的歷史人物。
作為著名的偉人,威靈頓(Wellington)在不列顛群島與前大英帝國殖民地都有以他為名的雕像、路名與學校,作為紀念。然而在格拉斯哥的這尊騎馬銅像,英俊帥氣的公爵頭上卻總是頂著三角錐。這個行為據說最早追溯到1980年代,至今已成為傳統。知名的旅遊書出版社Lonely planet在2011年的旅遊指南將這座雕像列入「十大地球上最奇異的紀念碑」。
但有關單位可就不這麼幽默了。2013年,市議會通過一項計畫,要編列65000歐元的預算來把銅像的基座加高,以避免人們爬上去放置三角錐。當局聲稱每年要花費一萬歐元的清理費,並認為這樣的景象是有損市容。
然而大眾十分不領情,此計畫一出引起廣泛的批評與反對。民眾在網路上發起了”Keep the Cone”的聯署,要求市議會退回此計畫,短短24小時就獲得72000人在facebook按讚支持。最後市議會也在反對聲浪中撤除此計畫。於是,人們持續地給威靈頓公爵換上不同的帽子。
原本立起銅像的雕塑家或官員,或許想讓公爵的為國奉獻精神流傳下來,不過或許對蘇格蘭人而言,這位英格蘭軍事家的豐功偉業在現代的重要性已逐漸消失。人們透過裝扮銅像,重新賦予其符合當下時空的意義,如在蘇格蘭獨立公投期間,人們給他戴上藍白相間的三角錐,公爵手持著YES旗幟,讓這位前英國首相幫獨立站台。
雖然蔣介石之於台灣人的意義與威靈頓公爵之於蘇格蘭人有些不同,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得到啟發。如果說政府認為保留民族救星的銅像是有其必要,人們當然也可以在不同節日給蔣公裝扮,甚至舉辦如頒獎活動,重新賦予銅像符合時代思維的形象。
相較過去,政治民主化的今日,象徵獨裁的蔣介石銅像仍遍布全台,且仍有人歌功頌德、急切地為銅像存在的正當性辯護,說明了轉型正義尚未深入人心,心中的權威思想仍未驅散。相較於拉倒銅像、潑灑紅漆等較激烈的行徑,為蔣公戴上帽子或許更適合現今思想保守的社會氛圍-以戲謔來反抗權威,以幽默來反思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