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結束的北約峰會,會後聯合宣言表示力挺烏克蘭,並指控中國是俄羅斯侵烏的「關鍵支持者」,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表示中國要為支持俄羅斯付出代價。此外,日本、南韓、澳洲及紐西蘭等四個印太國家連續三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北約與印太四國的聯合聲明中更提出支持烏克蘭、網路防禦、假訊息合作及人工智慧研究等四項旗艦計畫,突顯北約除重申「援烏抗俄」的基調外,地緣政治的觸角更延伸亞太,響應美國團結盟邦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
北約係成立於1949年的軍事同盟,原先是因應當時蘇聯即後來俄羅斯的軍事威脅,長久以來未就中國是否需納入北約的戰略關注焦點達成共識,然而近年來,北約愈來愈將中國視為眼前的威脅,2019年北約峰會的聲明首度將中國列為「挑戰」,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北約峰會公報將中國的威脅升級定位為「系統性挑戰」,2023年公報更直指中國挑戰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前開聲明雖提及中國對北約的挑戰,然而措辭委婉,未具體陳述中國的威脅性,此次峰會明確點出中國是俄羅斯侵烏的「關鍵支持者」,意即將中國視為助長俄烏戰爭的幫兇,由於北約峰會的聯合宣言需要成員國間達成共識,意味著許多將中國視為重要市場的北約盟友,也開始在經濟和安全的權衡上重新取捨,並受美國說服加入圍堵中國的行列,中國與北約及歐洲間的關係勢必漸行漸遠。
另外,北約與印太四國形成「32+4」的合作機制,突顯北約戰略關注的範疇已超越軍事安全和政治安全等「傳統安全」議題,而擴展至網路、科技等「非傳統安全」,顯見北約以俄烏戰爭為鑒,機先部署應對中國仿效俄羅斯展開混合戰、網路戰、操作錯假訊息等方式侵擾印太國家;就此而言,歐洲與亞洲國家透過在「非傳統安全」議題上的合作機制,形成「跨洲圍中機制」,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將日漸險峻。雖然現實上北約難以在印太區域進行軍事行動,然而歐洲個別國家與美國、印太國家展開軍事合作早有先例,如「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AUKUS)即是在美國主導下,於印太區域建立嚇阻中國的軍事安全機制,而「澳英美安全夥伴關係」(AUKUS)擬納入日韓紐的呼聲與討論始終不斷,可預期的是,未來劍指中國的多邊軍事合作機制只會愈來愈多。
對台灣而言,北約峰會的聯合宣言及與印太四國的聯合聲明都深值關注。中國近年來對台灣的軍事施壓、假訊息攻擊、網路戰等脅迫不絕如縷,因此台灣對北約前開宣言與聲明內容應即時響應,與北約及印太盟友交流應對中國脅迫的經驗,讓台灣成為圍堵中國不可或缺的要角,也讓全球民主盟友成為防堵中國染指台灣的堅實後盾。
作者:王昱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