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教育思想者而言,智識的最大謬誤是分割人文和自然學科。人文和自然學科有不可穿越的壁壘,邪說橫流,可說是極端不智「人為」所造成的弊害。
我們常說某類學子不是學習「自然學科」的料子;或是某類學子心智粗糙,一板一眼,不容易了解「文史哲學」的細膩,和人性的複雜:這都是很容易犯下的謬誤。所謂「人文」和「自然」沒有「本體上」的差異。
人文和自然的差異是後天、人為所造成的。工業革命後,所要求的「效率」,工業生產要分門別類,智識也要分割,連工業技術的智識也要分割,何況所謂「人文」和「自然」。工業分產後的「分配」當然要看你我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所提供的「效用(utility ) 」而決定,所謂的「供求率」。「效用」的考慮,限制了內心的滋養知靈魂的尋找。
十九世紀上半之前,歐洲的大學只有一系叫作「哲學系」,念的除了哲學、數學、就是神學。要到十九世紀下半,工業革命膨勃發展,需要工業技術人才,改革教育才設立所謂的「職業性」的大學;例如,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就是「教育改革法案」下成立的。
工程科系延伸擴展,和傳統「文史哲學」互不來往,涇渭分明,從此就有所謂「兩種文明」的分割和對立。這種分割對人智識提昇,文明擴展,甚至「完整人性」的教育是有害的。
大學的教育就是要平衡這類市場驅動的智識學習。人類發現相對論、量子力學是因為市場的需要;貝爾實驗室那幾位物理學家發現半導體的「三極體」,發展出半導體的「平面技術」,使得今日通訊和資訊文明成為可能:他們想的大概不是類似 Nvidia 股票可能帶來的紅利。————
今年,台大經濟系把「數學」列入學測,並把「物理」的學習列入入學的考量,是智慧之舉,可見系內確有能人。
經濟學到底是人文還是科學?你若說是「人文」,那麼古典政治學有關一些「似非而是」議題的論辯,亙古恆新,永遠是對年輕世代最好的啟蒙題材;例如說:兩希臘城邦面臨飢荒,所採行的不同政策,成功解決飢荒被視為出賣人民的奸賊;失敗的邦主卻被快餓死的人民,歌頌成聖主:合乎邏輯的辯正,有如數學似的推論,你我可以說它們的論述不是「數學」。
經濟學所說的「一般平衡理論」其實和古典熱力學很相近。眼前經濟學家慣用的「泡沫」總體經濟,你若懂些熱力學,一定會有不太一樣的意見。事實上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曾寫過一本「經濟熱力學」的書。新凱因斯主義者所稱的經濟變動是有黏滯性,到達平衡,有一段時間,因此泡沫經濟是可行的?你若懂些物理的「流體力學」,一定會抹拳擦掌,一定甚感興趣 ,參予辯論 !
「博奕理論」所用的邏輯思考,是世俗的「自然科學」?自然不只是物理、化學,——「演算法」不是理論物理,它完全是人類心智創造的,是難以比擬的智識成就。同樣,complier也不是:作者記得有位哲學家稱「哲學就是語言分析」,那麼分析語言的 complier 該怎麼定位 ?
所以不要再分割人文和自然學科,沒有這樣的事!年輕世代在短暫受教育,不要輕易把自己「定性」自己是甚麼料子?畫地而自限 ! 學習是終生的 !
作者不敏,看過大學主修歷史,卻變成一位大理論物理學家;也看過主修英文,變成「演算法」的名家。人類的知識宇宙很廣闊 :人文中有自然,自然中有人文,何況還有「人造的」自然和人文。
今日的「巨型人類語言模型」,可以把人類歷史所累積的書籍集結一處,分門別類,因你的特殊需要立即提供給你人類歷史的經驗,這是人類從來沒有過的機會!幹嘛把自己局限在人文或自然,自己限定自己是何種料子 !記得再怎麼大的「革命性」創見,到頭來也只會變成「常識」,這也為甚麽「終生學習」是如此重要!分割人文和自然學科,是不稱職二等教師所設下的陷阱 !
作者:王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