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的賴清德、侯友誼、柯文哲的三角督態勢,時常被學者及媒體比擬為2000年陳水扁、宋楚瑜、連戰等總統大選的翻版,而政黨內所謂的「內參民調」的真實性也時常被拿出來討論。例如:民眾黨眾黨工最近動輒以競辦總幹事黃珊珊、發言人陳智菡在競選期間以假民調迫使道歉,因為假民調或內參民調導致選戰策略失誤而需承擔政治責任。有意思的是,2000總統大選為列第三的連戰及2024年總統大選同樣也是居於第三的柯文哲,都受到內參民調失準而輸掉該屆的總統大選。
首先,要提及的2000年連戰/蕭萬長(連蕭配)與內參民調的故事,當年國民黨財大氣粗之時最愛蒐集民調,猶記得連蕭配的支持率時常處於第三,但看好度始終為列第一;其次,當1999年底爆發足以影響大選結果的「興票案」被踢爆,國民黨發動大肆攻擊促使長期民調領先的宋楚瑜/張昭雄,逐漸被陳水扁/呂秀蓮追上,但國民黨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所以國民黨在內參民調上做了手腳,為了取悅黨內長官和刺激選情,民調團隊開始對抽樣動了手腳,先將支持連蕭配的民眾列為歷次民調的基本款,導致抽樣與調查時先容易挑到連蕭配的支持者,徹底違反抽樣的常態性要求,興票案後國民黨發布的民調突然變成連蕭 VS 扁呂對決,企圖營造棄宋保連的棄保策略。
唯2004年開票結果,宋楚瑜僅以36%的投票率些微落後陳水扁的39%,導致泛藍支持者當晚包圍李登輝總統官邸,要求李登輝必須辭掉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國民黨2000年大選的內參民調戲碼,似乎又發生在民眾黨身上,民眾黨發言人也拿出一份柯文哲即將超越賴清德的民調來鞏固基本盤,順便營造藍白合討論階段「柯正侯副」的民調依據,偏偏國民黨也拿出侯友宜逐漸與賴清德互為拉拒民調,加上其餘各家傳媒發布民調的數據無法取信於藍白各自的主戰派(鷹派),竟然誰正誰負雙方堅持部隊,最後導致藍白合破局。然而,事後證明國民黨與民眾黨所謂的內參民調真實性純疑,似乎僅能用來狀膽聲勢所用。
由於選戰期間激烈,為求新聞報導各家媒體皆有所謂的民調中心,而且以網路媒體公司的民調發布最為大宗,甚至發布百餘次的民調趨勢圖。筆者仔細檢視其抽樣方法存有重大瑕疵有二:首先,樣本數未達統計抽樣標準,直接原因是時間太急迫;再者,此類民調題目問項只關心總統支持度,並僅依對該總統支持度,與對該政黨票、區域立委政黨候選人直接對接嚴重失真,對選民的分裂投票行為視若無睹。依政治學界對台灣屬性「分裂投票」的定義:在同時舉辦的不同公職人員的選舉中,選民把選票投給不同政黨的候選人。例如總統選民眾黨,區域立委投給國民黨,但政黨票可能選擇其他政黨。
選前傳媒機構民調基於時效性只做總統支持率高低,忽略選民對總統、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的分裂投票模式,導致台灣又即將面臨朝小野大的「分立政府」(divided government)之重要原因,基本上台灣選民也逐漸改變其投票模式,新世代選民會更傾向「分裂投票」,這對主流政黨呼籲支持者選票集中總統候選人、區域立委候選人及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更是一大難題,政黨的內參民調不下點功夫或沒有耐心根本不知分裂投票趨勢為何。職此,本次2024年大選出現一個弔詭:民進黨稱自己贏得總統大選、國民黨宣稱自己贏得國會最大黨、民眾黨宣稱贏得具有發展潛力的白色小草而有未來性,所以三大黨主席都表達不辭職繼續拼的意願,2024大選弄出一齣沒有輸家的選舉笑話,然後繼續力拼2028大選的下半場。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