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柯文哲的後.藍白合時代—淺議其近期選戰攻防得失

  • 2024
  • 時事
  • 民意
  • 總統大選
  • 評論

距離2024年中華民國總統.立委大選登記起始日,只剩1個多禮拜的時間,藍白2黨的總統大選整合談判,在進入政黨協商階段以後,依然因為各黨與其核心要角的算計,而陷於停滯不前、甚至決裂邊緣的局面。

中國國民黨的朱立倫主席,所謂的日本模式或德國模式,不外乎是為了盡可能最大程度利用黨組織基盤的反射利益(畢竟,在當前中華民國台灣的政治制度與生態下,中國國民黨是台灣目前僅有的「能夠盡可能在每個立委選區都提名候選人、或至少把區域立委候選人覆蓋率拉到8~9成以上」的2大政黨之一,這次能夠在73個選區當中提名69個就是明證)、或者搭老牌政黨招牌的順風車,經過黨智庫的四處蒐羅揀選後,從他國死搬硬套而成的類.初選機制。

但,柯文哲則因為無論他自己也好、抑或是台灣民眾黨也罷,支持基盤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所謂空氣票,而組織票即使經過幾年的「無論黑、灰、白什麼顏色屬性都好」的招兵買馬時期以後,與中國國民黨相較,卻仍然相當弱小、無法匹敵於藍軍的緣故吧,所以就算朱立倫或侯友宜再怎樣自認為好言相勸,要柯文哲忘記上一階段、放眼未來,但,全民調之於柯文哲,依然是萬萬不可失守的防線,於是才有柯文哲自認為寬大的「我沒有贏超過3%,就還是讓你侯友宜選正的(總統)」發言。

在雙方都已經亮出底牌、而且依然無法就最初也最關鍵的「總統人選如何整合」問題達成共識以後,由於時程逐漸緊迫的關係,剩下的就只有「什麼時候攤牌」、以及「誰會承擔比較多的整合失敗責任」的問題而已。

經歷11月最初幾天的激烈隔空交鋒,進入11月第2個禮拜以後,雙方可以說是進入了冷戰模式,只剩下朱立倫們「我們會繼續保持最大善意」之類的空泛言說,以及柯文哲「誰知道最後會不會發生奇蹟呢」,帶有故弄玄虛、或者暗示郭柯合可能性的話語,還迴響在雙方上個禮拜的主戰場中。

不過,由於柯文哲從「讓給你侯友宜選,你也選不贏」、到「韓國瑜或柯志恩都比你侯友宜好」之類的發言,一點一點地將他在泛藍選民中所累積、認為是趕走民進黨希望之所繫的正面形象消耗殆盡,加上其他因素參合,因此從某長期追蹤、密集調查的民調的狀況來看,直到11月的第1個禮拜結束前後為止,在整合即將失敗的卸責方面,應該還是中國國民黨的績效比較成功,至少可以確定的是,在「誰贏,他們幫誰」的廣義泛藍選票當中,有一定的部份回流到侯友宜身上,使得侯友宜能夠暫時擺脫與柯文哲之間的支持度短兵相接狀態,不僅重回支持度僅次於賴清德副總統的地位,更與柯文哲的差距一度拉開到6%以上,可以說柯文哲近期所面對危機的險峻程度,甚至已經有超過今年7月中「公平正義」大遊行以後、直到7月底演唱會與北流相關爭議為止的態勢。

照理講,當選戰進入逐漸白熱化的中後段以後,正常的候選人會先求盡可能減少出錯與失分,才有潛在票源的開發或攻防,但,柯文哲則基於其自身與外部的諸多因素,註定無法以正常候選人的模式打完整場選戰,而在選戰中後段當中,逐漸顯現出各種缺陷。

柯文哲是這樣的,他是一個但以個人利益最大化為首要指導原則的人,無論是核心價值、抑或是各項政策的態度及主張,對他來說都是可以變化或交易的東西。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國家認同與政黨光譜,可以從他口中的墨綠,經過自我宣稱為白色力量,以及逐漸與民進黨淡化關係的去綠色階段以後,先是變成了說藍也不是、說綠也不是的曖昧的藍綠色,現在還有藍中帶赤的傾向;而他對同性婚姻之類社會見解不一、甚至容易引發爭議的政策,他的立場、主張與說法,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可以變來變去;甚至柯文哲還可以一邊宣稱要重視政府的財政紀律,反對他口中民進黨濫用特別預算的措置、以及所謂的前瞻預算大灑幣,卻四處開出政策支票,已經達到每年預期增加支出超過1個前瞻計畫的規模、不下於新台幣9000億元之譜的程度,心口不一與自說自話的情狀顯而易見。

另外,稍有觀察力的人也都應該知道,柯文哲師心自用、固執己見的情況非常嚴重,因此常常「未博假博」(台語,硬充知識淵博或專業),喜歡在自己根本不熟的領域硬充專業;而且還非常自大、很難聽進他人所提供給他的建言,以致於就如同他在台北市政府的8年市長任期般,在台灣民眾黨黨內,他不僅依然無法組成一支具有戰鬥力,能夠針對台灣當前時弊及未來挑戰,提出確實可行對策的幕僚團隊,他的政策論述,在他自己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沒有人能充當煞車皮般的角色、也幾乎沒有人能夠提出專業建言的情況下,也經常在他並沒有真正下過工夫去研究的領域,鬧出這樣那樣的笑話,先前關於廚餘處理廠的爭議,就是一起明顯的案例,更別提他在這之前以台灣漫畫等議題為導火線,所引發的種種爭議了。或許這方面的問題,在一方面還是需要改放到他的鯊魚理論、以及刻意製造話題等輿情及聲量操作手段的架構,來進一步討論的同時,大家可以期待的是,未來2個多月期間,在柯文哲不可能幡然悔悟並立刻改弦更張的預期下,柯文哲很有機會鬧出更多政策論述的笑話。

但,在柯文哲自2013~2014年期間開始經營的網路社群,演變到現在,已經出現類似日本等國小眾新興宗教,特別是教徒對教主無條件完全肯定及信賴的傾向,並以晚近的抖音(與其國際版Tik Tok)等新興行動應用程式為輔助,吸引一定比例的年輕支持者認同,形成具有相當厚度及排他性的網路同溫層的種種情況來講,一次次的政策誤謬、笑料及爭議,還不足以讓柯文哲的選情,產生顯著的惡化,真正具有殺傷力的,應該是近期台灣民眾黨的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特別是關於中國配偶社團頭人—徐春鶯的相關爭議。

台灣民眾黨最早外流的不分區名單,特別是該黨自認首批安全名單—亦即不分區立委第1到8名—的部份,可以說是柯文哲包牌理論的體現,國家認同光譜涵蓋獨統、政黨光譜從綠到紅都有,甚至也不乏近期與中國國民黨逐漸疏遠的所謂「正(蔡正元)毅(邱毅)兄弟」,以及特定政治公關公司老闆之流。而稍後引發巨大爭議、延燒至今的徐春鶯,當時還沒有人知道她是誰,柯文哲宣稱她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配偶領袖,結婚後在台30年,不僅是中配社團的領袖,同時也協助中配處理各種問題,並拿「36萬中配至少影響100萬票」,作為支持此一提名案正當性所在的理由。

不過,隨著各方人馬不斷挖掘/查詢,徐春鶯的經歷及言行軌跡,也一一廣為台灣社會與大眾所知,包含「她曾經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宣稱自己是上海大戶人家出身、文革後考進復旦大學,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工作進入商業局、作為國家幹部享有配車等待遇」(但這些宣稱在爭議爆發後,卻都被她自己否認掉了),「長期穿梭來往於兩『岸』之間,多度主張台灣應該與中國儘速統一」,「對於已經成年的女兒認同台灣、不認同中國為其祖國的情狀感到相當不以為然,因此開始熱衷於組團帶領中配子女訪問『大陸』」等舉措。

其後,徐春鶯在幾年前的中配聚會,戴上象徵中共兒童青少年團體「中共少年先鋒隊」一員的紅領巾、高唱中國愛「國」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的影片被公開,「協助中國當局拆散在台中配家庭、將女方押回中國交由其家人私刑拘禁」,以及「號稱帶母親回中國上海看病、卻成為中國上海當局統戰部門音樂會座上賓」等等的情狀陸續曝光,種種事態疊加以後,不僅引發「立法院已經有一個馬文君了,再來一個徐春鶯會更糟吧?」、以及「徐春鶯是否適合擔任不分區立委?」等等的巨大論議,更連帶波及柯文哲的總統選情,一度使柯文哲與侯友宜之間,在某長期密集民調中的支持度剪刀差益加擴大。

面對徐春鶯爭議的爆發,最初柯文哲嘗試文過飾非,宣稱「徐春鶯將來去立法院,可以參加國防外交以外的其他委員會」、「有身份證卻不給徐春鶯參政權,不是法治國家(應有的表現)」;眼看論議持續延燒,柯文哲則改口說「就先拋出這個議題,如果她辯得過去就照樣提名,辯不過去就再說」,想要用打模糊仗的方式來處理問題;詎料徐春鶯近日返台,召開態度強硬、氣燄高張,在其中卻又以「兩岸是國與國關係嗎」等論調,使得論議之火依然無法平息的記者會以後,柯文哲的態度也突然又強硬起來。

經過這番轉折之後,於是才有柯文哲在高雄參加當地多所國立大學舉辦講座、發表演講後,在接受年輕學生聽眾提問時,由於問題從前瞻建設、到他與邱毅及鍾東錦等人的來往,再到徐春鶯問題,柯文哲大概是感覺到學生的步步進逼,認為學生咄咄逼人,抑或是被撩撥到逆鱗的緣故吧,最後終於在學生提問徐春鶯爭議時暴怒,指斥學生「司法都還沒開始調查的問題,有什麼好討論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擔任立院國防外交委員會召委,卻與中國籍女子外遇、親中又舔共,國安局介入調查了嗎」,不啻於在黨的不分區提名引發論議、炎上不息的同時,再親手澆上大桶汽油。

恕筆者直言,這次的公然暴怒事件,與賴清德在演講後接受大學生提問,不管問題如何無理,他都還是樂意耐心回覆、並沒有什麼不悅,以及侯友宜遇到不會的問題,至少還會呼叫隨行人員搬救兵的情況來看,柯文哲不僅明顯有失風度、更凸顯他的皇帝心態與表裡不一,畢竟柯文哲可是用10年或更久的時間,打造他所謂親近青年與敢言等等的人設的,但,他本人的一次暴怒,就足以讓這樣的假面具出現裂縫,甚至開始鬆動到他首投族到年輕人在內的選票,因此,這次事件雖然看起來不大,但對於柯文哲的2024年總統選戰而言,可以說是一次里程碑級的事件。

從徐春鶯事件爆發後的新近幾份長期密集民調來看,柯文哲不僅屈居第三、而且與侯友宜的差距還一度拉大到超過8%,近期才出現回檔跡象,顯示柯文哲原有青壯支持層的安保意識尚未完全泯滅,面對本次事件的巨大爭議,還算是有反思的能力,若柯文哲真的寧願滿足疑似來自中國當局、透過明暗管道所傳達的「力保徐春鶯」需求,而不願意正視台灣年輕選民防衛及安保意識的上揚,甚至不惜在大學講座活動中發怒,則這次的事件,將會成為柯文哲年輕選票進一步流失的開端。

如果以上的假設成真,再加上「柯文哲由於自身在泛藍選民間的陰德值燃燒殆盡,無法將藍白整合失敗的責任,盡可能地推向中國國民黨一側」的情況也同時發生,則柯文哲的支持度恐怕還有繼續萎縮的空間,如果未來沒有發生郭柯合,使柯文哲支持度有一點後盾與支撐力度的話,甚至柯文哲與民眾黨,要有柯文哲支持度下探到15%、並且連帶拖累民眾黨立委政黨票選情的心理準備,屆時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能保住5席的現狀,就能夠說是柯家的祖先有保庇了吧?而若到時柯文哲的總統選票真的不好看、而且立委席次也未能進一步擴張,則柯文哲以小吃大併吞中國國民黨、以台灣民眾黨取而代之的野望,也將會受到某種程度的挫傷,從而為中國國民黨在選後的重整黨內與重新出發,爭取到一些時間也不一定。

作為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以網路聲量為尚、並以追逐台灣內外各種虛名與浮光掠影為要務,並且以左傾容華來抑壓台灣本土自發正論擴張,延緩台灣社會步入正軌時程的所謂「新政治」,隨著一些代表性人物,或任滿卸職、或大選失利及浮沉政海,也終於到了必須被檢討的時候,不過,即使2024年柯文哲與其民眾黨真的成果不若預期、甚至重挫其野望,也不代表台灣社會可以就此忘卻新政治所帶來的種種弊端與惡害,未來台灣社會應該如何導正社會與政治風氣,在讓柯文哲與其台灣民眾黨泡沫化的同時,不讓下一個柯文哲有出現並竄紅的機會,將會是所有台灣人都必須深思並致力的巨大課題。

作者:吳哲文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3-11-10 吳哲文

Post navigation

論以哈戰爭下的國際氛圍 → ← 柯文哲竟連年輕選民的票都不要?

Related Posts

器官移植:柯文哲到獨裁者們的長生之路!

器官移植,在中國已不是新聞。但,最毛骨悚然之處,是活摘器官。活摘器官,一直都是中國政府否認的議題。被各國指控危害人權,可是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 柯文哲,正是活摘器官的重大推進者。其將葉克膜技術,變成中國允許下的殘害生命機器。使得健康的器官、年輕的器官,作為供應共產黨高層的保命倉儲。習近平,自然也不例外。 近日,恰巧93閱兵的橋段,讓普丁跟習近平的獨裁者形象更具體的現形。獨裁者在乎的不是人民,而是自己能不能活到150歲。而沒隔幾天,柯文哲在交保後的發言,也是獨裁語言,撇清一切,簡直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台北市長。 更重要的是,柯文哲對這世界造成最大的罪惡,是將活摘器官的技術,教給了中國。這不就是最恐怖的事情嗎?一位民主國家的醫師,把良善的、救命的可能,轉變成邪惡的、有害的劊子手幫兇! 到底,這些過去,是不是應該更清楚地揭露給國人知道呢?從柯文哲到習近平,到底扮演了怎樣的扭曲心理呢?底下,將從幾個面向來探討:「1. 器官移植,是泯滅人道的殘殺;2. 習近平跟普丁的對話,揭示了邪惡軸心的帝王心態;3. 柯文哲無法迴避活摘器官的陰險心思跟過去。」 首先,器官移植,是泯滅人道的殘殺。早在二十多年前,法輪功成員被活摘器官的新聞跟消息,就傳聞不斷。對此,中國官方總是一再否認。然而,這次藉由普丁之口,竟然成為獨裁者口中自豪的,未來長生技術,讓自己可以活到150歲。想來真是荒謬至極!難怪,這些人,對於烏克蘭與台灣的屢屢打擊跟殘暴手段,永不停歇。只是,當獨裁者這麼說,也代表,其害怕生命的終結。他們更加害怕死亡,害怕權力跟一切灰飛煙滅。所謂,勇者無懼。當獨裁者在跟生命的長短,在做最後的鬥爭。那麼,身在自由世界的人們,得對自己,更有信心。因為,我們能藉由手中的選票,決定我們的未來! 再者,習近平跟普丁的對話,揭示了邪惡軸心的帝王心態。邪惡軸心,除了金正恩有合法繼承人,其他兩位,都是破壞了原有國家的體制。達成了帝王的目標。但,這也造成權力的膨脹、猜忌的加重,並且妄想持續延續自己的生命,達到生生世世都是自己王朝的夢想。這樣的獨裁者,是造成生靈塗炭的兇手。也不外乎,他們的國家,造成被侵略國的無尚痛苦,可他們卻能繼續高舉民族大旗,咄咄逼人。皇權的復辟,也導致了世紀的災難! 最後,柯文哲無法迴避活摘器官的陰險心思跟過去。柯文哲目前身陷京華城案的官司,卻一概撇清,將賴清德視為自己的頭號公敵,口口聲聲駡台灣政府。可是,柯文哲最不能迴避的,反而是活摘器官,造成的生命罪惡。這遠比貪污案,更加嚴重千百倍。我想,台灣政府應當適時公布柯文哲作為活摘器官幫兇的證據,這才是令人髮指的巨大惡行呀! 從柯文哲到獨裁者們的長生之路看器官移植,可以發現:「泯滅人道的殘殺,是器官移植的真相;邪惡軸心的帝王心態,是習近平跟普丁的恐怖所在;活摘器官的陰險心思,是柯文哲最大的惡!」 作者:黃宗玄

對「查理.柯克遇刺案」至今為止的一些看法

讓我們快速整理「最近這幾天到底發生什麼事」: —美國當地時間10日下午(台灣時間11日凌晨),美國保守派政論名嘴—查理.柯克 (Charlie Kirk),在出席猶他州「猶他谷大學」的一場現場辯論活動時,遭開槍命中頸動脈,送醫後不治死亡,得年31歲。 —在柯克死訊傳出後,美國右派,特別是保守派「讓美國再次偉大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英文簡稱MAGA)」理念的支持者,陷入「痛失英才」「英年早逝」式的集體哀痛情緒,並獲得川普總統與范斯副總統等人為首,共和黨籍白宮、聯邦政府與國會參眾兩院要角的廣泛悼念;但,左派從CBS、MSNBC及CNN等傳統電子媒體,到抖音國際版Tiktok等各大社群網站的大小網紅、乃至於這些社群網站的一般使用者,則有相當比例的左翼~極左分子,從得知柯克死訊開始就陷入舉手稱慶、幸災樂禍,甚至是狂歡的狀態。 —而甫陷入哀傷情緒的保守派,眼見左派對柯克之死欣喜若狂,甚至在各大社群網站及影音平台大放厥詞,已臻無視人性底限的境地,遂自發性地展開廣泛的截圖存檔,並據此向這些人任職的機關、單位、學校及公司行號等處所,就其言論提出檢舉;在美國聯邦政府的戰爭部及密勤局等多個部會,加入到主動搜索及被動接受檢舉的行列,以及部份受理檢舉方的配合後,目前已經有1名密勤局幹員、多名軍人及戰爭部文職,以及其他各種不同職業的左派分子,因為他們在柯克死訊傳出後的行動,而被施以停職或遭開除不等的處分。 另外,小說家史蒂芬.金,也因為截頭去尾、扭曲柯克生前發言,並在社群網站發文抨擊,而隨即遭到美國網友炎上,最後不得不為不影響即將上映的新電影,而勉強道歉了事,但已形成抵制效應。 —行刺柯克的嫌犯,現年22歲的技術學院學生—泰爾.羅賓森,在事發後33個小時,由其父親解送當地警方加以逮捕,雖然左派在大放厥詞遭反擊後,想要將事情引導到美國槍枝氾濫、以及右派孤狼犯案等方向,但隨著嫌犯家屬及同學,關於嫌犯左傾政治立場、近年變化與對柯克不滿的證言,以及嫌犯在Discord參加「安提法(Antifa,所謂的左派反法西斯)」群組等等消息傳出後,左派帶風向的行為已成徒勞。 —另一方面,在查理.柯克的遺孀—艾莉卡.柯克,從失去丈夫的悲痛中重新站起,誓言續行查理.柯克生前事業,也有許多人表示願意薪火相傳,延續柯克生前基於美國保守派本位的立場,展開更多對話活動的約略同時,美國本國與海外多國,也陸續出現自發性的悼念與聲援活動。 關於查理.柯克的死,社群網站最近討論者眾,對其「為何而死」各有看法,筆者認為: —「柯克是死在他所堅持的美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二條『保障國民持槍權』的手下」之類的幸災樂禍或冷嘲熱諷,以及「柯克是因為他的口才尖牙利嘴、氣焰高張而惹來殺身之禍」之類,一方面將遇刺身亡的責任倒置到被害人身上,另一方面合理化嫌犯行為,無論從道德、抑或事理而言,品質都相當低劣的說法,除了「了解極左~左翼份子怎麼想」以外,並沒有什麼參考的價值; —相反的,筆者認為,柯克的死必須要放在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8年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操作各種左翼的文化要素,所引發的後續效應的脈絡,才能夠做更精確的詮釋。 簡單來說,自從歐巴馬上台,開始用族群、社經階級及政治正確等左翼文化符號表徵,配合傳統與新興(特別是在逐漸發端的社群網站)的政治公關術、以及其間的言說操作等手法,來掩蓋「其實歐巴馬與他的政府,不僅沒有辦法解決什麼真正重要的問題,美國在他的執政下,國力更是逐漸衰弱」的事實開始,依附在歐巴馬與其民主黨,包含文化、文學、藝術、人文、社會科學,以及傳統媒體與娛樂等領域的各路左派人馬,各據山頭、逐漸坐大,攫取所在領域的生產及論述等主導權,議題設定、論述內容及主張,也益見極端的情況,也有持續增加的趨勢,逐漸在美國社會形成具有相當厚度的同溫層,並以教育系統為中介,蠱惑當時的年輕世代。 但,這樣的同溫層,在無法跳出「只能創造幻覺來迷眩支持者、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窠臼的同時,其主張脫離現實的情形,卻也有連帶隨之加重、甚至發生相關領域新舊鬥爭的情況,例如女性主義者、男女同性戀等性少數,以及所謂跨性別人士之間,不只其相鬥無止盡,跨性別運動更無視社會通念現狀,意欲以平權之名包裹特權,卒致引發社會一般大眾的更多反感。 在左翼與極左勢盛時,他們固然可以以新舊媒體為陣地,藉由一次次規模大小不等的「2分鐘仇恨時間」式操作,來對他們想要打壓的對象,施以「取消文化」的重拳,使被打壓者黯然退場,但一旦愈來愈多的人,從左翼與極左刻意營為的迷霧中醒來,並開始感知到左翼與極左,對社會所造成大小問題的嚴重性,甚至從民間中自發地出現領袖,展開有組織、有規模的活動,去加速提供年輕人更多刺激與契機,讓他們開始反思「過去從傳統媒體及教育系統所受的灌輸,是否真的存在哪些問題」,則「你無法用謊言永遠矇騙所有的人」,也就只是早晚的事情,查理.柯克這10年來的所作所為,晚近民主黨在年輕族群,支持率鬆動的加劇,以及共和黨的相對成長、與民主黨之間的差距縮小,大致上可以如此解釋。 而左翼與極左在取消文化的無形之刀逐漸鈍化,無法再透過新舊媒體帶起全社會性的風潮,以社會性抹殺掉特定的人以後,筆者猜測,左翼與極左或以新舊媒體植入仇恨為先導、實體或網路社群同儕看似不經意的誘導為後手,使社群內部對仇恨對象不滿的憤激份子,一步步走向著手犯案,這或許可以解釋嫌犯作案犯意的形成過程。 因此,要筆者試圖為查理.柯克不幸遇刺找出理由,與其用冷嘲熱諷或幸災樂禍的心態,來試圖為本案做出解釋,取消文化逐漸失靈後,「既然無法社會性抹殺,那就乾脆在生理與物理的意義抹殺你」,恐怕才更貼近於事態的真相。 當然,對於查理.柯克的辯論模式,稍有耳聞或至少粗淺了解的人,應該都很清楚:柯克長期以來堅持的是溫和的、以理服人的路線,在對話的過程中,試圖用事理與學理的說明、輔以基督宗教的教義,來使長期浸淫於左翼意念的大學生,產生重新思考的契機,而非用暴力或相類手段強迫他人接受,也因此,不僅柯克的死,難以令良知未泯的有識者接受,美國與台灣的左翼~極左論客,從將柯克與納粹或希特勒類比、認為柯克可能是當代希特勒,再到各種慶祝或譏諷,也就令人更加不齒,不能包容異見、恨之欲其死的人,到底是柯克與其保守派同儔、抑或是左翼~極左份子們,也就更加確定了。 恕筆者在本文文末直言:柯克生前堅持的理性溝通對話、而非政治暴力的路線,毋寧是多數人即使嘴巴上再怎麼追求,但實際上卻很難落實的道德品質,而柯克的殞命,當然對保守派的理性溝通對話路線,是一記相當程度的重挫,要如何在政治的過程、特別是不同立場之間,爭取到某種程度與內容—特別是基本底限跟人性尊嚴—的共同主觀,並且將此般共同主觀,回饋到政治實務的領域上,避免再有政治好惡影響到人性尊嚴底限的問題發生,對許多人來說,將會是一生的功課吧? 作者:吳哲文

憲政橄欖枝:總統立法監察聯合聲請憲法訴訟

七、八月兩波大罷免後,一直都有朝野和解的背景音傳出。TaiwanPlus前主管Ed Moon離台前社群長文,提及聯合政府,也是類似的思路。政壇和解怎麼搞?過去累積仇恨值那麼高,需要有一個能有實質讓步,但又不逼誰全盤棄守的具體方案,遞出憲政橄欖枝。 本文提倡,總統、立法院、監察院三個憲法機關,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的113憲判9聲請重行判斷。這共包含3+1主張,重新打造憲政秩序,在立場不同憲政機關間,承認彼此權力競逐的參賽資格,為之後溶解破冰鋪陳。 聯合聲請憲訴 展現重塑憲政的善意 本文主張的聯合憲訴3+1主張,分述如下。 就總統而言,主張113憲判9當中,牽涉立法院調查權之機關爭議,悉由憲法法庭審理的見解,違反憲法第44條院際協調權,侵害總統職權。 院際協調權規定:「除本憲法有規定者外…」,從法律適用來說,先用憲法明文機制,都沒有則再用該條召集會商。但是大法官錯解憲法,定位錯誤,自居民主太上皇,想當然而地把所有憲法機關間爭議,都歸自己管。這也違背院際協調權蘊含的憲政主義與法治國原則,憲法權限爭議應透過憲法具體條文的機制來處理,各方都無權限法外自創制度。 (包括本憲判第216段立法院行使調查權、第224段調閱文件資料時產生爭議、第259段及332段設調查委員會時產生爭議) 就監察院而言,主張本憲判當中,宣告立法院移送監察院規定違憲的見解,違反憲法增修條文第7條第5項,監察委員獨立行使職權的規範。 大法官為了消滅國會改革,宣告25年都沒受到違憲挑戰的立職法第48條違憲。其實政府機關不配合調查、調閱,由監察院糾彈,這符合我國五院體制的制度特色。大法官說立法院移送監察院,會造成壓力形成政治爭議,還認為解決這個爭議,是大法官的權限(第139段、第140段)。 這如同上述,是大法官扮演民主太上皇。發生了憲政爭議,個別事件透過違法失職的糾彈處理(憲法增修條文§7I、IV),監察權提出後由法院審判(憲法§77司法權掌理公務員懲戒),這沒什麼不對,本來就是我國憲政體制特色之一,也有實際事例,更是監察權外於其他權力獨立行使的展現。 3+1聯合憲訴主張 不要大法官當民主太上皇 就立法院而言,截至本號判決,大法官已經依據立法委員質詢權(憲增§3II①),以及政府社會人員備詢(憲法§67II),開發創作出一堆名詞:到會備詢(釋461)、文件調閱權(釋325、釋729)、立法院調查權(釋585、釋633)、國會之參與決策權(釋520)、詢問權與質詢權之區分(113憲判9,第100段)、質詢權與議決權的結合(本憲判第101段)……,在權力分立領域自行創設憲法所無之術語,加諸各種不同程序要求。如此發明程序,託辭是憲法的要求,這就是司法政變,是大法官在暗度陳倉搞實質修憲。 至於總統與立監院的聯合主張(+1的部分),針對仍是前述提到的所有憲法機關間爭議,大法官都認定有審理權限的見解。然此處,所侵害各該機關的憲法權限,是基於憲法第71條,列席立法院陳述意見權。 大法官沒有概括性憲法機關權限爭議的審理權,業已一再析述。立法院調查權還在行使中,就還是議事程序的一部分,就應透過在國會陳述來化解爭執。本憲判的見解,讓此類爭議要同時向立法院和大法官交代,反而無從預期爭議如何、何時落幕。 權力分享、談判妥協 還半總統制憲法本色 本文提倡聯合憲訴,核心在於依據憲法具體條文設計,於不同階段,總統立監院能據各自權限介入爭議。所有憲法機關,都是權力遊戲規則的合法參賽者。沒有道理讓大法官在爭議發展中途,強行打斷詠唱,直接定奪結論,變成司法政變,按下核按鈕毀滅一切、翻桌趕人。從半總統制制度設計來說,權力分享、談判妥協,官員和人民都該接受,全無衝突的憲政秩序,是不可能的。所有憲法機關的主張、對話、談判甚至交換、威脅,都是民主過程無可迴避的一部分。只有真誠承認參賽者的平等地位,才會有真正的政壇和解。   作者:邱子安  

打詐別淪為全民困境             

近來詐騙橫行,政府為了展現魄力,責成金管會要求各銀行全面清查,甚至凍結所謂「長期未動」或「低餘額」帳戶。原意也許是要堵住人頭帳戶的漏洞,但政策一旦落實,卻造成滿城風雨。許多民眾發現,自己的薪轉戶、交割戶甚至仍在正常使用的帳戶,竟在毫無通知下被鎖,轉帳失敗、提款受阻。想要解凍,還得請假跑一趟銀行,向櫃檯人員解釋「錢從哪來」。就算辛苦解凍成功,銀行也不敢保證日後不會再次凍結,令人憂心忡忡。 打詐應該是針對異常交易與可疑金流,透過大數據與監控系統精準鎖定詐騙集團資金鏈。但銀行選擇一刀切,把「休眠戶」當成高風險來源,彷彿帳戶只要沉睡,就註定是犯罪工具。結果,真正的詐騙集團依然能另覓管道,受苦的卻是廣大無辜的用戶。交割戶被鎖,投資人可能違約;薪轉戶被凍,上班族只能乾瞪眼。網路上有人酸言酸語地說:「政府打詐打到自己人身上」,正道盡這種荒謬。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樣的做法不僅擾民,還動搖社會對金融體系的信任。銀行原本應該是守護財產的專業機構,如今卻讓人懷疑:帳戶今天能用,明天會不會無預警被鎖?當民眾開始擔心資金隨時可能遭管制,所謂的「金融便利」只淪為口號,取而代之的是全民必須接受的「預防性懲罰」。 事實上,銀行握有龐大的用戶交易紀錄,完全有能力判斷哪些帳戶長期規律,哪些才顯得異常。十幾年固定薪轉、固定繳費的戶頭,難道還看不出是安分守己的普通人?與其把所有人都當嫌犯審視,不如集中資源,嚴格監控真正高風險的帳戶,才不會造成全民困境。 政府打詐的本意並非錯誤,但手段若僅停留在凍結帳戶這種「看得見的政績」,不僅治標不治本,更等於以民眾的信任來粉飾太平。真正有效的防詐之道,應落在數位素養教育、金融安全意識的培養,以及跨境合作追查詐騙集團源頭。唯有補強民眾的防詐能力,並結合司法與制度改革,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作者:林政武

Recent Posts

對「查理.柯克遇刺案」至今為止的一些看法

對「查理.柯克遇刺案」至今為止的一些看法

讓我們快速整理「最近這幾天到底發生什麼事」: —美國當地時間10日下午(台灣時間11日凌晨),美國保守派政論名嘴—查理.柯克 (Charlie Kirk),在出席猶他州「猶他谷大學」的一場現場辯論活動時,遭開槍命中頸動脈,送醫後不治死亡,得年31歲。 —在柯克死訊傳出後,美國右派,特別是保守派「讓美國再次偉大 (Make America Great [...]

More Info
器官移植:柯文哲到獨裁者們的長生之路!

器官移植:柯文哲到獨裁者們的長生之路!

器官移植,在中國已不是新聞。但,最毛骨悚然之處,是活摘器官。活摘器官,一直都是中國政府否認的議題。被各國指控危害人權,可是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 柯文哲,正是活摘器官的重大推進者。其將葉克膜技術,變成中國允許下的殘害生命機器。使得健康的器官、年輕的器官,作為供應共產黨高層的保命倉儲。習近平,自然也不例外。 [...]

More Info
憲政橄欖枝:總統立法監察聯合聲請憲法訴訟

憲政橄欖枝:總統立法監察聯合聲請憲法訴訟

七、八月兩波大罷免後,一直都有朝野和解的背景音傳出。TaiwanPlus前主管Ed Moon離台前社群長文,提及聯合政府,也是類似的思路。政壇和解怎麼搞?過去累積仇恨值那麼高,需要有一個能有實質讓步,但又不逼誰全盤棄守的具體方案,遞出憲政橄欖枝。 [...]

More Info
打詐別淪為全民困境             

打詐別淪為全民困境             

近來詐騙橫行,政府為了展現魄力,責成金管會要求各銀行全面清查,甚至凍結所謂「長期未動」或「低餘額」帳戶。原意也許是要堵住人頭帳戶的漏洞,但政策一旦落實,卻造成滿城風雨。許多民眾發現,自己的薪轉戶、交割戶甚至仍在正常使用的帳戶,竟在毫無通知下被鎖,轉帳失敗、提款受阻。想要解凍,還得請假跑一趟銀行,向櫃檯人員解釋「錢從哪來」。就算辛苦解凍成功,銀行也不敢保證日後不會再次凍結,令人憂心忡忡。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