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聯合國召開大會,台灣駐美大使蕭美琴女士為首的駐外使節們,分別在聯合國大會開幕前,以媒體投書、接受採訪等方式,宣達台灣入聯的意願。而賴清德副總統,則以錄製影片方式,提出台灣參與國際的看法。這則新聞,在國內並未引起廣泛討論。但筆者認為,這相當值得國人注意的事。以下說明:
聯合國大會,向來是世界各國在外交上的年度重頭戲。也是凝聚國際社會聚焦全球治理議題的關鍵會議。雖然有效性常被質疑,但揭櫫聯合國的精神的世界人權宣言暨經濟社會、公民政治兩公約,仍是聯合國成員國在議論全球性議題時重要的分寸。那麼,何謂全球性議題?最常被關注的,就是人權、國際衝突、環境永續等議題。在不同時期,則會將時事性問題列為關注焦點。例如當前國際社會就重點放在疫後經濟、烏俄戰爭上。
從上述視角來看,我們可以進一步解讀賴清德以全英文發表影片所代表的意義。首先,他以全英文演講,這代表他所想傳達的對象不只是台灣人民,而是要將其理念傳達給世界各國。
就內容而言,賴清德表示,台灣致力於發展出具創新的科技與韌性的產業,所以能為聯合國所關注的永續、疫情問題盡一份心力。筆者認為,這代表賴副總統,表達台灣願意為國際社會要面對的人類命運問題共同承擔責任的表態。這是政治上的表態。
此外,相較於過往台灣政府在外交發言上,多談自己是民主國家,基於普世價值,呼籲各國應包容台灣云云之論述。筆者認為,賴副總統此番發言對「實體性」因素有更有力的把握。賴氏提到了台灣在電動車、環工、能源的產業科技以及生技產業都有蓬勃的發展。另一層意思就是台灣因為科技的領先,所以有透過參與自由經濟合作,造福全球之自信。講得更白一點,就是台灣已經做好吸引先進國家來投資,或為後進國家扶持產業之準備了。
當然,筆者並不是說民主、普世價值不重要。但是,民主是更需負起責任的制度。單談台灣「是民主國家,所以國際社會包容應接受台灣」,在中共藉一帶一路,以經逼政的局勢下,此論述其實效益不彰。此次賴總統並未直接提及台灣該加入聯合國,而是強調談產經能力與參與世界的強烈意願。可能是暗示各國友台政要,說服國民應通過具體挺台加入國際社會法案(例如簽訂合作貿易協議,促成兩國交流。這類型的合作中共比較難干預)的實質性本錢。也是傳承字李登輝前總統「務實外交」之極意。
有鑒於賴副總統目前也是下一任總統的競逐者,這番發言就算沒有被國內媒體太多討論。但只要是駐在台灣的各國友邦使節,必然都會視為台灣執政黨在外交參與上的重要表態,返國述職時,作為告知該國統治高層在對台政策制定時應注意的內容,也成為該國產業界與學術界預測台灣政治情勢的參考。
賴清德在短短幾分鐘的發言中,將國內產業發展,與台灣國際外交有系統觀的加以整合。就台灣公民來說,筆者認為,應當藉此番發言作爲來年總統選舉,選出具格局感國家領導人的參考指標。我想這就是賴副總統此番演說之意義了。
作者:楊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