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唯心論的巨擘,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中,認為空間和時間是真實的存在,而可由我們(先天性)純粹理性批判而得知;但除此之外,有些經驗不是只經由外部現象就可認識的,這些經驗需要人的心智對外界表象進行分析和處理。
因此康德對「知」的見解是兩元的:一個可以(先天性)「純粹理性批判」而得知;另一元是要經過(後天性)的分析和處理。也就是說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一是「物理的世界」,另一是「非物理的世界」。
康德這種「兩元論」的見解,並不為後續的德意志哲學家們,如謝林和黑格爾們,所認同。大抵,他們認為人的「心智」可以認識外在世界「物體」的全部: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只是外在世界的反射:也就是一元的「唯物論」。
這種一元的「唯物論」是不是可以和現代科學的「形上解釋」,所謂「科學主義」(scientism ) 相容?深究之,顯然不能。
我們如何從唯物論來解釋量子物理的「測不準原理」,好像物質質點有「自由意志」,物理現象不能以(唯物論」的決定論,來說明,而必須以「或然率」來解釋物理現象。更嚴重的,現代物理理論,多用「場域」( field )觀念,物質的質點,可以消滅和創造(量子場論),這又如何解釋?
所以哲學的爭論和科學(準確的說「科學的形上解釋」無關)。我們勉力而行,倒可說康德的「兩元論」可以相容於現代科學。我們可以不接受激進「物理論」的觀點:所有宇宙現象最終都可以歸納成最基本的物理定律。那麼物理學家所爭論的「類人之說」( Anthropic issue ) 怎麼解決?
「類人之說」以為:我們所認識的宇宙,以及我們所用的理論物理認識和解釋這個宇宙,只是因為恰巧我們的恆星(太陽)的「碳循環」的燃燒率較緩,有百萬年的時光,令碳分子,有足夠的時間,進化成複雜的碳體,再演化成自主的物體,進而形成「智人」。
這又引生另個問題,只靠物理的「自主反應」和足夠長久時間,就會形成「智人」嗎?我們的世界只需「物理定律」就能解釋嗎?—- 那麼我們所用的「演算法」( algorithm ) 是不是和物理扯不上關係的定律?我們所用的「編譯法」( compiler ),把「演算法」落實到電子電路,有關語言的分析,是不是也是物理定律的推延?—- 顯然「兩元論」的解釋是必要的。
前面所說的康德的「兩元論」是可以包容現代科學的「形上解釋」。一元的「唯物論」要相容於現代科學有極大的困難。人的思維、社會文化,歷史的進展,並不能以一時的政治壟斷而就此決定的。
一元的「唯物論」中,相信控制生產的工具當然是操控物質的唯一要件,推展物質進步的唯一法門,而以「科學」之名而行之,壟斷政治和社會資源,禁錮所有思想、政治和文化活動。
相對的,兩元論容許知識發展的自由空間。未來「知識」的發展是難以預測的,不是現時的政治經濟定律可預測。知識新的發展和突破,一定改變「生產工具」和其延生的社會組織,不會依附於政治教條。歷史定律會被知識的發展和突破所左右,所謂「市場機制」就是保衛這個知識發展空間的必要手段。
作者:韓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