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的世界杯男籃賽,日本、中國、南蘇丹等國家的賽程已經結束。這類比賽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雖然都在分組賽被淘汰,隨後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南蘇丹成為非洲第一,都取得奧運資格,堪稱最歡樂的國家。而最發愁的國家,中國能競爭冠軍。
以國家為單位的國際賽有什麼意義?至少對南蘇丹很有意義。這個國家從蘇丹獨立建國只有 11 年,經濟匱乏,在前 NBA 球員 Luol Deng 等少數人大力推動下,才湊出一支隊伍參賽。球員平時在世界各地打球,賽前才臨時湊合。
這批球員都有自己的籃球事業,有些人還不知道自己下一份工作在哪裡。代表南蘇丹沒什麼商業利益,打國家隊要付出時間,還有受傷風險,他們為什麼還想參賽?
這樣臨時拼湊的球隊,就算每場都輸 30 分也不能責備。沒想到分組預賽贏中國,淘汰重新分組後又連贏菲律賓、安哥拉,一舉奪下三勝成為非洲第一,獲得下一屆奧運資格。
如果要說個別球員追求曝光,南蘇丹打的也頗為團隊,球員們是真心想贏球。不管為什麼,他們就是一群想要代表祖國打球的人。當具備那個實力,想要就能帶來力量。
日本和中國,彷彿兩個極端。前一屆 2019 年世界杯,地主中國只得到 24 名,沒有取得奧運資格(日本 31 名)。這屆世界杯以日本、菲律賓、印尼多國主場,日本在本土球迷支持下得到 19 名,順利奪下亞洲第一,取得奧運資格。
日本是唯一取得三勝的亞洲國家,分組預賽打敗強國芬蘭,淘汰後重新分組又連勝委內瑞拉、維德角。中國贏安哥拉唯一一勝後,最後一場慘敗給亞洲對手菲律賓,連奧運資格賽都無法參加。
在類似的條件下,日本成功,中國失敗。身為台灣的旁觀者,我們不用有太多情感糾結,卻可以好好看清楚, 日本示範怎麼做有機會成功,中國示範怎麼做幾乎會失敗。
有人會想,日本有渡邊雄太等人留洋打球,實力必然提升。但是同一段時期,中國也有小球員去美國 NCAA 打球,例如 24 歲的 CBA 明星球員張鎮麟,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一直留在美國的渡邊雄太 28 歲,是最近才拿到正式合約的 NBA
邊緣人。即使上場機會很有限,國際賽的渡邊雄太依然證明那個傳說:隨便一個沒什麼上場的 NBA 球員都很猛。
國際賽表現慘烈的張鎮麟,已經 CBA 是最好的一批球員,這是整個聯賽與國家的問題。表現更糟的中鋒王哲林則名聲崩毀,他在國內碾壓全場,出國用同一套打法,結果卻不忍卒睹。
從前中國的中鋒,王治郅、巴特爾知道自己能碾壓亞洲,但是出不了亞洲,特意練三分球當武器 。不論有沒有用,至少有那個心意。現在的王哲林卻彷彿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那套碰到更強的防守,根本吃不開。
但是這些 CBA 明星有動機改善弱點嗎?只要不參加強度更高的比賽,那些問題根本不會是問題。
台灣人也有一次類似的回憶。1998 年曼谷亞運,台灣職棒明星們出國比賽,投打守被全面碾壓,全國震撼。好在還有一位業餘新人 很能打,他叫作陳金鋒。差別在於,那時陳金鋒尚未旅外,王建民、曹錦輝還是小朋友,大部分台灣球迷還沒見識過大聯盟的世界。如今的中國球迷已經體驗過,姚明的輝煌及易建聯的退休。看著周琦、張鎮麟等旅美球員,想必讀者不難理解,中國球迷的絕望感。
歸根究底,中國本土的 CBA 籃球聯賽與外頭脫節,嚴重落後世界潮流。偏偏這是日本進步的基礎。
日本主力後衛河村勇輝,只有 169 公分,沒有出國留學,留在日本本土的職籃打球,卻在國際賽證明自己的價值。這表示當今的日本球員,不一定要出國才能大幅進步,留在日本也有機會接受先進的籃球教育,在日常環境中發揮,累積經驗。
另外也不要忘記,日本那批更資深的配角球員,每場輪流出來競爭主角。是誰支持這批人才儲備呢?當然是健全而有競爭力 的本土職籃。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持續旅外,健全而水準不低的本土產業,還是非常重要。日本本土聯賽有很多球員的水準不怎麼樣,但是有他們一起撐起這座金字塔,才有塔頂的河村勇輝。
我們都不以打籃球維生,但還是有一些道理可以參考。不論出國或不出國,都要努力跟上潮流,認清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即使沒辦法成為世界頂尖,也不能與時代脫節。
作者:寒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