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權」是人權之一,依照聯合國人居委員會對於居住權的定義為「適足的獨處居室、適足的空間、適足的安全、適足的照明和通風、基本廚衛浴設備、和達到就業及基本社會公共設施的合適地點,這一切均要在合理的費用之下。」
合理的費用是甚麼?我們看看柯文哲與侯友宜是否言行一致。
首先,柯文哲面對「居住正義」的議題,他不認為「打房戰略」是對的,要想辦法「抑制房價」。講了一堆戰略、SOP,感覺很有學問後,結果柯文哲主政台北市八年,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從他上任時的14年上升至卸任時的16年。也就是說,小市民要在台北市不吃不喝16年才買得起一間普通的房子,柯文哲說的永遠比做的還多。
那柯文哲到底有甚麼作為「抑制房價」?柯文哲說,年輕人在短時間買不起房子,但應該要先讓他們租到一個有「品質」的房子。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超過總數的5%以上,將會對房價產生抑制作用。結果,柯文哲主政時的明倫社會住宅真的很有「品質」,每戶月租為新台幣4萬500元。當台北市議員苗博雅質疑社宅租金偏高時,柯文哲市長還覺得6折太低,「大家都6折會太爽」。剛出社會工作的年輕人或是雙薪的年輕夫婦家庭相信柯文哲口中的「居住正義」嗎?
其次,侯友宜挺「居住正義」,那麼文化大學「凱旋苑」的103間套房請先降價讓學生有感。上網查詢文化大學附近的租金行情,「凱旋苑」一間5.5坪的套房月租金1.6萬元,類似坪數大小的套房租金約莫落在九千至一萬元,其中不乏走路至文化大學僅一分鐘的套房。
侯友宜挺「居住正義」,卻讓經濟最拮据的學生每個月要繳1.6萬元的租金,還將月收164萬的責任推說早已整棟租給「新壽公寓大廈管理公司」,尊重承租方對該棟大樓本於權責的使用方式,這是哪門子的「居住正義」?
王鴻薇立委更該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侯友宜!2015年5月實施囤房稅後,時任台北市議員的王鴻薇痛罵單一個人的囤房大戶坐擁41間房屋,竟有33間、高達8成的房屋稅享免稅優惠,僅僅只要繳3萬元的房屋稅。坐擁103間套房的「凱旋苑」,絕對是王鴻薇無法忍受的「惡」,「凱旋苑」繳了多少房屋稅,享有多少的免稅優惠,就有賴王鴻薇立委詳查。
最後,「無住屋者團結組織」於1989年6月底發起無殼蝸牛運動,怒吼房價高漲的不安情緒。當年那場小市民的自發性運動相較7月16日的遊行政治秀,富商、包租公與無作為政客全部都來走秀,「居住正義」不過是廉價消費品。
作者/秦靖(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