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受訪時談到兵役制度,他表示如果他當選將恢復四個月役期,他這番言論立即引起執政黨方面猛烈批評,也跟藍營之前表態支持延長兵役相牴觸。侯友宜隨後緊急發出聲明,強調他是反對政府提出大學生「3+1」兵役政策,而不是反對兵役延長至一年,他也強調等到「兩岸關係回到平穩期,到時再恢復四個月役期」。
有媒體揣測侯友宜之所以在兵役政策上發言反反覆覆,是因為顧慮到美國方面支持台灣延長兵役的態度,且不論是否受到美國因素的影響,侯友宜在這次兵役發言風波其實是自曝其短。
眾所周知,兵役制度所牽動的年輕男性以及其家長們的投票意向,一直是非常敏感的政策議題,因此讓執政黨小心翼翼的處理此一議題,而有志總統大位的在野陣營也摩拳擦掌準備拿這個議題作突破口。不過,從許多民調、媒體街頭訪問的情況看來,包括年輕世代在內的台灣公眾對於延長兵役多表示支持,公眾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無可諱言是受到去年的烏俄戰爭的震動,讓台灣社會更關心國防議題,也贊同延長兵役。
從這種情況看來,侯友宜想拿恢復四個月役期爭取年輕男性以及其家長們的支持,其實是沒有認清目前台灣公眾的意向,也只會突出他弱化國防的負面形象。倘若侯友宜真的想拿恢復四個月役期作為政策議題,他應該跟公眾說明如何在四個月役期強化訓練,讓義務役成為可以增強國防的有效戰力,而不是異想天開的聲稱「兩岸關係回到平穩期,到時再恢復四個月役期」。事實上,藍營智庫其實有不少專精國防政策的研究專家,侯友宜大可在發表恢復四個月役期的聲明之前跟這些專家討論,研擬出一個可以被公眾接受的說法,要不然大可拉大格局,推出一套完整的國防改革方案,想不到侯友宜在未經深思之下冒然說出「如果他當選將恢復四個月役期」,在被質疑、批評之後才急忙改口,只是讓大家看到侯友宜的投機跟短淺的思考模式,對於侯友宜的負面觀感只會加深,更不可能拉抬侯友宜的支持度。
隨著總統大選的進程日漸緊湊,各陣營關於國防、國安政策的交鋒勢必是各陣營候選人要面對的難關,然而從侯友宜的表現看來,這些政策議題將成為他最大的痛腳,即使有金溥聰這樣足智多謀的軍師,恐怕也挽救不了侯友宜的選情。
作者/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