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太空科技進步的日新月異,造就從事太空活動成本的下降,與商業價值大幅提升,導致各國都想聚焦太空產業的未來發展,尤其以立方衛星技術也不斷精進,小型衛星未來也可能將持續主導衛星製造市場。2021年5月在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太空發展法》,象徵為臺灣佈局未來太空領域的法案,「國家太空中心」今年成為「行政法人」(TASA),至於能否期待臺灣 TASA 能仿效美國 NASA之際,筆者認為也應該探討其他國家如日本、中國、印度、以色列在太空領域發展,然後慎選標竿學習對象。
因日漫爆紅而頗具知名度「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總部位於東京都調布市,成立之初最主要目的是作為太空人才培育機構。JAXA其主要任務包括研究、開發人造衛星與發射載具,其它任務包括探測小行星和未來可能的登月工程等,並在鹿兒島縣的種子島設有太空中心,宇宙開發事業團也訓練過太空人參與美國的太空梭計畫。由於太空科技開發初期需要巨額資金,因此大部分工作都由國家單位主導,日本政府於 2007 年將後繼的 H-IIA 火箭移交三菱重工開發,由私人企業進一步推進獲取商業利潤。
2021 年中國在全球火箭發射量比美國多發射 11 枚,過往的美蘇太空競爭正在轉變為美中太空競爭。隨著國際太空站預計於 2030 年退役,中國天宮太空站即將成為地球上空唯一營運中的大型設施,屆時中國的太空戰略優勢將更加強勢,深刻威脅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導地位。當太空科技發展成熟,投入天體物理學研究也不在話下,中國科學院表示未來將啟動幾項關鍵太空任務,包括:系外行星探索、太陽物理學研究等。自電影「流浪地球」系列之後,中國網民深信航天技術突飛猛進,不時向美國NASA「亮劍」。
ISRO是印度的國家航太機構,創建於1972年,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主要從事與航太和太空科學有關的研究,號稱是全印度科學研究菁英的首選之地。印度國防機構向來受各種問題所擾,比如:採購系統緩慢、軍民關係不佳、軍種整合受阻等。事實上,印度國境內「數位落差」極大,印度國內的資通訊發展卻未能普及,甚至還需要國際支援。例如:Google Project X的射月工廠(Moonshot Factory)其計畫之一的Taara專案之團隊正與全球電信公司、網路服務提供商和政府進行合作,並實際在印度建設相關技術設備,設法將高速寬頻連接擴展到偏鄉或公共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的地區。
與臺灣同是小國寡民的以色列,也早已發展成擁有本土發射能力和制定太空計劃,以色列更是以「創新」聞名於世的國家。具體而言,以色列航天局成立於1983年,其工作範疇為負責啟動、領導和協調民用太空計劃的全部活動。近年來,以色列的成像衛星已發展成為低成本、高性能和輕量化為主要特色,以色列航天局特別專注於定位在「低地球軌道」(LEO)中的高分辨率攝影衛星,以及定位在地心軌道(GEO)中的通信衛星,以色列航天局強打短小質精,不會因資源過度投入變成大而不當的太空官僚組織。職此,為了慎防「國家太空中心」變成預算膨脹、組織臃腫的法人單位前,筆者認為以色列航天局短小質精的經驗,或許才是臺灣TASA的標竿學習對象。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