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賴清德陣營須更重視南部選情

  • 時事
  • 評論

最新TVBS民調出爐,柯文哲首次超前賴清德,而侯友宜排第三名。按照民調形式,已和我過去所預言《賴柯之爭已成定局》文章相符,未來賴清德將與柯文哲競逐2024年總統大選寶座。其中這份民調最值得注意的是賴清德低迷的南部選情,根據TVBS民調細項,賴清德在「高屏澎」地區僅拿25%,不僅落後柯文哲,甚至低於賴清德最終支持度(30%),形成選戰弱勢區,民進黨須更留意南部選情。


這個情況下,侯友宜已經不是值得重視的候選人,雖然他在近期民調表現有23%,但那已足以論定是他的民調高點之一,按照趨勢發展,侯友宜的民調只會往下,低於連戰2000年23%是很有可能,甚至要達15%新低也不是沒機會。雖然連戰當年飽受棄保影響,得票數新低,但當時他有李登輝、國民黨黨產的加持,所以還有基本得票數。但現在的侯友宜不僅黨產被抄,本身沒有中央政府當靠山,藍營選民棄保時間也更早,未來除了討厭柯的藍營選民與只看黨徽投的鐵票外,全倒下柯文哲是可預見未來,因此侯友宜很有可能最終只拿下15%。

由於選戰格局極度倒向賴柯兩位候選人的爭奪,因此相較於顧及各區域的選票,要在綠營執政已久的南部地區拿下極大領先會是更具贏面的方法,這就像參加考試要先把基本分數拿滿才能挑戰進階題型一樣道理,要是連基本題都做不好,想在考試拿下高分可謂癡人說夢,而民進黨的選情低迷,正是反映在基本題型拿不好的現況下。如果考試連基本題都拿不到,那敗給對手是可想而知的。

今天記者有向賴清德問南部選情低迷的看法,賴清德回答「民進黨目前逆風」。老實講賴清德回應輕描淡寫,其實民進黨在南高屏鐵票區確實有褪色現象發生。在台南市市長黃偉哲在連任選舉差一點就敗給了謝龍介,高雄市市長陳其邁連任票數低於韓國瑜2018年當選票數,而屏東周春米縣長僅是險勝,照這情況發生,未來民進黨不僅在南部立委選情面臨危機,就連總統大選都有失守的可能性,民進黨需要在策略上更多重視南部選民,才能將鐵票倉催到足以將賴清德送進總統府的地步。

相較於吸納全球資本進駐的雙北桃竹地區,南高屏雖然不是全球資本青睞的地方,但南高屏本身有農、工、商多樣產業,城市發展兼具農業社會與工商社會特點,有著與北部地區不同的治理邏輯。而南高屏近年在區域發展面臨到的問題,更是民進黨地方政府更須留意的部分。在大台南市面臨城市發展速度過快、與本地社會脈絡產生衝突的問題,高雄地區面臨城市轉型,但全球性資本進駐的力道仍不強的困境,屏東縣則有農業縣與觀光縣的定位兩難。若綠營中央持續放任南部地區(尤其南高屏)面臨的問題,恐怕將來教訓民進黨政府的力量,將來自鐵票選民。

為了鞏固好南部選票,個人建議賴清德陣營與中央政府須釋放更多政策利多給雲嘉南高屏地區,不僅給予利多,也需要在政策上給予更多的重視,實際解決中南部多樣產業,無論是農業、工業、商業面臨到的困境,尤其是解決商業發展的問題,才能更讓南部選民覺得政府有做事。另外陳水扁也是具有號召力的人物,雖然柯文哲持續尋求他的支持,但與陳水扁關係更深的賴清德也要修補過去修法帶來的裂痕。

作者/粥董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3-06-20 粥董

Post navigation

2024年1月台灣會有的變局 → ← 愛之適足以害之!—新北市民看新北市議會中國國民黨黨團與「侯侯做歹事」

Related Posts

核三公投在即:面對立場反覆與政策爭議,公民該如何投票?

8月23日,台灣即將迎來核三延役的公投。對多數公民來說,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能源政策投票,而是一次對未來國家方向的集體表態。 能源議題向來充滿爭議。支持延役的人認為,台灣電力結構長期過度依賴燃煤與天然氣,不但排碳高,也在地緣政治的風險下,讓能源安全蒙上陰影。他們主張,既然核三機組仍有條件延役,何不善加利用,至少在能源轉型未完成前,作為減碳與穩定供電的選項。這一派論者強調,「缺電」並非假議題,而是民生與產業最直接的威脅。 然而,反對者的理由同樣堅實。他們說,核能固然在發電過程中碳排放低,但台灣身處地震帶,若發生核安事故,後果將不堪設想。此外,核廢料問題始終懸而未解,延役只是將風險往後推,卻沒有真正解答。從永續與世代責任的角度來看,將風險轉嫁給未來的子孫,未必是理性的選擇。 在這樣的爭論中,政治人物的立場轉折格外受到矚目。最典型的例子,非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莫屬。六年前,他曾站在反方,直言核能並非台灣能源轉型的長久之計,還痛批「以核養綠」的論述是誤導社會。如今,他卻以正方代表的身份出席公投辯論會,聲稱在淨零碳排的壓力下,核電應重新納入考量。這樣的急轉彎,無疑讓許多關心能源政策的人感到錯愕。 黃國昌的立場反覆,當初強調核能風險的論點,如今卻被他用「現實壓力」取代。這樣的態度轉變,究竟是政策思考的深化,還是單純的政治盤算?社會自有公評。對公民而言,這也提醒我們:在投票前,應該超越單一政治人物的說法,回到議題本身,冷靜思考。 因此,這張公投票的價值,不在於跟隨哪位政治人物的呼喊,而是要誠實面對台灣的能源現況。倘若你相信台灣需要更長的緩衝期,讓再生能源與電網建設成熟,核三延役或許是一個過渡選項;但如果你認為核安風險與核廢料問題不可忽視,且政府應加速投資替代能源,那麼投下反對票也同樣合理。 公投的本質,是讓人民直接決定國家路線。手中的一票,不只是對眼前能源政策的選擇,更是對世代責任的承擔。這週六,每位公民都必須以清楚的思考、獨立的判斷,回答一個關乎台灣未來的問題:我們要走向哪一條能源之路? 作者:林政武

Why the Kuomintang Shifted from Fight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Aligning with It

The Kuomintang (KMT), or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once defined itself through armed struggle agains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27–1949), the two parties were bitter […]

反核?價值與現實的碰撞

自從726大罷免失利以後,緊接而來的是7區罷免與8月23日公投日,其中「核三是否延役」將成為爭論焦點。雖然總統賴清德在中常會表態,將動員群眾投不同意票,但是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核能立場較模糊,而親賴企業家童子賢則支持核能,有部分群眾懷疑賴清德的立場。但我認為,民進黨最重要的價值是「抗中保台」、「反侵略」,至於支持核能與否,執政黨應有更多應對空間。 自從726大罷免失利以後,對於民進黨最大的危機,莫過於已經測試出4成支持度,與藍白的6成支持度相比,仍是較為弱勢的一方,如何「把餅做大」,將是延續2028年執政最重要的關鍵。有4成民眾支持民進黨,他們最在乎的是,不讓「親中舔共」的藍白執政,但對其他民眾而言,他們更在乎民生經濟問題,如何爭取更多選票,必須從民生開始。 「核三重啟公投」表面只是決定一個核電廠是否重新運作,其實是辯論「台灣經濟發展是否需要核能」,若只是探討核三廠的老舊與危險,核廢料該放置在哪等細節問題,不去表態或辯論價值觀,那恐怕政策論述會處於更被動的位置。 「台灣社會是否需要核能」是關鍵大哉問,近年人工智慧進程愈來愈快,台灣有幸搭上這波列車,但隨著經濟規模持續擴張,台灣既有的水電恐難以應付企業的需求。因此企業的路只有2條,首先是尋找更多充裕能源的地方,比如台積電赴美設廠,其次是要求政府提供更多能源。另外政治傾向親藍的民眾大都挺核,親綠的民眾大都反核。 從價值觀解讀,親藍民眾挺核主因是「經濟至上」的價值觀,他們相信過去十大建設帶來發展,也認為核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助力。親綠民眾反核是出自「重視風險」的價值觀,他們擔心萬一核電廠出事,將對台灣造成難以抹滅的成果。過去蔡政府曾讓核三延役,目的是為了能源轉型爭取時間,而到了現在,賴政府面對的是「應不應為了經濟發展發展核能」的大哉問。 我的看法是,無論公投結果為何,執政黨應尊重結果,但若人民挺核能,政府應順應民意調整政策,不只有核三廠,核一核二廠的延役也須考慮,另外也要評估核五廠與新型核電廠的可能性,拿出負責任的作為,才能爭取更多「挺核的經濟選民」。若人民挺核力道不強,政府可以維持既有方針,但仍要減輕人民的能源焦慮。 面對726以後的大變局,我的建議是,政府應更以務實的角度,傾聽人民的焦慮,適時調整政策。民進黨最重要的價值是「抗中保台」,而非「反核」,只要能讓綠營延續執政,為政府爭取更多國防預算,嚇阻中共的入侵,那麼「挺核與否」是可以放下的議題。 作者/Oscar

如何看「雙普會」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國總統普丁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進行首腦會談,目的是為了斡旋長達兩年多的烏俄戰爭,在川普回任美國總統後,美國積極推動俄國與烏克蘭進行會談,川普和普丁在機場的熱絡寒暄看似有良好的開始,但是雙方仍未能正式達成和平協議,這次川普親自出馬和普丁談判,外界對此憂喜參半。 根據媒體報導,這場會議在經過秘密外交折衝之後才宣布,然而外界多不看好,原因在於: 首先,眾所周知,普丁執意要把烏克蘭變成俄國的禁臠,甚至想把俄國勢力範圍重新擴張到中東歐,這種偏執的心態讓普丁成為和談的最大障礙,也是川普,以及之前的馬克宏等西方國家領袖想提供下台階都無法成功的主因。 其二,川普在回任後,在國內外政策上更相信自己的直覺和主觀判斷,而輕視經驗豐富的資深國安官僚的建言,再加上之前對國安及情報界的大量精簡造成的人才流失,在面對老練狡猾的普丁和克里姆林宮團隊,川普的單打獨鬥根本無法招架。 在前述的因素存在之下,「雙普會」沒有出現立即而明顯的成效毫不令人意外,但是這場會議仍然帶來幾個不利的影響: 一、普丁成功打破了外交孤立,以大國領袖姿態重返國際舞台,並且讓川普繼續保持對他的玫瑰色想像,這在接下來的外交交涉將發揮更大的影響。 二、「雙普會」對烏克蘭和歐盟造成更大的壓力,只要川普和普丁的距離不斷拉近,美國和烏克蘭、歐盟的距離就會漸行漸遠,也讓普丁能夠對烏克蘭、歐盟施加更多更大的壓力,讓烏克蘭、甚至歐盟最終照普丁的條件進行停戰談判。 三、習近平跟中國共產黨從「雙普會」看到機會,只要成功的滿足川普的面子,甚至用「大國之間的大交易」的理由說服川普,很有可能讓川普在未來的「川習會」重蹈當年雷根簽下「八一七」公報和柯林頓重申「三不」損害台灣利益的覆轍。 對於台灣而言,「雙普會」不只是事不關己的國際新聞,這是否預示未來川普在面對習近平談判東亞局勢,特別是台海問題的模式,值得台灣主政者和公眾持續關注並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作者:洄瀾客

Recent Posts

核三公投在即:面對立場反覆與政策爭議,公民該如何投票?

核三公投在即:面對立場反覆與政策爭議,公民該如何投票?

8月23日,台灣即將迎來核三延役的公投。對多數公民來說,這不只是一場單純的能源政策投票,而是一次對未來國家方向的集體表態。 [...]

More Info
Why the Kuomintang Shifted from Fight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Aligning with It

Why the Kuomintang Shifted from Fighting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Aligning with It

The Kuomintang (KMT), or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once defined itself through armed struggle against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CP). During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27–1949), the two parties [...]

More Info
反核?價值與現實的碰撞

反核?價值與現實的碰撞

自從726大罷免失利以後,緊接而來的是7區罷免與8月23日公投日,其中「核三是否延役」將成為爭論焦點。雖然總統賴清德在中常會表態,將動員群眾投不同意票,但是經濟部長郭智輝對核能立場較模糊,而親賴企業家童子賢則支持核能,有部分群眾懷疑賴清德的立場。但我認為,民進黨最重要的價值是「抗中保台」、「反侵略」,至於支持核能與否,執政黨應有更多應對空間。 [...]

More Info
如何看「雙普會」

如何看「雙普會」

美國總統川普和俄國總統普丁8月15日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安克拉治進行首腦會談,目的是為了斡旋長達兩年多的烏俄戰爭,在川普回任美國總統後,美國積極推動俄國與烏克蘭進行會談,川普和普丁在機場的熱絡寒暄看似有良好的開始,但是雙方仍未能正式達成和平協議,這次川普親自出馬和普丁談判,外界對此憂喜參半。 根據媒體報導,這場會議在經過秘密外交折衝之後才宣布,然而外界多不看好,原因在於: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