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佈局2024區域立委選舉,決定採取「民主大聯盟」,針對民進黨艱困選區,秉持「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三原則,提名或推薦各界足以耳目一新的名單,包括社運圈、學界、企業界、政治圈等人才,以助守護和增進台灣民主。黨內高層指出,如果民進黨人選有機會贏,他們必然提名本黨候選人,但如果本黨候選人與他黨(主要是國民黨)現任立委民調差距達兩位數以上,就該以「Y+DPP」的策略方向,和其他有助民主發展的人選合作,注入新血,改變國民黨立委深具民意優勢(即藍大於綠)及連任多屆的長期壟斷結構。
台灣因國民黨一黨獨大及專制執政五十多年,該黨至今在不少北東中部及外島縣市仍深具藍大於綠的民意優勢,造成選舉長期壟斷結構。其中總統及立委選舉會在2016年會出現民進黨完全執政,主要是太陽花學運激勵中間選民及年輕選民反國民黨的結果。但太陽花學運沒有國民黨專制執政時期黨外運動的持久及深入效應,所以國民黨的反年金改革加上突如其來的韓國瑜旋風,遂使民進黨在2018年縣市長等九合一選舉大敗,2022年又因國民黨的「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抹黑,民進黨敗得更慘,中間選票及年輕選票幾乎損失殆盡。因此,民進黨採取「民主大聯盟」策略佈局2024大選,確實合乎當年黨外運動精神。
當年黨外運動精神就是在國民黨戒嚴及威權統治下,為了民主自由人權及「人民當家作主」,結合各界贊成人士,不論統獨及原屬黨籍,一起為參與發展台灣民主努力。至1977年黨外開始大有斬獲,當選四名縣市長及廿一名省議員。1978年,國會増額代表選舉,黨外更是聲勢浩大,提出「十二大政治建設」做為候選人共同政見,包括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省市長直接民選、軍隊國家化、司法獨立化、言論出版自由、開放黨禁報禁、解除戒嚴令等。這雖然造成蔣經國藉口美國將與中共建交而宣布停止選舉,逮捕某些黨外人士,隨後並發動「美麗島事件」,實行如蔣經國在日記中說的「一網打盡之後再做斬草除根之事」。但如此做反而唤醒了民眾的良知及熱情,不只該事件受害人家屬及辯護律師紛紛加入黨外,而且民主運動從此快速發展,最後終於實現「中華民國二度共和」。
「中華民國二度共和」後,遺憾的是許多國民黨人的反民主化積習難改。李登輝為台灣帶來最重要的民主改革,使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停止動戡條例(轉向兩岸和平),結果反本土反民主化國民黨人對他深惡痛絕,將他逐出國民黨。蔡英文想法及行事作風接近李登輝,反本土反民主化國民黨人同樣對她及她的政府深惡痛絕,痛加詆毀,致使2018及2022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都遭逢慘敗,中間選票及年輕選票大受損失。面對這種處境,民進黨若能重拾當年黨外運動精神,採取「民主大聯盟」策略佈局2024大選,絕對有助增進民主勢力,讓反本土反民主化黨派這次的「反綠大聯盟」無法輕易得逞。
誠然,民進黨中有些人已無昔日黨外精神,像這次「跨黨派、跨世代、跨領域」的艱困選區立委提名,就有不少人反對。如第一波三人名單中的李正皓,竟遭七百多名國會與議會助理及政治工作者發起連署反對;而第二波預傋名單中的黃捷、苗博雅、雞排妹等也被要求以民進黨現任議員取代。李正皓既是見解豐富的名嘴,又因主張國民黨應轉型為本土政黨而被迫退黨,他被提名後說「我一路走來一直是中華民國本土派,我沒有變,是國民黨變了」,他並說這次他與賴清德深談,非常佩服賴想要擴大民進黨的政治光譜(民主勢力)。而黃捷不只形象良好,連續獲高督盟評鑑為高雄優秀議員,而且國民黨莫名其妙罷免她,不同意票也遠高於同意票,創下26年來反罷免票最高記錄。
由此可見,李正皓及黃捷等都非常適合民進黨的「民主大聯盟」,民進黨內反對他們的人不只無助增進民主,而且欠缺當年黨外運動精神!
作者:孫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