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4年中華民國台灣總統.立委大選期日的逐漸接近,各政黨決定總統、區域立委及不分區立委進度快慢不一,但檯面上下、裡裡外外的各種動作,相信只會隨著大選期日的接近而逐漸增加。
以面臨執政權及立院多數黨保衛戰的民進黨而言,相較自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縣市長.直轄市長席次再逢敗績後,總算是在今年年初起,隨著新任黨主席的選出、以及南投立委補選的止敗,而逐漸重整旗鼓,並且決定以現任副總統兼黨主席—賴清德,作為該黨的總統正式提名人選以後,截至5月10日為止,已經正式提名52個選區的區域立委,目前剩無人參選與待徵召的21個區域立委選區、原住民立委及不分區立委名單要處理,布局進度是各主要政黨中最快的。
而在野黨方面,這裡先不論總統大選很難不定於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一尊的台灣民眾黨,有泡沫化危機、還不知道到底會不會用掉手中總統大選門票的時代力量等黨的情況,在野第一大黨—中國國民黨的進度,則遠遠不如民進黨。
截至5月10日為止,中國國民黨已經完成過半的37席區域立委提名作業,不過該黨當前的最大問題,在於總統大選的主將未定。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倖勝後,該黨2024年選情一度看似形勢大好,總統大選也群「雄」並起,但,在該黨決定以徵召方式產生提名人選、人選也逐漸聚焦到少數幾位以後,反倒因為徵召的作業程序及採擇標準宛如黑箱,而未發揮定紛止爭的效果。
被視為該黨最有力角逐人選的最大諸侯—新北市長.侯友宜,由於今年年初起媒體護身光環逐漸剝落、連帶導致手腳逐漸被台灣社會多數民眾看破,加上無法徹底擺脫「剛連任就要帶職參選」的落跑包袱等等因素,只能等待朱立倫主席「關愛的眼神」;而侯友宜在多份民調的逐漸下滑,更讓有意捲土重來、完成2019年未竟之夢的另一位有力角逐者—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4月5日發表參戰宣言,並為突破傳聞中獲得提名前必須達成的「民調穩定超越侯友宜」等條件,餐宴有力人士、地方行程、座談會,甚至是民調催票電話等方式,多管齊下,再加上「即使被認為是失言也好,總而言之先搶下聲量」的態度,態勢不可不謂積極。
隨著傳聞的徵召日接近,雙方動作日烈,郭董在一邊繼續透過餐敘等方式,拉攏不受侯友宜所喜、保持距離的藍軍地方派系時,也安排多場大型造勢行程,以展現藍軍親郭派地方頭人的動員力,並意圖一統其核心支持層老虎軍團、韓粉及其他深藍,團結藍軍非建制派;而侯友宜也沒有坐以待斃的打算,除了積極鞏固雙北市議員、立委及立委候選人以外的支持,並力求在市議會為其量身訂做時程、提早進行,現正由民進黨進行的市政總質詢中,以較平穩的方式過關以外,近期也將準備舉辦88桌餐會展現實力。可以預期的是,在5月17日或24日中國國民黨正式決定徵召人選以前,雙方的爭鬥將持續進行,即便宣布徵召人選,風波也很難平息下去,甚至可能引發泛藍陣營大分裂,後勢難料。
也就是此番政治權力的競逐、以及其間發生的某些事件,讓筆者對「現代的聲量政治,到底能夠被政治人物及其背後的政治工作者,操弄到什麼地步」這件事,有近乎嘆為觀止的感受。
如上文所述,近期郭董動作頻頻的特徵之一,在於「即便被認為失言也好,總而言之必須把網路聲量搶下來」,所以最近這半個多月,郭董的失言頻率從2天1次「進化」到1天2次,內容也有逐漸加碼的趨勢(例如從「高雄半屏山小型實驗核電『站』」,「進化」到1縣市1核能電廠)。
近期,郭董大概是為了短程衝刺、爭取鞏固深藍支持,以利民調勝過侯友宜的緣故吧,郭董更是從失言推進到「不惜造假抹黑,也要繼續衝刺聲量」的程度,以致於他在說出「警備總部要復辟」「里長要受軍事訓練」之類的不實指控後,更拿2年前台灣爆發武漢肺炎首波本土疫情前後,鴻海永齡基金會協同台積電及慈濟基金會,各捐500萬劑BNT疫苗的事件,作為含血噴人的素材,刻意無視於「中國當局曾協同BNT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商—上海復星藥業集團,在2021年年初,介入BNT總公司與衛福部進行中的疫苗採購案協商,導致該次疫苗採購案無疾而終」,以及「BNT大股東去信郭董,表示『無法將疫苗售予政府機關以外的其他對象』」等等事實的情況下,誣稱「2021年初台灣與BNT間疫苗採購契約未能成案,係因台灣堅持要在合約中自稱係『獨立的台灣政府』」、以及「蔡英文總統透過時任總統府秘書長李大維的管道,向郭台銘授意,稱『大小姐說這次還是不要買(疫苗)了』,還要求郭台銘簽署『放棄參選2024年總統』切結書」,即便經過衛福部周志浩常次及王必勝政次等人火速澄清,甚至出示當時談判資料以正視聽、確認無郭董所稱文句,而李大維與總統府方面也嚴正否認以後,雖然郭董在疑似知道自己理虧的情況下,避而不提相關爭議,但截至10日為止,也並未看到郭董就此般不實指控,向受影響的各方鄭重道歉。
既然作為在台中國人社會縮影的中國國民黨、甚至是泛藍的政治人物們,有意角逐大位的人,都能夠為了拉抬聲量而不擇手段,不僅無法進行真正有益於台灣、也具真正可實行性的政策論辯,反而不惜造謠抹黑,那年輕世代的泛藍政客,為了謀取更多的曝光率與聲量,也只能夠採取更加辛辣、也更容易引發社會爭議的手法了。
泛藍年輕世代政客的此般狀況,雖然打開電視的政論節目,可以在是奉黨或頭人之命,上調性比較不藍的節目,去為黨的立場及議題辯護的那些直轄市縣市議員等等人物中,看到他們不管怎樣也要硬凹的另類賣力演出,很難說這些賣力演出沒有任何考慮到網路聲量的因素,但某位在2018年首度當選、去年剛連任,今年就成功拿到該黨「更上一層樓」門票,選區在某直轄市的年輕女性市議員,可以稱得上是這些人之中對於網路聲量最有企圖心的一位。
由於這位市議員很懂得運用法律作為武器,請容筆者姑隱其名、過去的事情也請恕筆者在此略過,不過最近她挑戰該選區老牌現任立委、爭取黨內「更上一層樓」的門票的過程,以及在初選勝出後,從對同選區市議員同僚出身的對手,運用長期蒐集的建檔相簿,展開「看圖說故事」的攻勢,再到近期與多名立委及立委候選人,共同獲邀與郭董吃飯,不僅側錄其間郭董談話,還將其公開,並被具有泛藍色彩的女性老牌媒體人強烈批評的過程,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女性政治人物是如何地渴求網路聲量,但這些手法到底應該如何評價,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聲量政治是如何在台灣走到現在這個地步的?
中華民國台灣現代民主政治下的政黨,由於其組織的原點—中國國民黨,組織架構係以蘇俄/聯共產黨為基礎,具有剛性政黨與列寧主義黨國殘影等等的特性,因此,即使後來在台灣民主化後,作為最大反對黨的民進黨,也與中國國民黨一樣,早早越過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在《學術與政治》一書所說的最初期鬆散組織,以及以名望者、貴族與國會黨團為中心的政黨早期階段,在創黨之初就開始培養自身的專業專職黨務工作人員(也就是黨工),而黨工的職掌,也隨著政黨政治的發展,而出現分殊化與專業化的趨勢,其中負責主掌文宣的黨工,在網路還在早期發展階段、電視及平面廣告仍然是主流的時候,或透過自身發想、或透過與廣告或政治公關公司的協作,在某幾次選舉的部份廣告中,取得相當的成功,並成功引起社會熱潮,為候選人的勝利做出貢獻。
這樣的情況,由於2000年代起網路傳輸速度的加快、網路可承載內容由文字而影音的多樣化、網路社會的逐漸興起,以及社群網站在2000年代末期~2010年代初期的逐漸崛起,而出現新的變化,雖然網路社群曾經在莫拉克風災的災後救援中,扮演相當正面的角色;但,由於網路行銷的專業化與顯學化,政黨開始更多地將網路文宣與社群經營的業務,外包出去給網路公關公司,或者與長期合作的網路公關及行銷等相近類型的公司,發展出共生協作的關係,這樣的情況大概在2013年因為役男洪仲丘遭不當管教體罰致死、因此引發的「白衫軍運動」,開始捧紅當時還是台大醫院醫師的柯文哲,以及次年2014年,由於中國國民黨試圖挾其立院多數,強行違反朝野協商決議、將服貿通過審查,而引發「太陽花學運」,並連帶使得民進黨在2014年的多合一地方選舉中,不僅自身執政版圖大幅擴張,更與柯陣營合作,以「新政治」與在野合作的名義,將柯文哲送入台北市府的時候,就已經相當明顯了。
在民進黨2016年執政後,民進黨進一步深化社群網站的經營,不僅政治人物(特別是黨籍公職民代)多會有自己的社群帳號、由助理以小編的身份參與經營,同時還出現一種名為「側翼」的存在,在社群網站中經營人設形象、養出一定人氣後,再「適時」的協同黨的網路建制去進行議題說明、以及輿論風向引導等等的操作;但在野的中國國民黨也沒有就此棄守,泛藍的網路勢力,以及與其配合的政治公關及網路公關公司,引入中國的網路水軍等行銷手法、甚至是中國轉幾手後的統戰資金,配合中國當局,對台灣進行各種議題的操作,並與親藍親中媒體、以及該黨所經營的社群網站及通訊APP等等的大小耳語群組,將操作議題與想要植入的內容,依序從中央廚房推廣到最基層的耳語群組,這樣的操兵模式,以2018年多合一地方選舉中的高雄市長選舉捧紅韓國瑜、引發出所謂的韓流,作為其模式的高峰;而台灣民眾黨及時代力量,也開始在網路社群大力經營。
雖然民進黨在2020年總統.立委大選當中,受益於中國國民黨與其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親中色彩及「草包」特性,以及中國在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的嚴厲鎮壓、徹底打破「一國兩制50年不變」幻想等等的因素,而順利延續執政與立院多數;但民進黨政府並未採取什麼有效的辦法,來防堵「抖音國際版Tik Tok」和「小紅書」等中國製有害APP在台灣的傳布與相關效應,也沒有採取其他手段來應對中國的各種柔性統戰(如日皮中骨手機遊戲),在2022年地方選舉的網路經營上,更是間接因此一敗塗地,至今依然束手無策,坐令泛藍政治人物,能夠將網路的聲量政治,玩到目前這種「聲量至上,政策論述品質及論述是否合乎事實都可以放兩旁」的程度。
面對這樣的趨勢,筆者目前除了「希望台灣人能夠在浮躁地追逐社群網站、或者影音網站上的各種資訊之餘,可以多花一點時間,充實自己也好、針對有興趣的議題切入開始深入了解也罷,並且磨練自己媒體識讀及分析事理等等的基本公民素養」以外,對於結構性的問題,則有某種程度的無力感。但願台灣人的集體民智,能夠穿透各方人馬為了追逐網路聲量,而製造出的各種議題與雜訊,有足夠的清明與神智,能夠在明年的大選,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