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因應2024年總統大選的黨內提名作業,從3月中宣稱將採徵召的方式進行以後,至今已有約1個月的時間,但,隨著時間的經過,不僅具體作業程序屢有新說(例如黃健庭秘書長說法一日二變後所發明的「三階段整合論」),民調如何進行、主客觀考量因素等方面,也仍然有諸多晦暗不明的地方(前者例如滾動式民調的進行頻率、以及判斷侯郭勝敗的標準,後者的「耐打度」等質化因素、以及最後朱立倫主席的主觀判斷,不僅標準難以明確化,同時也存在相當的人為操作空間),恕筆者直言,以正常民主國家的標準來看,中國國民黨這次的總統黨內提名作業,連光明正大舉行黨內初選決勝負也不敢,顯然距離黨內民主應有的標準還非常遠。
但,既然中國國民黨的此番作業,是為該黨競逐未來4年中華民國.台灣的中央政府行政權力而進行的前置程序,不管遊戲規則有多少黑箱,依然還是有人願意投身其中,並且試圖爭取最後的勝利,這樣的情況在該黨、乃至於泛藍當前主要的2位候選人—新北市長侯友宜、以及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的身上,可以說是特別明顯。合理預期,隨著2人進入戰鬥位置、加上提名期限的逐漸接近,雙方交鋒將進入短兵相接階段。
在4月5日提前結束原訂訪美行程、返回台灣,並旋即在桃園國際機場過境飯店發表正式參戰宣言的郭台銘,雖然在最近的多份民調中,已經與原本領先的侯友宜相差進入誤差範圍,但可能是為了因應傳聞中「必須要在民調中贏侯友宜超過10%,才能讓中國國民黨中央放棄原先『傾向提名侯友宜』的預設立場,改提名郭台銘出馬」的情況,因此他的步調並沒有鬆懈,第二度出訪選擇前往日本,藉由拜會日本政商界多位要角,展現他跨國人脈、與(中華民國人眼中的)國際觀及經濟通形象的同時,也有為將來左右開弓預先鋪陳的意味,左打黨內對手侯友宜對國際事務認知的粗淺、以及國際人脈的稀缺,右削弱選民對於「賴清德長期耕耘日本政界人脈,與日本友台勢力來往緊密,可以說是台灣政界親日派」的認知。
15日訪日返台後的郭台銘稍事休息,在18日以「報告訪日成果」為由,召開4月的第2次記者會,可以說是拼合多項要素、以試圖召喚從深藍到淺藍不同光譜選民支持的一次公開行程。他在記者會開始時唱中華民國國歌、宣讀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遺教,可以理解為他主動展現對深藍意識形態的支持;「不僅與朱立倫及黃健庭等中國國民黨高層之間,擁有通暢的聯絡管道,同時還能夠與柯文哲交流」的發言,則有「提醒」中國國民黨「如果該黨不願意給他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他可以轉投到台灣民眾黨陣營,以郭柯合的模式加入戰局」的意味。
而他宣稱對台灣憂心忡忡、思考台灣的未來及中華民國需要什麼樣的領袖,並稱要在美中之間透過談判走出新中間路線、建構科技島、以經濟獲得最大尊嚴等等內容,則明顯以號稱知識藍、經濟藍,但實際上一看到大口號就會迷醉於其中,而不加深思其言行軌跡與本質的中藍~淺藍選民為訴求對象,並以他訪日的拜會對象、以及他對這些拜會對象的詮釋為輔助,試圖展現其自認為的國際視野、以增強這些立論的論據。最後他再對泛藍選民與台灣社會整體喊話,希望能夠給他30天時間向台灣社會溝通、讓大眾判斷他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先不論其中內容的值得商榷之處,至少整場記者會看似有模有樣。
另一方面,侯友宜雖然獲得中國國民黨中央黃健庭秘書長「傾向提名」的背書,同時也不時出現多位立委表態支持、希望中央黨部可以盡快提名侯友宜的聲音,但侯友宜的政策論述能力、以及他對國際事務的了解程度等方面,卻依然是他當前其中2個最大的罩門。
在罩門還沒有克服的同時,又有一度有意參政的記者兼名嘴之流,出面爆料稱在2014年有意出馬角逐新北市議員時,被候友宜「搓圓仔湯」,意圖以500萬元的對價,換取該爆料者改在其他選區參選,不僅明顯有違反選罷法規定之嫌,也儼然有泛藍內紛延長的架勢。侯陣營一方面指斥傳聞,同時協同中國國民黨中央,對從板橋轉戰新北淡水.北海岸民進黨立委初選的前新北市議員何博文,展開「都一樣」式的抹黑攻擊來轉移焦點;另一方面,則為向選民展現「我也有國際觀」「我也懂外交跟經濟」,而在市議會即將在25日開議以前,安排侯市長與其團隊,自19日起展開4天3夜的新加坡之行。不過這樣的行程是早已敲定、還是為了讓侯市長能夠迴避「搓圓仔湯」事件的後續論議,雖然侯陣營統一口徑、宣稱出訪行程不是想走就走的自由行,而是早已有所規劃,但這件事已經進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狀態。
恕筆者直言:
1.以政策面而言,郭台銘郭先生看似來勢洶洶,但目前仍然在呼口號跟擺出姿態的階段,無論是「創造第二次經濟奇蹟」、「科技島」、「用經濟換取尊嚴」,或者是關心年輕人低薪等等的經濟政策,抑或是「以談判換取和平及新中間路線」「在美國與中國之間保持等距」之類的外交安保政策,都有類似的傾向。至於政策內容「是圓是扁」、內容是好是壞,目前郭先生還沒有展現其政策主張的內容具體形貌,所以目前仍然無法直接驟下斷語。
不過,如果從郭先生過往的相關軌跡,包含他的事業在中國的部份,從發跡、規模擴增,到最近逐漸自中國撤出其工廠、轉往印度等國的過程,與中國黨政當局之間的關係(特別是富士康所存在的中國共產黨支部),受僱者薪酬與其他權益,以及其他的相關發言記錄(例如對過去怎麼看待台灣年輕人薪資報酬、對向美國採購武器裝備等等的觀點),筆者認為,台灣人還是不要對郭先生的政策存在太多期待比較好,甚至應該對「郭先生在中國尚存事業未來的撤出速度、以及仍未撤出的部份是否將會影響他的決策與主張」,抱持一定程度的警戒態勢。
另外,郭先生的部份政策目標,例如先前第一次記者會中所揭示的美中和解等等,以當前「中國對世界的經濟及安全保障等秩序的破壞,已經逐漸被多數國家正視,中國只能鑽其中某些國家的漏洞縫隙,試圖營造『萬邦來朝』氣象,但結果卻很可能徒勞無功」、以及「主要國家對中國的新共識,例如反對中國以力變更台海、東海及南海現狀,正在逐漸形成當中」的國際局勢來說,實現可能性相當渺茫,筆者不知郭先生有何奇方妙策,能夠扭轉當前世局大勢,使世界的全球化態勢,回歸到美中貿易戰開戰之前?這方面的問題,即便到了第二次記者會,依然沒有獲得明確的解答,這部份筆者將會連同郭陣營的國防安保政策,持續聽其言、觀其行。
2.至於侯友宜的部份,雖然說泛藍選民所看重的,經常不是政策內容實質良窳,而是情緒跟氣氛,但侯友宜與其團隊,在長期接受媒體光環護身的情況下,「透過口號營造情緒或氣氛,以吸引選民認同」的能力似乎並沒有多少進步,反而成為爭議(例如「台灣絕對不是強國的棋子」、「三平三安」)或笑柄(如重複「好好做事情」所衍生出的各種語詞)的來源,這點比至少敢配合人物設定喊大口號,試圖營造氣氛、強化選民對他的人設認知的郭台銘更遜一籌。
而「搓圓仔湯」的爭議還會不會繼續延燒,主導權應該不會在侯陣營身上,而會在先前與侯陣營因此產生摩擦的相關人士、以及他們的後盾/靠山身上,如果發生過類似該位記者兼名嘴狀況的人不只一位,而他們拿著真憑實據加入到爆料陣容中,論議持續延燒,侯陣營正面以對恐將無法避免,甚至可能成為拖垮侯友宜總統路的最後一根稻草。
3.但即便侯陣營在泛藍內紛後被拖垮,也不代表郭先生必然獲利,如果郭先生也有什麼樣的爭議—特別是他的中國黨政關係、以及他對國防安保議題的觀點等等,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進而導致郭先生在朱立倫主席的耐打度及社會觀感等主觀評價中,出現相當程度的減損,則還是不能排除朱立倫做出「郭侯2人均無法承擔黨內總統提名重任、乾脆自己徵召自己」,或者在提名其中一人以後,重演2016年總統大選時的「換柱」事例的可能性。這也是筆者為什麼會在本文題目中,稱郭侯2人宛如鷸蚌,但2人相爭結果,勝負未必在2人之間,而將落入宛如漁翁的朱立倫之手的最主要理由。
只是,如果大選走到這個地步,對中國國民黨而言,在郭台銘與該黨分道揚鑣、甚至轉與台灣民眾黨合作的情況下,非綠大聯盟恐將成為幻夢泡影,總統與立委這2大選戰戰場,誰將成為真正的漁翁?不妨可以繼續推想下去。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