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ETtoday寫出一篇報導「孩子一聽NET「秒露出嫌惡表情」 爸傻眼了!內行激推2平價服飾」引起社群熱議。不僅大量網友群起砲轟這篇報導,也有不少知名人物、政商人士發文力挺本土品牌NET。眼看火愈燒愈烈,不僅原本發文的網友刪文,ETtoday也不得不將該篇報導下架以息事寧人。看到這起事件,筆者非常有感,因為本人目前在媒體任職,看見同業在這個新聞栽跟斗,不由得心生警惕。我認為,ETtoday記者之所以翻船,主因是赤裸暴露新聞報導中最不堪的一篇,所以才引發網友怒火。為何ETtoday會在NET事件翻船?我認為這與網路媒體這三項運作模式有關:
1. 網路抄新聞
若仔細看ETtoday那篇報導(如果有留存),可以發現撰稿的記者來自網蒐小組,從名字可以發現,所謂的網蒐小組就是網路抄新聞用的專門團隊。平時網蒐小組負責從臉書、PTT、DCARD以及其他大小不一的平台尋找熱門文章並且摘錄轉發,這種模式直至現在一直受到廣大受眾歡迎,因為這些熱文描述的是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的共有經驗,只要將它改寫為報導,就能為新聞網站貢獻不少流量。但是網路抄新聞模式的問題一直都很大,只是在現有結構下難以被處理而已,首先這類報導難以查證,以NET 那篇為例,記者通常無法訪問這位看見NET「秒露出嫌惡表情」的孩子父親,首先是媒體有時間壓力,改寫一篇熱文不可能慢慢來,其次這位父親可能是假的,也有可能發文者只是該父親的旁觀者,這就與「輔大陳若儀」雷同,這起事件可能是幻想、編撰或是根據他人生活經驗加料所產生的內容,不是真實的現實生活(雖然也有更荒謬的)。所以記者抄錄網路論壇相關內容容易出問題,畢竟抄的只是一篇廢文,不是內容有假,就是內容過於誇大,導致改寫的新聞內容有極多破綻,增加翻船的機率。
2.沒落實平衡報導
雖然要寫什麼內容,記者通常是身不由己,但是記者通常能決定報導的走向,並不是無辜的。我認為,寫這篇報導的記者很明顯對NET服飾品牌認識不足,或是受限於這篇網路內容所述,因此寫出來的內容雖然精彩吸睛,但是角度卻從這家人出發,偏向某一方,難怪支持NET品牌的消費者看見這篇文章會感到憤怒。對一名新聞記者而言,落實平衡報導一直都是基本功,這樣才能避免媒體報導的形象有不公正的疑慮。比如寫超商折價優惠的報導,記者的大忌是只報導某一家的內容,這樣會讓觀眾懷疑媒體是不是有業務配合?或是收了該公司的錢?所以撰寫生活消費類的報導,通常最好是幾家並陳,不僅觀眾能看見更多內容,更不會讓他們起疑心,感受媒體不公正。雖然媒體本來就是不公正的,但是表面演一下,還是會讓閱聽大眾感到舒服的。NET事件的報導,從標題就出現大問題,雖然用「孩子的嫌惡」對比「爸爸的傻眼」看起來有戲劇張力,確實是厲害的標題,但是「內行激推2平價服飾」這個標題就讓許多消費者感覺ETtoday有意貶抑NET,給人的感覺像是拿「孩子嫌惡」臭這家品牌,標題更隱含其他2家服飾比NET更優秀的意思,難怪許多看見該篇報導的人都會感到憤怒。事實上這篇報導可以用更中性的寫法避免這樣的缺失,NET讓孩子嫌惡並非是不能討論,只是可以用更正反並陳,雙方平衡的角度來寫,這樣造成的反彈也比較小。
3.農場化的寫作模式
其實網路新聞媒體「內容農場化」一直是業界常態,但是這種誇大的寫法,會讓一件平凡的事情寫得栩栩如生,用錯力道也讓網友嫌惡度增加。還原看這則報導,其實這篇網路內容平凡無奇,只是小孩嫌棄國產平價服飾,爸爸對此疑惑,留言有網友推薦其他平價品牌服飾而已。但是經過記者的鍵盤潤飾以後就變得很有戲劇張力,像是「秒露出嫌惡表情」很有畫面感,但這已經是記者加工過的內容了。另外還有「傻眼」的爸爸,像似記者親身在旁見證,明明只是抄網路的文章。還有「內行人激推」也很誇大,留言的網友卻成了內行人,「激推」也看不出有多積極,記者總把三分顏色弄成七分染坊,難怪最後反噬自己。雖然記者用這種看齊內容農場的寫法成功保住她的工作,但是也模糊了身為記者與寫手之間的分際,無論是專業程度、品牌形象完全跌入谷底。
平心而論,這篇報導的缺失各間媒體都有,除了ETtoday外,只要台灣的網路媒體有同樣的產業結構與大量的鍵盤記者,肯定都有類似的問題,差別只在情節輕微程度不同。筆者寫這篇投書,不僅要讓觀眾理解網路媒體亂象的根本原因,同時也要提醒自己「別跟這群人一樣」。
作者/粥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