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為中等強權國家,亦是七大工業國組織(G7)成員,由於地緣政治的因素,從1940年代開始成為美國密切的戰略夥伴,兩國皆為北約組織(NATO)1949年創始的會員國,1958年共同成立北美空防司令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後,加拿大派兵支持美國的反恐行動,難怪前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伯(Stephen Harper)說:「加拿大是美國在世界上最忠實的盟友。」
加拿大為全球面積第二大的國家,但外部沒有明顯的軍事威脅,又有美國老大哥的保護,而內部的唯一挑戰是法語區魁北克(Quebec)的獨立問題。加拿大可說是一個崇尚和平的國家,從未於承平時期徵兵,也沒有高階將領出任總理的紀錄,量少質精的軍力與其廣闊的國土並不相稱。
加拿大武裝部隊(Canadian Armed Forces)的現役兵力僅6萬餘人,在「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 GFP)網站2023年全球軍力排行為第二十七名(台灣為第二十三名)。不過,加拿大有豐富的海外軍事行動經驗,包括早年的國際維和任務與近年的反恐戰爭,不容小覷。
在美國2017年提出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之後,加拿大於2022年11月公布本身的印太戰略,明確定調中國是「日益具破壞性的全球強權」,強調將平衡處理對中國的關係,以及深化印太地區的多元關係,包括將與印太地區的自由民主夥伴合作,反對任何威脅台海、東海及南海現狀的片面行徑,以及在未來5年內擬投入近23億加元(約新台幣530億元),強化國防和網路安全。
加拿大近年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有三個觀察指標:
第一,進入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與聯合演習。加拿大軍方表示,每年在亞太地區部署的巡防艦將從現行的2艘增為3艘。另外,2021年1月加拿大首次參加由美國、日本、印度、澳洲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關島舉行的年度「海龍」(Sea Dragon)反潛演習,有觀察家認為「亞洲版北約」正在形成。
第二,加拿大軍機被中國軍機的空中攔截事件。加拿大軍方在2022年6月表示,加拿大空軍的長程偵察機從日本起飛,參與「霓虹燈行動」(Operation Neon)期間,在西太平洋地區執行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監測任務,卻被中國軍機多次攔截,這些中國戰機有時過於靠近造成危險,加拿大飛行員甚至能看見中國飛行員的眼神,偶爾穿插著比出的中指。
第三,加拿大軍艦穿越台灣海峽的自由航行行動(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s)。2022年3月,加拿大軍情司令部(Canadian Forces Intelligence Command)司令萊特少將(Mike Wright)證實,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盟國情報機構擔憂台海有戰爭風險。同年5月,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elanie Joly)表示台灣海峽是國際海峽,將派遣巡防艦和美軍共同穿越台海,並希望派更多巡防艦通過台海。當年9月,加拿大巡防艦溫哥華號(HMCS Vancouver)與美國第七艦隊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USS Higgins)協同穿越台海。
綜上所述,加拿大近年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軍事活動,尤其是穿越台海的自由航行行動,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另外,加拿大的印太戰略文件多處提及台灣,宣示將深化雙邊關係,包括經貿、科技、公共衛生、民主治理及反制假訊息等領域的合作,支持台灣加強韌性,顯示加拿大對台關係亦逐漸升溫。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