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與台灣的國家安全有密切關係,然而,有一份重要的公開文件,台灣媒體的討論不多,卻值得我們重視--就是美國海軍軍令部提出的2022年建軍計畫(Navigation Plan 2022),規劃2022-2045年間的長期建軍願景。
雖然這只是綱領性質的計畫,未來仍有諸多變數,包括可能被低估的通貨膨脹與造艦成本、未來國會是否支持撥款、軍工企業的造船能力等,但是搭配美國的印太戰略,有助於我們理解,這支地表上最強大的軍隊,規劃如何對抗亞太地區的潛在對手,鞏固美國在全球的海權優勢。
首先,這個計畫展現美國海軍打造「超級艦隊」的企圖心,目標在2045年達到373艘有人艦、150艘無人艦與3,000架戰機,包括航空母艦從現役的11艘增至12艘,核動力攻擊潛艦從54艘增至66艘,以及小型水面作戰艦、輕型兩棲作戰艦、後勤輔助支援艦艇等,都將大幅擴張數量。
值得注意的是,輕型兩棲作戰艦將從現有的0艘擴充至18艘。這是因應印太地區需求的軍事裝備,因為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想定,如果太平洋地區爆發軍事衝突,將以新組建的濱海作戰團(Marine Littoral Regiment, MLR),派遣輕型兩棲作戰艦快速運輸小規模部隊,反攻被敵軍佔領的島嶼。
另一個亮點是總數高達150艘的無人艦,又可細分為大型無人水面航行器(Large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LUSV)、中型無人水面航行器(Medium Unmanned Surface Vehicle, MUSV)、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即無人潛艦,Extra-Large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 XLUUV)等。
無人艦的製造,需要先進科技與龐大資金的支持,是大國才玩得起的軍備競賽。美國海軍目前正在委託建造無人潛艦「虎鯨」(Orca),首批測試艦共6艘,並在今年夏季開啟一系列的測試工作,首先從掃雷開始,後續包括水面和水下偵查、電子作戰、佈雷等任務,預期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艦隊的重要角色,也顯示美軍開發先進武器獨步全球的優勢能力。
美國海軍在2020年之後開始提出「全領域作戰」(All Domain Operations)的概念,這是尚在發展中的最新戰略。美國海軍為了因應未來世界的軍事挑戰,倡議海軍、陸戰隊、海岸警衛隊三支海上武力的緊密合作,肩負不同角色,由海軍執行自由航行行動等正規任務,陸戰隊在濱岸地區從事兩棲任務,海岸警衛隊保護港口與海上航道安全,目的是建構跨所有領域的海上軍事能力。需要說明的是,「全領域作戰」逐漸成為美軍各軍種的共識,但要發展成全軍通用的戰略,預估仍要一段時間。
這項建軍計畫對台灣的啟發是:美國海軍未來聚焦於印太地區,除了艦隊規模的成長之外,包括海軍的無人艦、陸戰隊的輕型兩棲作戰艦、甚至是海岸警衛隊的船艦等方面,都值得我們思考,台灣與美國之間是否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
作者/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