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筆者對包含共產主義在內的極左/左翼思想理論、身為共產主義理論開山祖的卡爾.馬克思,以及在其後由列寧與史達林建構成型、一度在世界多國樹立,現仍在中國、越南及北朝鮮等國存續中的共產主義黨國體制,基於各式各樣的原因,有著近乎於本能的厭惡,不過,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一文,該文的開頭名句—「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歷史事件或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他忘記補充一點:第一次是作為悲劇出現,第二次是作為鬧劇出現」,這句話的意味,在即將於11月26日舉行的台北市長選舉當中,由於其中的某些事態物象與之相應,而再度益加鮮明起來。
為什麼筆者會有這樣的想法?
從本次台北市長幾位獲得政黨提名或奧援、實力明顯較強,具有較高當選可能性的3位候選人—亦即民進黨提名的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中國國民黨提名的立法委員蔣萬安,以及雖然並未獲得政黨正式提名、但明顯獲得現任市長柯文哲奧援,直至2個多月前的8月底才辭去副市長一職的黃珊珊,各自的經歷、出身與價值觀等要素來看,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台北市民需要在「選擇務實抑或務虛?是重視實際問題,抑或重視符號表徵?」,以及「是選擇開啟舊黨國體制的另類復辟、承接柯文哲時代的施政包袱,還是為台北市開創新局」之間做出決斷。
族群上,台北市有大約3成市民籍貫是所謂的「外省人」,較全台灣的外省人占比高出大約15~20%,復以台北市自1949年年底起作為中華民國的實質首都,市民以軍公教為業的比例高於其他縣市直轄市,軍公教從業人員基於各種因素,對當前體制—特別是一度與中國國民黨黨國不分,至今仍然有相當遺影的中華民國體制—的擁護程度,明顯較其他職業為高。這樣的族群與職業結構,讓中國國民黨在台北市獲得相當穩定的支持層,即便台灣民主化以後泛藍政黨幾經分合、退休軍公教人口層也逐漸老化,合理估計,台北市的有權選舉人口,仍有3成可以視為是該黨的忠實選民。
這些中國國民黨的支持層,特別是曾經在戒嚴時期接受過黨國教育洗禮的中老年人,受到教育及媒體等資訊獲取路徑依賴因素的影響,對於他們的舊日好時光—亦即他們所想像的,那個人心專一、民風純樸、經濟起飛、社會安定,由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接力統治的戒嚴時期,具有相當程度的懷慕心態,並對之後中華民國在台灣所啟動的民主化、以及李登輝及陳水扁2位台灣人總統(與他們的台灣本土化政策),甚至是對於多度獲得中央執政權的民進黨,都有相當程度的負面觀感。
而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由於中國國民黨所提名的蔣萬安,號稱是蔣介石-蔣經國家族出身(不過由於過往事態的複雜糾葛,蔣萬安實際上到底應該姓王、郭、章還是蔣,仍存在相當疑竇待解明,加上蔣萬安本人至今為止並沒有採取相當的醫學上手段,來確定他是否真的與蔣家存在親屬關係,因此這邊只能說是號稱),在中國國民黨這群重視符號政治的中老年輩支持層當中,「蔣」這個姓氏所代表的意涵,正是呼喚他們的記憶重回舊日好時光的一把鑰匙,彷彿只要選出一個蔣家出身的台北市長,台北市原先所存在的種種問題,在他們的眼中就可以被視而不見,而台北市的一切,也都會回到舊日的安定繁榮;至於蔣萬安所提出的各種千奇百怪的政策—例如重新檢討市內各級學校的歷史教育、「深蹲多少下換搭乘一段免費公車」等等,他們不僅不太會非議,甚至還會為其中的某些政策叫好。
但,在這些中國國民黨忠實選民的想像之外,遠的不說,經過柯文哲以新政治為名,實際上內裡多所暗影,而且任期中後半還將市府作為其政黨寄生與後援對象,行將結束的8年治理以後,台北市政發條鬆弛、螺絲掉滿地,已成千瘡百孔之態,而且台北市還遭遇人口流失、交通打結等等問題,急需具有行政實務與問題解決力的即戰力,而蔣萬安是否具有這樣的能力,從他任職立委期間的問政品質,以及在國產疫苗政策上的搖擺,加上他獲得提名之後的抹黑污衊式選戰策略、與他的政策主張來看,無疑要打上大大的問號;相較於以衛服部長兼防疫總指揮官身份,帶領台灣度過武漢肺炎爆發後2年多時間內的種種險境,直到終於能夠結束堅壁清野的防疫政策、轉向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為止,在防疫領域上具有相當實績(但也被藍白等色政治人物抹黑得很嚴重),證明不僅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較可能接受事務等領域創新的民進黨籍候選人—陳時中而言,其相去何止道里之遠?
另外,蔣萬安若當選台北市長,以他的「蔣家人」身份,加上雖然並不受台北親中媒體重視、泛藍選民也普遍少有非議,但以台灣本位的立場而言,實際上大有問題的史觀及轉型正義觀等等面向來看,在深藍選民之間,也將會為他未來帶領中國國民黨重返中央執政,以類似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崛起並恢復帝政的節奏,完成某種型態的黨國復辟的可能性,增添許多想像空間。只是這樣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兩段式另類復辟,所將帶來的,到底是台灣現代史上的新一悲劇、抑或是又一鬧劇,衡諸包含蔣先生在內,中國國民黨政治人物普遍存在的劣化、草包化與網紅化等因素,將會益加耐人尋味。
而作為柯市府多年副市長、直到8月底才辭去職務專心參選的黃珊珊,她所代表的則是泛藍的第二選擇,不過她與柯市府的施政,也因為她的副市長經歷,而呈現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情況,要說她的選情欲振乏力,沒有市民自柯市府新政治幻夢中醒來的因素作用於其間,那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也因此,這次的台北市長選舉,也將需要在新舊之間做出選擇,是要選擇開啟可能走向中國國民黨黨國另類復辟路線的大門、坐任柯市府施政包袱與新政治幻滅後的殘局(例如小巨蛋、5大傳統市場改建,以及持續興建社會住宅等案)延續下去,還是選擇具有相當的行政實績、以及開創新局的可能性,將會考驗台北市民的集體民智。
以台灣人的立場而言,筆者強烈誠摯希望:台北市民能夠在投下您的一票之前,從台灣即將面臨的內外局勢變化、市政治理,以及選擇路線的新舊等不同角度,審慎思考各選項選擇後的可能後果,綜合參酌、冷靜思考,做出不會讓自己後悔的選擇。至少筆者可以確定的是:台灣人應該都不會樂見「11月26日這天,被未來的台灣史家,視為是蔣萬安與其新黨國勢力的『新.霧月十八』里程碑之日」的情況發生。
作者/吳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