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到一則令人憂心的黨政新聞,大意是:台灣近日因地緣政治紛擾,國防戰備議題又躍上政治版面,作為國內第三大黨的民眾黨趁勢舉辦一場漆彈活動,打打漆彈宣傳一下無妨,未料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主席始終躲在木板後面,靜待其他人把漆彈打完。活動後,媒體詢問柯文哲主席用意?柯竟然回覆:「等對手子彈打完,我再出去一個個擊斃。」筆者突然感到大事不妙,柯文哲主席果然是精緻型的利己主義者。
作為精緻型的利己主義者常犯的錯誤,就是認為自己一切知曉全局,也絲毫不考慮敵人的下一步的舉動。此刻,筆者想建議柯文哲忙著輔選、競選之餘,應該抽個空看一部電影:《決戰之後》,對岸西安製片場拍攝。該片講述國共內戰中遼瀋會戰、徐蚌會戰、平津會戰中國軍失利將領,被解放軍擄獲之後,集體關在北京一處名為「功德林」的地方,美其名為政治改造,實際上是罪犯關壓集中處。
作為中共成立70週年的獻禮影片,該片毫無疑問是一部主旋律國產電影。影片開頭的旁白「自從有了階級,就有戰爭」是全片的中心。對國民黨戰犯的「功德林」改造,似乎是唯一描述那段獨特歷史的影片。解放軍之所以能在三大會戰扳倒國民黨軍隊,就是國軍將領私心自用,將領腦子裡總想您方部隊先上場對戰解放軍然後消耗戰力,最後由聰明的將領來支援撿剩下的戰力品,猶如等對手(解放軍、我軍)先將子彈打完,我再出去一個個擊斃…。不知上述情境,是否正中柯文哲主席的下懷?
再說該片以國民黨上將杜聿明為主角,輔之以其他國軍被俘將領的塑造。編劇著重表現了「蓄須事件」、「國軍內部派系打鬥」、「關心朝鮮戰爭」、「痛打日本戰犯」、「正確評價抗日功績」、「參觀新中國建設成就」等故事。在影片中塑造了這樣子一群自私自利的國軍將領:他們曾經為資產階級政權奮戰,既不瞭解也更不喜歡共產黨,而且個人身上可能還帶有很多不良習氣。但他們本質不壞,多數是愛國者,痛恨日軍,而對志願軍出兵韓戰也由看衰、旁觀到支持。一切造成國共兩大陣營壁壘的原因在於:國民黨的失敗不在於大意失荊州,而是中國共產黨當時贏得人心,所以贏得天下。
統戰類型的電影作品中,常有的所謂反派的魅力在哪裡?就在於他們可以為了派系恩怨而在食堂打架,可為民族感情而主動挑釁日本戰犯,可以在監獄里繼續為淮海(徐蚌)戰役的責任畫兵棋推演爭執不下。影片下半段逐漸成為幻燈片式的走過場,很多重要人物比如文強、沈醉、黃維、宋希濂等。杜聿明得知自己的功績將得到共產黨客觀評價,走過長長的走廊那一段仍是悲喜交加,如果加入杜聿明從入黃埔軍校到這一生的閃回,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瞿秋白就義應該詳細拍一拍,作為宋希濂的心路歷程;黃維的故事也有些虎頭蛇尾。
看完電影《決戰之後》,筆者深覺歷史就是由勝利者所書寫,這些猜忌心過重而無法在戰場上合作的國軍將領,被俘虜至「功德林」改造後再重新學會無私及合作,早就無濟於事,至於隨蔣介石到台灣的國軍將領,就沒有被送至「功德林」改造的重生與感動,依舊陷入動輒國軍派系內鬥,作實是美軍保衛台灣一甲子的說法。總體來說,《決戰之後》絕對是一部值得柯文哲主席細細品嚐的電影,既然已打響邁進2024總統大選的征程,還妄想與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合作撈好處並建立自詡聰明的形象,彷彿柯文哲是想展現他才是目前檯面上最會玩兩岸關係的政治人物,當年國民黨軍將領在戰場打了敗仗,被送去「功德林」改造的殷鑑不遠,莫非民眾黨真有自信完得過中國共產黨?
作者/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