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Space X發射多枚低軌衛星之後,國際上各方勢力開始覬覦太空領域的佈局,即便連中國、印度這兩個在經濟發展階段仍處於「開發中國家」。筆者找到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公布2021 年衛星產業狀況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太空產業的產值業高達3,710億美元,其中以近期成為趨勢的低軌衛星產業是太空領域的主要產值貢獻者,產值達2,710億美元。
若環顧整體衛星產業鏈範圍,傳統上大致可分為:衛星製造(Satellite Manufacturing)、發射產業(Launch Industry)、地面設備(Ground Equipment)與衛星服務(Satellite Services)等,其中又以地面設備的1,315億美元占50%為主要營收來源,而新興崛起的衛星服務的1,178 億美元可以占44%。除了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傳統太空領域大國,現在又竄出中國(龍)、印度(象)依國家政策大筆投入的競爭者,恐怕讓美國(鷹)企圖聯盟印度(象)對中國(龍)開啟未來一波的太空戰。
以中國太空人才培育而言,中國航天局公布《2021中國的航天》報告,當中涉及2023-2027五年計劃中,將培育壯大空間應用產業的人才,並推動空間應用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豐富應用場景,創新商業模式,深化通信、導航、遙感訊息等綜合應用,甚至是加快航天技術成果向經濟社會的轉移轉化,培育發展太空旅游、太空生物制藥、太空育種等太空經濟新業態。此外,中國工信部於2021年已宣佈中國5G基地台數與終端連接數占全球比重均超過70%,該國甚至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地面通信網路。
Trend Force研報預估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有望達2950億美元,尤其在中國受物聯網需求與有限軌道資源驅動,預計2021至2035年中國衛星網路總產值或可達9334億美元,尤其2015年中國國務院允許社會資本進入航天領域開展投資。據報導中國已有火箭研製企業20餘家,衛星研製企業超過50家,配套企業20餘家,業已初步形成了中國民營航天產業鏈。在國家政策支持的背景下民營航天企業發展迅速,其中以藍箭、翎客、星際榮耀、零壹空間等實力火箭企業受到矚目。
然而,中國發展衛星產業仍有致命的缺點:尚未研發出可回收再發射的火箭技術,若無開法此核心技術,中國在未來的太空競逐會盡顯被動。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創建於1972年,總部位於印度班加羅爾,與中國在太空領域的急功近利的心態形成明顯的對比,印度官方特別關注航太和太空科學有關的研究。印度太空研究組織未來計劃開發統一運載火箭,小型衛星運載火箭,可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人類太空飛行,太空站,行星際探測器以及太陽太空載具任務。印度雖有強大的太空科技研究,但印度國內的資通訊發展依然落後,迄今未能普及需要國際支援。
例如:Google Project X的射月工廠(Moonshot Factory)其計畫之一的Taara專案之團隊正與全球電信公司、網路服務提供商和政府進行合作,並實際在印度佈建其技術,設法將高速寬頻連接擴展到偏鄉或公共基礎設施極端落後的地區。Taara團隊透過空間雷射通訊技術,主動提供了一種經濟高效且可快速部署的方式,將高速網路連接帶到偏遠地區,並幫助當地克服因缺乏關鍵通訊基礎建設而喪失教育、商業、通訊等網路權利。
中國、印度兩個經濟體量更為巨型的國家,完全可以透過自主開發衛星產業滿足國內供應,但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缺點是缺乏核心技術支持,上中下游的衛星產業供應鏈不夠龐大;印度在太空領域上則太專注研發,而根本地忽略國內缺乏資通訊的基礎建設。不過,筆者認為中、印兩大國遲早可以弭平原先在太空領域的發展缺失,透過國家主導政策資源累積,積極佈局各自資通訊需求的衛星產業供應鏈,企圖強化低軌衛星自主國造的研發實力,衝擊美國長久以來在太空產業領域規範制訂的話語權。
作者/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