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新竹市長林智堅中華大學科管所碩士論文,近期被輿論指控抄襲竹科管理局所委託之計劃,社會大眾對「竹科管理局」的存在映象,可能僅是委託各類型研究案冷衙門,但筆者認為暫時先排除前新竹市長碩論抄襲爭議之外,「竹科管理局」向來擁有規劃桃竹苗地區內,關於各項跨域區域經濟發展出整合型規劃。
桃竹苗地區產經單位缺乏跨域整合之功能
換言之,當桃園市政府經發局僅能侷限桃園、新竹縣市政府產發處僅能侷限縣市區域、苗栗縣工商發展處僅能侷限苗栗等遺憾,涉及桃竹苗地區的區域經濟發展是否有整體規劃及推動單位?答案是沒有;但詢問竹科管理局是否能支持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筆者認為可以,尤其政策規劃的發展潛力甚大。
竹科設立於1979年,為台灣地區第1個科學工業園區,下轄6個園區,附近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學術與研究機構,進駐產業完整,發展最為成熟。科學園區管理機構隸屬中央部會,但科學園區內的環境保護、都市計畫、建築管理等相關證照之審查仍屬於地方自治事項,科學園區管理局與區域之縣市政府互不隸屬,遂成府際關係上的難題。
此外,新竹科學園區作為1980年代國家重點的領域政策帶動台灣產業轉型,不只為新竹帶來大量的移居人口,更成為新竹地區都市轉型的重要動力。筆者認為從園區移居者的居住現象以及「竹科在新竹」40年的都市轉型歷程中,新竹科學園區大量的移居人口如何與新竹市互動,又為新竹地區帶來縣、市、園等三種差異化的都市發展型態。
科學園區在地化策略成為活絡地方產經發展之重要政策工具,藉由利用巨大都市與規模經濟所產生的聚集效果,提升國家及都會在全球化中的競爭地位,亦顯示地方政府的經濟機能不僅限於「治理」(Governance),亦要兼顧「經營」(Management)。例如,以竹科與竹市為例,竹市的都市景觀與都市生活支持系統向消費地景轉型,並且為園區移居者的勞動力再生產而服務。
趁此機會釐清科學園區究竟是中央抑或區域治理的範疇
筆者實際觀察以竹科、南科、中科等作為核心研究場域,「創造性破壞」造就新舊地景的置換,形塑符合消費偏好與階級品味的消費地景,使圍繞在科學園區周圍的城市規劃能否成為園區移居者勞動力再生產的基地。職此,釐清科學園區究竟是中央抑或區域治理的範疇,使科學園區委外或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具備政策可行性。
由於台灣特殊的歷史情勢、地緣政治與現代性歷程,相互脈絡化成社會的權力主體,也規訓與控制著市民,孕育出特有種的發展型治理術(developmental governmentality),不但鞏固城市資產階級,也將中產階級,以都市更新為名,編入治理的權力網中,成為「都市更新體制」的一員。
筆者建議從權力下放的思維上,將科學園區及其管理局提升為自治體(authority),讓該自治體由區域內法人代表所組成。例如,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及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分別為以桃竹苗地區、中彰地區、南高地區之重要的經濟發展機構,以各自鄰近縣市地區之生產基地轉型為區域自治體的重要代理人,成立一個權威性的整合型管理機構,統整各種類型的工業區或科技園區,授權該自治體負責區域產業政策及重大建設之推動。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