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校園投訴案件暴增,屢屢將老師扣上性騷、教學不力抑或言語霸凌的大帽子。教育主管單位要求學校召開調查委員會進行調查,常常是「有罪推定」,在在讓老師們對於教學現場心灰意冷,索性不理學生、教完課本,明哲保身就好。
師生間的對話若遭惡意移花接木,甚至家長、學生單方面的錯誤解讀,校園投訴案件在在澆熄第一線教學現場老師的熱情,師生關係早已經回不去了。
因為網路便捷,一封封投訴的電子郵件就可以直達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投訴內容指證歷歷,多少偏見,又有幾分真假。教育主事者說只要調查結果水落石出,一樣可以還被投訴老師一個清白。這種缺乏同理心的說法,易地而處、借位被投訴老師的處境,教育主事者其實根本無法理解調查歷程中那種身心的煎熬,那種對於人性的無助,甚至對於師生間良善關係的沮喪。
學校老師功課派多一點,非常容易觸碰管教失當的界線,日後教學生涯乾脆不考試、不派作業,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學校老師為了營造教學時的互動,話語一旦拿捏不精確或是學生自己有不一樣的感受,性騷或霸凌的罪名就被無端安上,也難怪學校部分老師上課時與學生「壁壘分明」,課本教完就自修、寫功課,師生間「零」互動,這樣的方式真的對孩子好嗎?學生對於考試成績不理想,常常投訴老師課程內容沒教完,一切都是老師的錯,試問,老師可以對於學生的不實指控提出司法反擊嗎?
修復式正義,是一種伸張正義的方法,組織受害者和罪犯之間的會面,有時還會與更廣泛的社群代表人士會面。目標是讓他們分享彼此對於發生事情的想法、經驗,討論誰受到了傷害以及如何受到傷害,並就犯罪者可以做些什麼來修復犯罪造成的傷害達成共識。連加害者與受害者都要進行「修復式正義」的對話,老師與學生之間有無法進行對話的仇恨嗎?
為了教育好,別再把老師當作賊,無限上綱所有校園投訴案件!正式的調查委員會成立前更該進行「修復式正義」的師生對話,讓師生間諸多平行的問題可以有交集、有對話,釐清問題爭議點,再決定是否進入調查、懲處。
教育是良心事業,熱情取決師生互動或社會氛圍,加倍奉獻、數百倍奉獻的熱情老師依舊存在,打壓老師熱情的緊箍咒亦如影隨形,絕非教育之福。
作者/秦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