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報告指出,台灣恐在2021年人均GDP超過3.27萬美元,與韓國人均GDP的3.49萬美元差距縮小,近年內若能保持現有經濟成長率,台灣人均GDP有望自2004年後再超越韓國。經濟指數復甦顯見於物價上漲、央行升息、新台幣對美元持續升值等。然而,對於廣大的受薪階級而言,薪水漲不動已成許多已開發經濟體一大苦惱,但台灣的情況或許更形嚴峻。
富比士與國發會的爭執:台灣與墨西哥的勞工薪資相當?
關於台灣薪資水準的討論甚且連國際媒體都在關注,例如幾年前《富比士》(Forbes)專欄作家詹寧斯(Ralph Jennings)提出了一個意思的問題:為何已名列先進經濟體的台灣,薪資水準竟和墨西哥一樣低?根據OECD在2017年發佈的報告顯示,當時墨西哥勞工平均月薪為1276美元(約3萬7260元台幣),但墨西哥因人均GDP相對較低而被列為開發中經濟體,在該國1.2億人口中貧窮率達46%;相較而言,台灣官方統計顯示2017年台灣勞工平均月薪為1288美元(約3萬7611元台幣),令當時的台灣輿論震驚。
這篇新聞Forbes引用資料曾經引起國發會的抗議,國發會認為作者詹寧斯將墨西哥經過購買力平價後的薪資,比上台灣購買力平價前的薪資,並沒有將「未經購買力平價的每月薪資」/「經購買力平價後的每月薪資」詳盡區分,倘若將「未經購買力平價的每人年GDP」進行評比計算:台灣應當是24226美元,墨西哥9249美元,國發會表示台灣人民薪資並不比墨西哥低,且宣稱政府會促進國內投資強化法規鬆綁,強化國內薪資成長,且為降低受薪階級負擔,更推動所得稅法修正,提高標準扣除額及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等政策行動。
台灣受薪階級的最大苦衷:低薪資、高物價、長工時
IMF後續發佈的經濟報告中,依然將台灣列為先進經濟體,但台灣的薪資水準卻不如新加坡、韓國、日本等其他亞洲工業化國家。尤甚,僅以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香港、韓國及台灣)來比較,邁入21世紀以來台灣的實質薪資水準一直跟不上香港、新加坡和韓國的腳步,即便以實質新增成長來看,台灣這個第4名遠遠落後前3者,與台灣國際貿易競爭最類似的韓國,連實質薪資水準都比台灣進步幅度還快,多數台灣受薪階級也知台灣經濟成長太過仰賴半導體產業出口,中央銀行在匯率政策上也是採取對台灣貿易出口有利的貶值策略。
比較國際上各國的所得收入比較,超高所得是飛龍在天,高所得是游龍戲鳳,中所得是魚躍龍門,中低所得是天光乍現,低所得是井底匍匐,可是台灣在哪裡呢?即便台灣因經濟指標復甦,甚至人均GDP未來有再次超越韓國的可能,受薪階級最大的苦衷,仍是害怕薪資成長率追不上蠢蠢欲動的物價,莫怪乎受薪階級最常抗議台灣的低薪資、高物價、長工時。事實上,台灣不是沒有提高薪資待遇的經濟實力,但過往補貼出口貶低匯率的過度操作,苦撐出口竟把台灣經濟實體搞虛了。
制約著台灣受薪階級尋求安身立命的傾向
試想:薪資低、結婚率低、生育率低;幼兒成本高、隱形成本高、房價漲幅高,這些「3低3高」的經濟現象是結構性的累積,制約著台灣受薪階級尋求安身立命的傾向,同時也制約台灣未來國家競爭力的走勢。職此,台灣經濟復甦之道只能循紅箭而行,提高薪資待遇恢復國民消費力逐步回到正軌,捨此而不由恐怕只有繼續衰退。台灣廠商因為底薪佔薪資結構太低,分紅佔很重要的因素,受薪階級在公司難以重新評估能力之後還得到相對好的薪資待遇,所以向企業界喊話逐年加薪,解除「低價」的桎梏才有望掙脫「低薪」的魔咒,那怕經濟復甦指標數據在漂亮,否則大家依然無感。
作者/林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