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名居住高雄的外籍記者透過推特貼出影片指出高雄機車騎到人行道上的問題嚴重,引發高雄市長陳其邁關切並要求警方嚴格執法。無獨有偶,移居高雄的作家苦苓也發文「人行道停放機車已很離譜,據說停車格還是市府畫的。」再度讓高雄人行道亂象引起關注。
有趣的是,關注的重點在是否要全面嚴格執法。按市警局資料10日一天即開出427張罰單,若持續嚴格取締,可預期開罰數量可觀。外籍記者與苦苓貼文一體兩面,因部分人行道遭佔用為停車格。民眾為省力直接騎乘或當成馬路行駛,因而引發破窗效應,造成交通秩序崩壞的開端。
交通法規的落實要從源頭管理,若永遠在亡羊補牢,僅透過短期專案執法以罰單壓制民眾不良習慣,長期仍無法使民眾養成正確交通觀念。特別違規數量之多,耗損政府執法與取締量能,光靠開罰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某種程度,仍要讚許陳其邁有處理違規亂象的道德勇氣,適逢年底大選,大規模違規取締吃力不討好不說。還無法討好選民,更容易造成不近人情的抱怨。
雖然維持交通與個人安全,具有社會共識,但遇到投機、圖方便等私心,實際上「稍微」違規的動機仍舊強大,特別在機車數量眾多的城市背景下,「人人都如此」的託辭,很容易為自己找藉口。
世人皆知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這類經濟學家所謂「公共產品」,人人皆可享受其好處,同時也需要市民的共同付出,才能維持交通環境。否則違規狀況層出不窮,甚至違規而不自知,搭交通安全便車的行為,只能迫使政府以強制的手腕「取締開罰」喝止違規亂象。
過去常以違規數量眾多,可能耗損政府執法與取締量能為由不加強執法,但科技執法日新月異,有別傳統取締手段耗時耗力,智慧系統的應用大幅簡化流程,道安觀念建立緩不濟急,便只能透過罰款來督促民眾不要違規。
作者/陳冠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