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民進黨會重蹈2018年1124的覆轍嗎? —從張銘祐退出新北市議員黨內初選說起

  • 時事
  • 民意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初以來,隨著「1126」全台多合一地方選舉日程的持續接近,而隨之延燒的「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新店區黨內初選」爭議,在新北市黨部選對會堅持「新店區市議員的提名,二名候選人之一必須要是女性保障名額」的立場下,最後仍不免導向原擬角逐該區市議員初選的張銘祐退選的結局,直令有識者扼腕,而張銘祐的退出初選,會不會成為民進黨重蹈2018年覆轍的開端,更是所有關心台灣的人現在起不得不認真以對的重大問題。

新店選區爭議落幕!張銘祐退選顧團結。圖片來源:yahoo新聞
新店選區爭議落幕!張銘祐退選顧團結。圖片來源:yahoo新聞

1126全台多合一地方選舉何以重要?
除非發生重大不可抗力因素—例如中國習近平政權仿效俄羅斯普丁政權侵略烏克蘭的手法,也在今年4~10月間對台灣發動侵略戰爭—否則沒有意外的話,這次的選舉將會一如往常、如期舉行,不僅將決定未來4年間的台灣地方政治版圖消長,也將牽動2024年總統暨立委大選選情,可以說是影響台灣未來走向的關鍵一役。
先不論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及時代力量等黨,面對這次的地方選舉,各自有什麼樣的盤算—這些政黨各自的問題,留待筆者日後再議;執政的民進黨挾去年年底四項重大議題公投首度在公投案中擋下泛藍、達成「四個不同意」的目標,以及其後1月9日台北中正萬華立委林昶佐遭罷免失敗,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由林靜儀醫師守住關鍵一席的餘威,想要繼續趁勝追擊,簡單來說,民進黨在本次地方選舉的目標如下:
1.守住既有執政版圖,特別是在桃園直轄市、基隆與新竹這兩個省轄市,以及屏東縣長都即將任滿兩屆,急需尋找接班者的情況下,至少必須守住既有的3直轄市4縣市執政權。
2.另一方面,民進黨也想奪下包含雙北與台中這3個直轄市中至少1~2個的執政權,並向近日縣長爆發弊案的宜蘭縣,以及彰化與雲林等傳統農業縣,針對中國國民黨籍的縣長發起挑戰,希望可以再擴大執政版圖。
3.就2018年地方選舉中,因為整體風向盤勢嚴重不利民進黨,因此流失的直轄市及縣市議員席次,民進黨這回也希望能夠收復議席。
對於一個以競逐中央及地方執政權,作為其遂行政治目標的全台性主要政黨而言,這些目標並沒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但民進黨面對此般目標所意欲、或現在刻正推動中的某些手段與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以後,就「這些手段/進程是否真的有助於達成目標」一事,實在很難讓有識者樂觀以對,理由大致上如下:
1.就這次直轄市長及縣市長的提名而言,直轄市長擬由黨主席與選對會徵詢地方及各界意見後,由黨主席徵召候選人,目前已有台南市的黃偉哲、以及高雄市的陳其邁這兩位現任市長獲得正式徵召,雙北、桃園與台中四直轄市則尚待決定;縣市長則除了基隆及新竹2市、以及屏東縣採全民調初選以外,其餘縣市也由黨主席負責徵召,很可惜的是,這樣的方式不僅與過往民進黨「黨內初選激烈競爭後,產生最有戰力/最優秀的候選人,初選後團結一致對外」的組織文化,可以說是嚴重相悖;而且黨主席幾乎總攬最終提名權,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責任,若到時結果不如預期,勢必會對兼黨主席的蔡總統最後1年半任期的領導威信,造成相當的負面影響。
2.至於直轄市及縣市議員的提名辦法,從去年10月研議中的辦法初見端倪的時候,就已經引起本土非左派網友在社群媒體上的非議。提名辦法打著「鼓勵新人及青年參政」的大義名分,新人民調可以加10%,而35歲以下的青年參選,民調可以再加10%,等於如果參選人既是青年兼新人,民調一共可以加權20%,並且還設有排除「政二代」的條款。
乍看之下,這樣的提名辦法看似立意良善,但實際操作起來問題多多。
其中一個原因是這樣的,就算為青年新人在民調加權20%,讓他們可以在黨內初選當中勝出、進而達到代謝黨內議員候選人的效果,但這些青年新人在初選勝出後,仍然必須離開同溫層的舒適區,在現實世界接受考驗,而現實世界的選票是不會加權的。
而且有意透過這樣的條款,一躍獲得黨正式提名的年輕人或新人,從北到南不在少數,但這些新人的過往經歷、以及對公共事務的看法,是否真的經得起考驗,也是另一樁大問題。
例如曾任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辭職回台、準備出馬角逐台北市大安.文山區市議員黨內初選的趙怡翔,在去年年底四項公投結束後,竟然無視於台灣的現實政治狀況、以及「若將來當選後,他的職責之所在主要是監督台北市政,而與國政議題較無關聯」的事實,執意強推所謂「不在籍投票」議題,一度引發本土非左派網友強力撻伐。
又如本次新北市議員新店區初選風暴中心的另一人—黃琳,由於新北市黨部選對會決定「該區市議員初選要有婦女保障名額」,在沒有其他女性候選人在該選區表態出馬的情況下,等於實質上已經獲得初選的勝利;而且黃琳自大學畢業以來,在急統派親中政黨—新黨任職長達20年,直到近幾年才轉投民進黨,不僅因此在網路輿論場域中,遭到英派以外泛綠同溫層的普遍質疑,更令人懷疑「如此劇烈的政治髮夾彎,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因素在驅動」,對於2020年立委選舉中曾代表民進黨在新店拿下7萬多票、這次原本想從新北市議員選舉重新出發的張銘祐而言,更陷入「若堅持參選,將會不得不和老將陳永福在初選中競逐剩下的1席提名,而陳永福對他來說有提攜之恩」的處境,最後張銘祐也只能主動退選,以避免前揭窘境成真。
但新店區本次議員初選的風暴,不僅讓某些側身於民進黨或其週邊、但卻並不是那麼堅持「台灣獨立之作為民進黨核心政綱一部分」的人,在為黃女護航時一一現形;張銘祐的退讓,也可能令真正有志的年輕新人,對於民進黨的初選機制及判斷事理的標準產生質疑,甚至可能令人寒心,這可能是為黃女護航的大小論客所未能深思的問題。
當然,民進黨在其他縣市的議員初選,也或有新人出現爭議的情況,不過礙於篇幅,只能先行割愛。

當前內外局勢對台灣不可不謂危機四伏,外有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亂,以及因此觸發包含油價、國際大宗物資及通膨等等的後續效應,這些都會影響民生物價,若執政黨稍有不慎,很容易成為特定媒體的箭靶,而且中國是否會在其間產生類似模仿犯的心態,意圖在台海惹事生非、製造東亞局勢動盪,也是未來應該持續觀察、並預先就不同情境擬妥對策的重點;內則有防疫如何守成、如何減緩國際局勢對民生衝擊、如何提昇台灣社會各系統—例如台電供電系統—的韌性,以及如何防範中國認知戰/輿論戰再度發酵等等議題,國事如麻,民進黨如何避免其間再有中國與其在台協力者見縫插針,擴大亂局,甚或複製2018年1124大慘敗的機會,再再考驗蔡總統為首府院黨團隊的智慧,惟願蔡總統等府院黨高層,能發揮大智慧、並帶領台灣人安渡險關。

作者/吳哲文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2022-03-14 吳哲文

Post navigation

加害者處置給法務部 請鬼拿藥單? → ← 老虎打不到,蒼蠅打太多

Related Posts

面對直播鏡頭,司法與人民要如何重新聚焦?

6月2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法院組織法》修正案,其中增訂了第90條第二項,明文規定最高法院及大法庭在辯論程序與裁判宣示時,須錄音錄影公開播送錄音錄影。這項修法的重點與變革並不是使封閉審理公開化,因為現行法下人民早已可以在一旁觀審,因此這次修法將鑄成的轉變是媒介層面的變動──從在場的「觀看」變成遠距的「轉播」,從個人經驗走向大規模的公共收視。媒介的性質一變,司法的呈現方式與被理解方式也將隨之轉變。 這個轉變,讓人不禁想起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那句膾炙人口的話:「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媒介即訊息)──媒介並不只是中性、純粹傳遞形式,媒介本身就是可以一種形塑我們世界觀的感知實體;媒介可以藉由影像的即時性改變我們對事件的感知結構,進而帶給我們形塑對外在世界的重新理解。 回到法庭直播的問題,雖然現在法庭可以觀審,不過法院的設計本身就有一種不親近性,而且前往法庭觀審本身就有行動成本,因此一般民眾對於法庭運作往往停留在靜態的文字紀錄以及大眾傳播摘錄後的社會新聞,而今修法後將進入動態的影音直播,其本質將不再只是「審理」,而是進入一個可觀看、可評論、可分眾的公共表演現場。 法庭變成公共表演現場?這是否只是公民團體杞人憂天的過度憂慮?對此我想我們可以在韓劇《惡魔法官》得到絕佳的回應。韓劇《惡魔法官》虛構了一個將「法庭直播」推至極限的社會;劇中設定一個經歷嚴重社會失序的未來韓國,政府為挽回人民對司法與治理的信任,成立「司法院示範審判部」,由特任法官姜曜漢擔任審判長,示範審判部司掌重大矚目案件,其案件審理過程進行全國直播。不過在劇情中,審判長姜曜漢不僅負責裁決,更具備絕對的發言權與舞台控制魅力,在審判中放映被告不當行為的畫面、製造情緒高潮,讓觀眾代入受害者的憤怒。他選擇要讓誰說話、選擇什麼畫面被看見,並藉此操縱大眾情緒、導引對錯的判斷方向。 姜曜漢審判長掌握了法庭直播的步調,其行徑經由「媒介轉化」,徹底實現了我國公民團體對於法庭直播的擔憂──法官不再是審判者,而是舞台主持人,是司法的導演與片面事實的推銷者,根據觀眾想要看到的「正義」編排表演。人民於此作為觀眾,在觀看法庭直播中看見某些片面事實而遮蔽更多其他事實,相信那就是全部的真相。在直播鏡頭前方的院檢辯所訴諸的,並不是制度性正義,而是經過剪輯與包裝後的情緒正義。 這樣的現象,正是麥克魯漢所言「媒介改變我們感知世界的方式」的體現。當法庭的訊息不再透過審判筆錄與判決書的文字傳遞,而是藉由直播影像呈現,人們對於司法所形成的圖像將徹底改變。因為透過直播影像,鏡頭強調臉部表情、語氣停頓、空間氛圍,這些原本在司法程序中是次要、非決定性的元素,將成為輿論判斷的核心依據。法院的核心機能——抽離個人偏好、透過對證據與法條的規則性操作來處理社會衝突——可能因此被削弱。 司法的核心,不是演給人民看,也不是做出大眾最喜歡的判決,而是透過穩定的程序、理性的辯論與證據的檢證,提供一個可供信賴的解決爭端的制度。這正是所謂「制度性正義」與「情緒性正義」的分野。然而,當人們開始從法官的語氣、證人的眼神、辯護人的節奏中,預先感覺出誰才是壞人,誰才是受害者,司法的重心從法與證據,開始往「看起來」如何傾斜。 在這樣的觀看條件下,「直播」所放大的,不只是司法的透明度,也可能是我們對直觀正義的投射。人們會在判決尚未出現前,憑直覺決定勝敗;會因鏡頭捕捉不到的沈默與猶豫,懷疑證人的真誠;也會將辯護人的激昂或遲疑,誤認為道德的強弱。這是直播所帶來的多出來的「詮釋空間」,它並非增添真實,而是可能製造出另一種權力感知的幻象。 司法不該被改造成一個表演場域。鏡頭確實雖能照亮黑暗的角落,但是法院作為裁判正義的機關,在直播的紅點閃爍下,是否可能投下更深的、被權力左右的陰影?從司法審判的建制觀點來看,法官、辯護人、檢察官與證人都不該為了面對鏡頭而改變其職責內涵。證人不應因為「可能被公審」而保守發言,鑑定人不應為了避免爭議而回避專業結論。這些專業角色若在鏡頭下扭曲自身的陳述方式,司法的判斷基礎也將隨之失準。 面對鏡頭,司法人員應有更進一步的自律與自知,而社會大眾則需要成熟的觀看。當將來法庭直播實施且穩定進行,我們的課題不在於反對或贊成,而是如何共同維持一個制度所應有的比例與重心。讓直播照見程序,不主導情緒;讓法官保持節奏,不淪為說書人;讓觀看者理解過程,而非取代審判。這是在往後與法庭直播正式上路之後,全國人民需要更加有所自覺的方向──我們應當避免那種直播裡的片面正義,用十秒的畫面取代十年的人生,用群眾的怒火蓋過冷靜的判斷,因為司法最終不是在提供快感,而是在維持秩序,透過法律尋找理性而非感性的正義。 若往後直播能否幫助我們看得更清楚尚未有解,那麼至少,也不要我們要更加警惕自己於媒體的識讀,或是不在直播鏡頭的追蹤下,卻走入傳播媒體所設下的盲區。 作者:李正穎

權鬥未息,對台更狠:從中共內鬥本質看習近平對台戰略

習近平近日在國際評論中被指權力不穩。中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Gregory W. Slayton、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都認為習近平可能已被罷黜,由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丁薛祥取而代之。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以胡錦濤為首的團派,成功將習近平排除於政治核心之外。然而,胡錦濤曾在公開場合被強行帶離現場,團派要角李克強也忽然猝逝。若說習近平已失去權力,恐怕仍言之過早。令人更應關注的是,習近平是否藉由缺席等動作釋放某種訊號,而這對台灣又將造成何種影響。 相較美國政界對習近平權力的判斷,台灣的學界看法就不同。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就說,「我不認為習近平現在的權力有被架空…..新聞聯播,他到昨天還是前天,還在那個政治局集體學習….整個新聞聯播對習近平的那種宣傳口徑。」、「所以說並沒有任何的跡象顯示習近平的權力被剝奪」其實,若真要說習近平動向特殊的跡象,也僅有習近平缺席金磚會議,但這也不構成習近平已經遭到取代的客觀證據,從新聞聯播的角度,政治口號的宣傳,都可以顯見習近平依然是唯一的領導者。 但為何外界不時傳出習近平大權旁落的說法?恐怕正反映了對中共本質的誤解。自蘇聯解體後,中共成為全球唯一仍具主導地位的共產政權,其維繫政權生存的關鍵,不在於妥協,而是在於對敵人的嚴厲打擊與「寧左勿右」的鬥爭策略。特別是權力鬥爭,一直是中共的拿手絕活。 從中共黨史的角度來看,在毛澤東死後,鄧小平是權力鬥爭的真正強者,再來就是江澤民,接著就是習近平。而當前習近平有返毛現象來說,毛澤東經常使出欺敵戰術,例如1956年毛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即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結果1957年就宣布這是在引蛇出洞,立刻開始了大規模的反右運動,無數知識分子遭到迫害。正由於返毛是習近平認為他能鞏權的絕佳方式,因此任何傳聞習要去職傳聞,若內部有人見獵心喜或表錯態,都將極有可能成為下一波遭到整肅清洗的對象。 而正因為習近平的嚴酷手段不變,對台灣手段自然不會手軟,這也是為何中共如此擔憂大罷免成功、藍白很可能又成為國會少數的關鍵。因為國民黨絕對是中共在台灣牽制反共勢力的重要關鍵,甚至毀壞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因此必須刪減國防預算、癱瘓政府支出、癱瘓憲法法庭,甚至扶持代理人如馬英九在台灣散播親中趨統言論。無論習近平如何治理中共內部,有一點應當清楚:對台政策絕不寬容。最佳例證便是蕭美琴在捷克遭遇中共外交單位蓄意衝撞事件,毫無外交禮儀可言,對台灣的作為猶如惡霸橫行。 總之,習近平的權力是否不穩,暫且沒有任何跡象可以證明,但中共內部的鬥爭必然只會更加強烈,而當中共鬥爭激烈之際,若台灣的藍白還在癱瘓國家,這對台灣命運造成的傷害則更將是無可挽回! 作者:慎之

黑箱中的試教評分,教甄到底是考實力還是考關係?   

高雄三民家商國貿科教師甄選出現離譜現象:筆試與口試高分的考生,竟因試教被打出20分、13.67分的「超低分」,總成績遭到翻轉,落榜收場。這背後暴露的,是教甄制度長期缺乏透明與客觀基準的通病,成為一個由少數人掌控命運、缺乏制度監督的封閉系統。 事實上,在台灣,教師甄選中的「試教」從來就是最具黑箱操作空間的一環。試教占比高(往往達30%~40%),卻缺乏客觀標準與監督機制。最荒謬的是,至今仍未強制全程錄音錄影。這次三民家商的事件再度說明,沒有影像佐證,就沒有申訴的可能。 依規定,試教如有「低於最低標準分數」,評委應書面說明並簽名負責。但20分、13分這類極端低分是否有書面說明?主管機關是否查核?目前未見任何具體回應。根據教師甄選界長期共識,試教分數大致落於70~90分之間,此為制度性設計,就是為了防弊,常以去除極端值的方式進行評分。但這次評分似乎完全無視規則與常理,成績落差彷彿蓄意為之,目的昭然若揭。 更令人痛心的是,台灣教育文化根深柢固的問題:不是處理問題,而是處理提出問題的人。任何敢於質疑制度、揭露黑箱的考生、家長、甚至學校老師,往往被貼上「麻煩份子」標籤,被邊緣化、冷處理,或直接噤聲。這讓絕大多數考生即使遇到不公,也選擇沉默,因為知道發聲換來的可能只是被教育圈封殺。 當整個系統沒有防弊的機制、也不容許監督時,「公平公開」就只是虛構的標籤。一場沒有錄影、沒有備存紀錄、沒有申訴窗口的試教,憑什麼讓人相信其公正性?一個評審只要不按規則打分,就能讓筆試、口試、實作全部失效。更該追問的是,教育局與學校主管單位,是否只是消極接受這一切?當面對這樣荒謬的成績落差與無法解釋的極低分時,主管單位的回應竟仍是「尊重評審專業」。 我們要的不是表面功夫的假公平,而是真正「有憑有據」的教甄制度。讓每個用心準備的老師都不會敗在這種不透明的黑箱作業上,不要再讓人成為體制的犧牲品。如果連選才的過程都這麼黑暗,台灣的教育還能有什麼未來? 作者:林政武

廖先翔們:直接顯露出中共代理人本質的紅委們!

面對大罷免,諸多藍委們表示,不知道民團為何要罷掉他們?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此番呼喊,並無法讓自己,更加洗白,反而可以指出更多,指證歷歷的惡行惡狀,供人嘖舌! 藍委們的惡劣,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打從內心的劣質。以近日,廖先翔委員,針對副總統蕭美琴,在去年出訪捷克的路上,遭遇中國密謀的暗殺行動失敗,而做出,中共真是太遜了的評論。 這種敵我不分的言論,真實反映出,藍委們直接不演了。他們就是中共代理人,也就是共產黨的滲透病毒。如果,真的認同中華民國,不會對於自己國家的副元首被攻擊,顯現出如此輕蔑的態度。也代表,他的內心,是站在敵人的一方,而非民主夥伴的一邊。 到底,這樣的藍委們,是不是紅委呢?到底,這些泯滅人性的雜質們,要把台灣搞成什麼樣子呢?底下,將從幾個不同面向來探討:「1. 廖先翔的仇恨值,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敵我分別;2. 廖先翔們的惡質表現,正是被罷免的最佳理由;3. 廖先翔們的直接,就是中共代理人的本質,紅委無誤。」 首先,廖先翔的仇恨值,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敵我分別。位於汐子選區的廖先翔,在2024年的立委選舉中,以些微差距,贏了賴品妤。然而,上任之後,不只沒有好好為人民喉舌,還成為中共的投票部隊,坐實賣台毀台之實。這個行為,真是讓人感到不齒。本來,廖先翔的仇恨值,並未如此高。可是,禍從口出。無意間講出的真心話,才是真正的心聲。假若,藍委們的表現,真的是要監督執政黨。那麼,當國家有巨大災難的時候,不是應該同仇敵愾嗎?至少,不應該有如此輕蔑、噁心的言論呀! 再者,廖先翔們的惡質表現,正是被罷免的最佳理由。賴總統的十講中,第四講講到國防安全。大轟藍白大刪國防預算!這著實打到了藍白的痛處。可以發現,國防安全,的確是廖先翔們在乎的。他們只能一直說,沒有刪那麼多。問題是,為何大敵當前,還要刪除國防預算呢?不是應該通過,甚至增加國防預算嗎?這種行為,從廖先翔對蕭美琴遇襲的評論,可以直接得到對照。他們正是恨不得,台灣政府被中國殲滅!這才是答案。 最後,廖先翔們的直接,就是中共代理人的本質,紅委無誤。廖先翔們唯一不敢發怒的對象,就是中共。任何事情,都是罵台灣政府、罵民進黨。這種行徑,已經一年多了。而越來越多誇張、癱瘓國家的法案通過,也代表著,中國勢力要掐住台灣的咽喉。這當然非常危險與恐怖!罷團們動燭先機,發動大罷免,是在救國。因為,我們想要維持我們原本生活的方式。如此而已! 從直接,顯露出中共代理人本質的紅委們看廖先翔們,可以發現:「敵我分別,是揪出廖先翔們的重大理由;廖先翔們的惡質表現,無怪乎罷免是救國運動;中共代理人的本質,是廖先翔們令人厭惡跟恐懼的關鍵,紅委無誤!」 作者:黃宗玄

Recent Posts

面對直播鏡頭,司法與人民要如何重新聚焦?

面對直播鏡頭,司法與人民要如何重新聚焦?

[...]

More Info
權鬥未息,對台更狠:從中共內鬥本質看習近平對台戰略

權鬥未息,對台更狠:從中共內鬥本質看習近平對台戰略

習近平近日在國際評論中被指權力不穩。中國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Gregory W. Slayton、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

More Info
廖先翔們:直接顯露出中共代理人本質的紅委們!

廖先翔們:直接顯露出中共代理人本質的紅委們!

面對大罷免,諸多藍委們表示,不知道民團為何要罷掉他們?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此番呼喊,並無法讓自己,更加洗白,反而可以指出更多,指證歷歷的惡行惡狀,供人嘖舌! 藍委們的惡劣,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打從內心的劣質。以近日,廖先翔委員,針對副總統蕭美琴,在去年出訪捷克的路上,遭遇中國密謀的暗殺行動失敗,而做出,中共真是太遜了的評論。 [...]

More Info
黑箱中的試教評分,教甄到底是考實力還是考關係?   

黑箱中的試教評分,教甄到底是考實力還是考關係?   

高雄三民家商國貿科教師甄選出現離譜現象:筆試與口試高分的考生,竟因試教被打出20分、13.67分的「超低分」,總成績遭到翻轉,落榜收場。這背後暴露的,是教甄制度長期缺乏透明與客觀基準的通病,成為一個由少數人掌控命運、缺乏制度監督的封閉系統。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