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不符比例原則的過度罰寫案件層出不窮,造成學童身心受到傷害,立法院法制局建議「罰寫」應該參照「罰站」訂定處罰具體上限,並改用「適當增加作業」的名稱和管教方式以取代「罰寫」處罰措施。筆者聞訊,甚是贊同,但也憂慮,因為罰寫法制化相關規定如果不夠明確,勢必引來親師生間衝突,造成校園動盪不安,教育部在處理這個議題時需審慎視之。
自從零體罰入法以後,「不打不成器」在校園裡已逐漸消聲匿跡,若有老師不當體罰,立馬成為人民公敵,所以不敢不能動手,罰站罰寫取而代之,變成老師慣用管教模式。但是有些老師因為罰站時間拿捏不當,致使學生身體不適與危害生理需求,不當罰站攻陷體罰底線,是以修法規定「站立反省,每次不得超過一堂課,每日累計不得超過兩小時」,為避免不必要的紛爭,現在老師喜歡「罰寫」,雖然消極卻相對安全的處罰措施。
工作之便,筆者接觸不少因為罰寫引發親師互槓案例,有的是因學生遲繳作業、未帶用具,或因不守規矩破壞秩序、言語不當行為偏差、成績不好考試太差……最常見的處罰方式是罰寫幾次或罰抄課文,罰寫一句話100次、200次時有所聞,安親班裡也司空見慣,尤其是抄課文,一天一課,如沒寫完,明天翻倍。每每看著學生歪七扭八錯字連篇的罰寫字跡,我不禁懷疑這樣處置方式到底是在懲罰學生還是老師,甚至還曾看見學生罰寫到喊手酸,或大哭或睡不著或不敢上學……
這樣的罰寫,算不算違法?若以教育部對體罰定義和法定要件來看,是指使學生身體客觀上受到痛苦或身心受到侵害之行為就是違法處罰。所以不合情理的過當罰寫,就是體罰就是違法。
其實現行「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中早有「適當增加作業」管教措施,只是某些老師在執行「增加作業」上未能妥善拿捏「適當」分寸,才會引發如今公眾討論欲將「罰寫量化、具體化、法制化」。
將罰寫量化、具體化,並不是壞事,也不是打壓教師士氣或不信任校務運作,學校教師應該抱持樂觀態度正面看待問題,如果老師管教能夠有依有據,學校和家長有了明定行為態樣例示參考,是可以大大降低親師衝突機會,讓輔導管教朝透明化正向化跨步邁進。不過這處罰上限和具體內容,仍有賴教育部廣納基層建言,然後訂出合理範圍和相關注意事項,才能減少怨言反彈和現場執行困難。
任何教育手段教育策略都是為了能讓教育者和學習者樂於教學活動,「抄寫」本身有它的教育意義,不該淪為懲罰道具。「習寫熟練」應該是個正常教育發展活動,不該變相成為把孩子推向「厭惡寫字、痛恨學習」的劊子手。筆者期待罰寫法制化,能為教育現場帶來一番新氣象。
作者/ 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