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確實對子女的性格有影響,但性格的形成往往有許多複雜因素,兄弟姊妹、同儕、師長、環境,甚至是自身心性,都會造就一個人的品格。
11月7日,18歲宋姓男大生開車行經台灣大道、河南路口,因擦撞百桂食品小開張敦量的名車瑪莎拉蒂,慘遭張男及其友人陳勁豪、李韋霖毆打致顱內出血。整起事件不僅震驚台灣社會,而且引起輿論撻伐。這不是單純的交通事故,而是將社會的黑暗面血淋淋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
近日發生數起鬥毆事件。士林鬥毆案因劉男不滿吳男在臉書叫囂,故,集結30人,手持刀械逞凶鬥狠,釀成1人斷掌、2人頭部遭砍傷。信義區夜店鬥毆案起因於11名酒客互看不順眼,在馬路上大打出手。雲林縣虎尾鎮互毆案共10人,因一言不和而持球棒鬥毆,造成2人重傷。
鬥毆事件層出不窮,只是未像瑪莎拉蒂毆人案(簡稱:瑪案)引發軒然大波。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直言君子一生須慎戒三事。惹禍上身,常因縱慾、好鬥與貪得無厭。孔子坦言壯年人處於一生中血氣方剛、身強體健的黃金時刻,面對矛盾與壓力,常以毆鬥來解決,故,告誡應有退讓的智慧。
鬥毆案,常因小事而釀成大禍。宋男只因擦撞到張男的名車而遭痛毆。三惡少雖然洩了一時之憤,但等待他們的卻是無盡的指責與懲治。鬥毆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揭櫫台灣治安是該被嚴肅整頓的時候了。
施暴者與受暴者的懸殊不對等
瑪案被報導後,「百桂食品」粉專瞬間湧入上千名網友給予1顆星的負評,迫使暫時關閉評論功能。即使張父寫下〈道歉聲明〉、陳男和李男的父母親上火線致歉,仍然無法平息眾怒。
此案之所以引人側目,主要在於施暴者與受暴者在家境、性格、體型等方面的懸殊,以強凌弱的囂張行徑不僅令人義憤填膺,而且激起網路社群的仇富心態。張男家境富裕,年僅22就能開瑪莎拉蒂,名下不僅擁有多輛名車,而且全身穿戴名牌。19歲的陳男是年盈淨水超市小開,25歲的李男家中曾經營五金行,家境算不錯。相形之下,單親家庭長大的宋男,與母親相依為命,經濟狀況甚為窘迫。
宋男曾許下「要讓媽媽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即使經歷恐怖攻擊,清醒後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不要哭,等我回來。」曝光的影片可以看到面對宋男頻頻道歉,張男一行人非但無動於衷,反而予以狂毆。一個善良貼心,一個凶殘跋扈,形成鮮明的對比。
張男體型高大、孔武有力,相較之下,宋男矮小羸弱。張男曾無照騎車闖臨檢點,服役時拿鐵凳打同袍,還因為討債,涉嫌傷害、恐嚇,遭檢方起訴。李男亦有「意圖鬥毆而聚眾」之前科。這樣前科累累的危險分子竟然坐擁萬貫家財、逍遙自在,確實讓一般人、尤其身處弱勢者吶喊正義何在?警方與惡少的關係,更讓人質疑執法的公正性,故,眾人試圖以最激烈之譴責方式實現自己心中所謂的正義。此案備受關注,就不難理解了。
養子不教父之過vs子女是獨立個體
事發第一時間,張父強調自己管教太嚴,導致張男叛逆,兒子的超跑是自己買的,陳母則堅信兒子沒有動手。張父為兒子隱過、陳母為兒子解釋,本為人之常情,此即「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子路〉)為了平息民怨,張父發了〈道歉聲明〉,陳母和李男的父母也鞠躬道歉,但網友非但不買單,反而譏諷因為溺愛而養出敗類,紛紛要三惡少的父母負起責任。
瑪案爆發後,百桂食品遭抵制,張父嘆道:「網路酸民不應將戰火延燒至父母,難不成要叫父母去死?這對我們而言並不公平,讓公司往後也很難再經營下去,最壞的打算就是把公司收起來。」
筆者認為家庭教育確實對子女的性格有影響,但性格的形成往往有許多複雜因素,兄弟姊妹、同儕、師長、環境,甚至是自身心性,都會造就一個人的品格。張父曾反思張男小時候因為胖而被霸凌,但由於自己管教太嚴以至於兒子不敢告訴他。張父的話聽在很多人耳裡,會覺得他是在為兒子的暴行推諉,但因為被霸凌而導致人格扭曲,也不是不可能。
我們高舉「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之旗幟,但又深受「養子不教父之過」傳統思想的影響。「養不教,父之過」(《三字經》)是勸戒父母除了生養子女,還得教育他們,使其成為國之棟樑。然而,我們又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即使父母想管也管不了,何況是性格暴戾之人。
三惡少的父母對子女的暴行當然有責任,因為血緣無法切割;然而,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更寬容地對待他們──沒有父母希望子女成為殺人放火、讓家族蒙羞之人。
作者 / 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