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個人觀點。
—
圖中的蒙面人,改自浦沢直樹《二十世紀少年》當中的「朋
當然,我們沒有要去搶回那個標誌。
至於能夠擊倒那位無所不在的「朋友」的,只有各位了。
(經原作者同意轉載 / 原文出處:THK)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最近登入社群,被滿滿的雞蛋文洗版,台灣這些年來,每逢一陣子就會掀起缺xx危機,現代版的三人成虎運動,加上網路的擴散效應,威力驚人,一些名嘴、政黨側翼在選舉年前夕更是拿此大作文章,抱怨政府讓人民買不到蛋,事實真是如此嗎?筆者以為缺蛋這個詞兒,可以解讀為以下這兩種,其一是捧再多的錢也買不到,這樣的情況大概只會出現在戰亂時代;其二是缺乏便宜的雞蛋,貴一點的蛋還是買的到,台灣目前的情況是哪一種?大家心知肚明。 通貨膨脹是全世界這幾年必須共同面對的難題,俄烏戰爭更是讓通膨雪上加霜,讓物價在最短的時間內平穩,是政府的責任,沒什麼好說的,如果政府完全沒有介入,我想如今上游的雞蛋批發價,絕對不止於此,以至於通路貨架上的雞蛋價格可能更加讓人買不下手,貴到讓大家買不下去,自然就解決缺蛋的危機了,這就是市場機制,背後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價格,現在的問題就是雞蛋的需求大於供給,政府介入雞蛋的批發價格,明明一顆雞蛋平均只漲不到0.5元,早餐店加蛋卻要漲5元,負責供給機蛋的雞農沒賺到什麼錢,反而是下游的食品加工商大賺雞蛋財,人民實質消費能力縮水,在媒體的搧風點火之下,只能把怒氣發洩在政府身上,其實最該打屁股的是那些藉此大發跡蛋財的無良店家。 店家漲價公告總是大打悲情牌,說什麼因為原物料及人事成本增加,店家之前都自行吸收成本,如今真的撐不下去了,不得已才會漲價,請消費者體諒,筆者做田野調查,早餐店的雞蛋大量進貨,平均每顆雞蛋的成本低於市場價格,有的店家甚至是用成本更低廉的加工蛋液,甲店家加蛋只要10元,沒有跟漲;乙店家加蛋就要漲為15元,大家如果聰明消費,集中到甲店家消費,我相信乙店家最後一定會妥協,日後也不敢亂漲價。 最後我想說的是,政府平抑物價責無旁貸,至於那些指責政府都沒在做事的,一顆雞蛋批發價漲不到0.5元,你家巷口的早餐店一顆蛋卻漲5元,你們是不是搞錯罵人的對象了。 作者/具代永
林智堅被檢舉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中華大學的學倫調查判定抄襲成立,決議撤除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但已被教育部駁回。 本案的實質爭議是「一稿兩用」,但中華大學卻做出「抄襲成立」的虛假判定。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全盤接受中華大學的判定與懲處。以下是我的分析: #專案承攬的常態 國內學界盛行承攬專案。資深教授可取得大量專案計畫,但苦無足夠的時間執行,只好轉包給資淺的教授。多數專案涉及耗時的資料搜集,即便資淺的教授也無法親力親為。 承攬專案的教授就把腦筋動到碩士生身上,讓他們擔任專案助理。問題是,碩士生不是廉價勞工,更不是無償志工。為確保碩士生盡心盡力,教授們提出的交換條件,就是專案報告可充當碩士論文。 在專案的執行過程,教授與碩士生的分工有很大的差異。能幹的學生可包辦一切,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專案報告的撰寫。若專案的發現重大,還可以寫成學術論文,學生是共同作者之一。 事實上,碩士生參與教授的專案,早就是台灣學界的常態。只要經過少許改寫,學生就可把專案報告當作學位論文。這樣的例子在學界不勝枚舉。只要指導教授同意,多數大學不會禁止這樣的「一稿兩用」。 #林智堅的個案 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就是「一稿兩用」的範例,細節我描述如下: 李友錚與王明朗是中華大學的教授。兩人向竹科管理局承攬一個專案。他們名字出現在結案報告,但並未親自執行整個專案。 李、王兩人把專案轉包給資淺的賀力行,也就是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智堅也成為這個專案的無償志工,負責問卷的發放與收集。 問卷回收後,賀力行把調查結果寫成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是第二作者,專案承攬人之一的王明朗則是第三作者。 李友錚與王明朗把上述的研討會論文擴充,成為專案的結案報告。在賀力行的許可下,林智堅也將專案報告改寫成碩士論文,並在王明朗的見證下完成論文口試。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合作:李友錚與王明朗賺到研究經費,但不必親自執行整個專案。賀力行手上沒有專案計畫,但還是賺到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擔任無償的專案助理,但也賺到了一篇碩士論文。 #扭曲的抄襲指控 林智堅取得碩士學位的過程尋常,只因為參選成為政爭話題。原是學界常態的「一稿兩用」,竟被扭曲為「抄襲死罪」。 抄襲成立有幾個要件:兩份文稿要有高度雷同的內容、創作時序不同、且較後的作者曾接觸較早完成的文稿。林智堅案並不符合上述要件。 一、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都基於更早的研討會論文,並不是兩份獨立的文稿。 二、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幾乎是同步完稿,撰寫的時序沒有先後。 三、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作者皆屬於同一個專案,並非毫無關係。 簡言之,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就是「同一份」文稿,但有「兩個」不同的用途。既然是「一稿兩用」,內容當然大部分雷同。 類似的「一稿兩用」在學界隨時都在發生,從來都不是問題。林智堅的問題不在他的碩士論文,而在他「綠營政治新秀」的身分。 林智堅被控抄襲是惡意的政治攻擊。中華大學跟著裝傻,把「一稿兩用」扭曲為「抄襲死罪」。教育部的訴願委員也未能看穿事件的真相。 #尚待釐清的爭議 即便中華大學已撤銷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教育部也駁回林智堅的訴願,兩個單位都未釐清本案的關鍵爭議,包括: 一、李友錚掛名專案主持人,但沒有參與專案的執行,也不是研討會論文的作者。李友錚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二、王明朗也是專案主持人,但只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三作者。王明朗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三、賀力行不是專案主持人,卻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一作者。賀力行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四、林智堅只是個碩士生,卻掛名研討會論文的第二作者。林智堅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五、邀請林智堅加入這個專案時,賀力行做了什麼承諾?為何賀力行沒反對林智堅一稿兩用?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競選場合遭刺殺的事件震驚全球,各國維安人員當然會對選舉活動繃緊神經。
「自我感覺良好」的病症很難改變,難怪柯文哲說他沒變!2019年底,柯文哲在民眾黨的形象廣告中說著給台灣民眾的內心話。柯文哲說,因為他沒變,才能看見台北的改變。也難怪他在縣市首長的執政滿意度年年墊底,他總是自豪做得多棒!那都是因為台北市民的想法改變了,所以看不見台北的改變。
[漫評] 2014 中華台北市長 – 新公民議會
[url=http://www.g095f9t6795o7m09j502p9gdcixac7sns.org/]udipryqyf[/url]
adipryqyf
dipryqyf http://www.g095f9t6795o7m09j502p9gdcixac7s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