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台灣遭遇嚴峻疫情打擊,須短期建構大量專業人力、物力、場地等能量,未嘗不是同時驗證後備動員體系運作之機會,期盼在上位者能及時布建,讓台灣早日脫離疫情肆虐之苦。
COVID-19肆虐全球迄今約一年半,五月中台灣進入社區傳播階段,單日確診案例未見緩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由各國疫情來看,病毒一旦進入社區,透過非藥物介入措施(NPI)多半只能短期治標,或許確能讓確診數下降,但只要放寬管制,確診數往往再度回升,治本方法僅能透過大規模疫苗接種達到群體免疫一途。
關於群體免疫需要多少比例,需視病毒基本傳染數(R0值)決定,以肆虐台灣的英國變異株來說,R0值約5.5,群體免疫需81.8%。由於多數疫苗均要施打2劑,換算下來需3846萬劑,因此目前台灣訂購2981萬劑疫苗有所不足。當然,就各國接種進度來看,往往在達到群體免疫前,配合NPI施行就能大幅抑制每日確診個案。可惜的是截至5月28日,只有4批約87萬劑疫苗到貨,佔總訂購量僅2.9%,離群體免疫則有更長一段路要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5月28日出席立法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草案黨團協商時,表示60%民眾能在10月底至少注射1劑疫苗,也就是總量1400萬劑左右。照這個計畫,若從7月開始大規模施打,平均一天要施打11.7萬劑,確實在是高難度挑戰。
依醫師法、傳染病防治法,疫苗施打主體僅限醫師及護理師,但目前醫療與防疫量能相當緊繃,各大醫院均降載以挪出能量收治COVID-19重症者,就連地方政府衛生局、衛生所也都為居家隔離、疫調、清消等作業非常忙碌,所以過去施打流感疫苗模式勢必無法繼續適用。為解決人力需求,衛福部於5月22日公告招募「疫苗注射護理隊」,不過就報名網站來看,不論欲報名疫苗注射組或疫苗行政組,都必須擁有護理人員身分始得申請;公告迄今約10日,尚不得而知報名情況,若招募量足夠即可直接布建,若不足夠時,在疫苗施打無法延遲的戰略下,須進一步思考如何獲取足夠人員。
本文認為,比照去年許多國家放寬醫學、護理科系高年級學生臨時受訓發給注射認證,並透過緊急命令將施打COVID-19疫苗業務排除於相關法規外即為其中之一的作法。此外,在人力動員方面,可招募短期就業計畫臨時人力,並麻煩部分軍公教同仁、替代役協助行政、管理等周邊工作;物力動員則需要在各縣市各鄉鎮區建立大型接種中心,讓人們分流接種。
上述範例可參考紐西蘭實況,儘管防疫表現優異,透過多次高強度NPI均能有效壓制短期疫情,政府仍第一時間外購充足疫苗,招募與訓練合格「注射人員」(vaccinator)參與接種,分攤醫護人員工作。就衛生部網站統計,全國合格注射人員已超過6000人(佔全國510萬人口約0.12%),並有約1000人執行工作中。此外,舉凡英國、美國、以色列等大規模接種國家,以及為了東京奧運順利舉行的日本,都動用軍隊協助,也徵用包含購物中心、球場、體育館、停車場、公園等大型場地開設疫苗接種中心。
指揮中心希望10月底完成1400萬劑接種量,若台灣能建立與紐西蘭相同的1000名注射人員於線上執行工作,從7月開始每天不間斷注射8小時,則需要每人每4分鐘注射1劑才能完成任務,難度極高但確有達成可能。
若各界尚有印象,自去年開始,後備戰力提升成為國防政策顯學,立法院曾多次針對後備戰力改革進行細部討論,受人矚目的全民防衛動員署組織法在5月21日三讀通過,總算跨出第一步,雖然組改與後備戰力提升直接關係有限,仍然期盼國防部相關配套能順利完成。
有一陣子媒體間關於「宮廟義勇」報導很多,其實這個概念沒有問題,只是邱國正部長在提及此事時並未說明完全。由於現代戰爭不以人數取勝,如何維繫部隊能量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因此「宮廟義勇」核心意涵是將所有人「適才適所」配置,以達到國家最大利益。
此時台灣遭遇嚴峻疫情打擊,須短期建構大量專業人力、物力、場地等能量,未嘗不是同時驗證後備動員體系運作之機會,期盼在上位者能及時布建,讓台灣早日脫離疫情肆虐之苦。
作者 / 王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