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民議會

社會觀察 x 獨立評論 x 多元觀點 x 公共書寫 x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想起經濟學人的一篇舊文

  • 國際
  • 時事
  • 評論

中國對於少數民族的人權壓制,一直是西方國家長期關注的問題。經濟的暴發,並未使情況改善。…在新疆,對維吾爾人,開始實施被視為是一種「種族滅絕」的政策;在香港,撕毀中、英聯合聲明、廢除一國兩制,並血腥鎮壓。…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隱瞞武漢肺炎疫情,造成世界超過一億人染疫、數百萬人死亡及重創美、日、英、歐、印度之際,竟然趁機強力實施戰狼政治、戰狼外交、戰狼軍事、戰狼經濟…。終於,引發以美國為首籌組民主聯盟全面抗中。

看到美國陶德率領特別代表團訪問台灣,讓我想起了英國經濟學人的一篇評論舊文。

中國的經濟發展並未殂成民主化。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中國的經濟發展並未殂成民主化。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1979年,美、中建交時,我正在英國唸書。看到經濟學人刋出一篇特別的評論文章。記得當時的標題,似乎用了「東、西方終於握手,對美國有利、對中國有利,甚至對我台灣亦有利!」。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美國認為中國只要踏出開放的第一步,透過經濟上誘因,改革,就難以縮回去/回頭的,而逐漸走向民主化。一個開放、民主化的中國,不僅對中國(東方)有利,對美國(西方)有利,甚至對台灣亦有利。這是文章的主軸。

文中,提及台灣的部分有二個小插曲。一個是,(當時的)NATO將領們傾向於不賣台灣先進的武器,因為大多數人認為擁有尖端武器,台灣攻擊中國的可能性大於中國攻擊台灣。只有少數人擔心台灣落入中國手中,中國因而獲得尖端武器;另一個則是,預测2000年時,台灣仍會屹立在亞洲,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中度工業化國家,且,依然會喊著全世界沒有人相信的蔣介石神話—台灣代表中國。

西方的學者,在1970年初,即曾對經濟開放能否促成政治改革,有過一段爭論。部分人,認為經濟上的開放,在遭遇威權體制的僵硬政治框架時,必然會在衝撞中,逐漸促成政治上的改革、自由化;部分人,則持相反的看法。相信經濟的開放,在遭遇政治框架的瓶頸時,必然被政治反撲、壓抑而停滯不前。台灣六〇年代、七〇年代的發展,剛好呈現了一個很好的實証教材,提供且加深了前者的看法,而且逐漸成為主流。我想,這可能就是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與中國交住的最初、最基本的想法與策略。

經濟學人對2000年的預測,大致符合。中國的改革、開放,除了經濟快速發展外,對外的交流,亦不斷擴大。只有在台灣的部分,出現微妙的變化。李登輝總統廢除勘亂時期戒嚴法,隨後宣示中華民國的治權不及於中國,僅止於台、澎、金、馬,並提出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特殊國與國的關係。

2000年以後,台灣,依然延續經濟學人的原先預測發展,持續進行經濟、政治的民主化。台灣主權獨立的思想,也逐漸成為主流,而成功的轉型成典型的民主國家;中國,則在經濟發展的規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人均所得提升後,開始考驗經濟開放是否能促成政治開放的先前假設。

中國,在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外滙存底已達3兆美金,為世界排名第一。理論上講,外滙存底是全民努力所累積的財富,正常情況下,除了國家必需的凖備金外,剩下累積的財富,盡可能使用在公共建設的改善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沒想到,龐大的外匯,卻反而使中國開始出現經濟學人當年沒有意料到的激烈變化。對內:在經濟上,採取「國進民退」,大幅削弱或收編民營企業的政策;在政治上,採取高壓、監控和限縮言論等自由,並且大幅增加雏安(武警)預算;對外:採取強烈的擴張政策。透過一帶一路,大舉撒幣;透過國防經費的快速增加,大舉擴軍,四處興兵,並加入美、俄的核武、太空競賽等等。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所帶來的改變,我們可以從幾個呈現的現象來瞭解。首先,當它成為外滙存底第一且年人均所得10,000美元時,李克强去年在中國兩會記者會上曾提道「約有六億人的月平均收入僅約1,000人民幣(約4,200元台幣)」。今年3月中國人大會閉幕上,李克強又提到「靈活就業(打零工)正在興起,涉及二億多人」。水災、旱災、蝗災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損害和糧食短缺,亦在加深。更多不要説沙塵暴、陰霾的加劇,連隣近國家都已苦不堪言。經濟發展的鉅大利益,似乎並未明顯的反映在人民生活品質、環境的改善上。反而看到,每年撒上數以千億美元計,推動遍及第三世界的擴張性一帶一路計劃及大規模建軍,企圖建立前所未見的霸主盛世—「中國夢」。

中國對於少數民族的人權壓制,一直是西方國家長期關注的問題。經濟的暴發,並未使情況改善。反而,在2012年後,明顯惡化。在新疆,對維吾爾人,開始實施被視為是一種「種族滅絕」的政策;在香港,撕毀中、英聯合聲明、廢除一國兩制,並血腥鎮壓。而引發美、英、歐的強烈抗議、抵制。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隱瞞武漢肺炎疫情,造成世界超過一億人染疫、數百萬人死亡及重創美、日、英、歐、印度之際,竟然趁機強力實施戰狼政治、戰狼外交、戰狼軍事、戰狼經濟,四處軍演、四處騷擾、四處威嚇。終於,引發以美國為首籌組民主聯盟全面抗中。局勢演變之急轉直下且快速惡化至此,不禁讓我想起了42年前的這篇文章。

如果當年的作者尚健在的話,看到目前的情形,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作者 / 不默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中國 台灣 國際 政治 經濟 經濟學人 美國
2021-04-24 不默

Post navigation

隱喻真實世界史,《進擊的巨人》風靡全球 → ← 促轉會延任不能迴避的事

Related Posts

[轉] 教育部「虛實不分」的訴願審查

林智堅被檢舉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中華大學的學倫調查判定抄襲成立,決議撤除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但已被教育部駁回。 本案的實質爭議是「一稿兩用」,但中華大學卻做出「抄襲成立」的虛假判定。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全盤接受中華大學的判定與懲處。以下是我的分析: #專案承攬的常態 國內學界盛行承攬專案。資深教授可取得大量專案計畫,但苦無足夠的時間執行,只好轉包給資淺的教授。多數專案涉及耗時的資料搜集,即便資淺的教授也無法親力親為。 承攬專案的教授就把腦筋動到碩士生身上,讓他們擔任專案助理。問題是,碩士生不是廉價勞工,更不是無償志工。為確保碩士生盡心盡力,教授們提出的交換條件,就是專案報告可充當碩士論文。 在專案的執行過程,教授與碩士生的分工有很大的差異。能幹的學生可包辦一切,從資料的搜集、分析、到專案報告的撰寫。若專案的發現重大,還可以寫成學術論文,學生是共同作者之一。 事實上,碩士生參與教授的專案,早就是台灣學界的常態。只要經過少許改寫,學生就可把專案報告當作學位論文。這樣的例子在學界不勝枚舉。只要指導教授同意,多數大學不會禁止這樣的「一稿兩用」。 #林智堅的個案 林智堅的碩士論文就是「一稿兩用」的範例,細節我描述如下: 李友錚與王明朗是中華大學的教授。兩人向竹科管理局承攬一個專案。他們名字出現在結案報告,但並未親自執行整個專案。 李、王兩人把專案轉包給資淺的賀力行,也就是林智堅的碩士論文指導教授。林智堅也成為這個專案的無償志工,負責問卷的發放與收集。 問卷回收後,賀力行把調查結果寫成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是第二作者,專案承攬人之一的王明朗則是第三作者。 李友錚與王明朗把上述的研討會論文擴充,成為專案的結案報告。在賀力行的許可下,林智堅也將專案報告改寫成碩士論文,並在王明朗的見證下完成論文口試。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合作:李友錚與王明朗賺到研究經費,但不必親自執行整個專案。賀力行手上沒有專案計畫,但還是賺到一篇研討會論文。林智堅擔任無償的專案助理,但也賺到了一篇碩士論文。 #扭曲的抄襲指控 林智堅取得碩士學位的過程尋常,只因為參選成為政爭話題。原是學界常態的「一稿兩用」,竟被扭曲為「抄襲死罪」。 抄襲成立有幾個要件:兩份文稿要有高度雷同的內容、創作時序不同、且較後的作者曾接觸較早完成的文稿。林智堅案並不符合上述要件。 一、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都基於更早的研討會論文,並不是兩份獨立的文稿。 二、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幾乎是同步完稿,撰寫的時序沒有先後。 三、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作者皆屬於同一個專案,並非毫無關係。 簡言之,林智堅的碩士論文與竹科的專案報告,就是「同一份」文稿,但有「兩個」不同的用途。既然是「一稿兩用」,內容當然大部分雷同。 類似的「一稿兩用」在學界隨時都在發生,從來都不是問題。林智堅的問題不在他的碩士論文,而在他「綠營政治新秀」的身分。 林智堅被控抄襲是惡意的政治攻擊。中華大學跟著裝傻,把「一稿兩用」扭曲為「抄襲死罪」。教育部的訴願委員也未能看穿事件的真相。 #尚待釐清的爭議 即便中華大學已撤銷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教育部也駁回林智堅的訴願,兩個單位都未釐清本案的關鍵爭議,包括: 一、李友錚掛名專案主持人,但沒有參與專案的執行,也不是研討會論文的作者。李友錚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二、王明朗也是專案主持人,但只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三作者。王明朗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三、賀力行不是專案主持人,卻是研討會論文的第一作者。賀力行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四、林智堅只是個碩士生,卻掛名研討會論文的第二作者。林智堅在這個專案做了什麼? 五、邀請林智堅加入這個專案時,賀力行做了什麼承諾?為何賀力行沒反對林智堅一稿兩用? […]

國民黨為何對新內閣壞話連篇?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內閣改組呼聲甚囂塵上,春節期間蔡英文終於宣布府院新人事。新正年初原該是講好話時機,各界對新內閣的感受大都良好,但國民黨大老及黨主席等卻壞話連篇。 如趙少康痛批新內閣仍是新瓶裝舊酒的「鬥雞內閣」,陳建仁是商業、宗教不倫,鄭文燦是學術、政治不倫,他們組成詐騙的「不倫內閣」。馬英九也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新春團拜批評:多位新內閣成員有「學術倫理」問題,顯示民進黨在九合一敗選後絲毫不知反省,國民黨2024應以下架民進黨為目標,贏得勝選。朱立倫則指新內閣平庸、沒特色及亮點,像過渡性、看守性內閣。他們及其他黨員還斥責新內閣是「派系共治」、陳建仁借調閣揆是「過客心態」「戀棧中研院延任高薪」。 對於這些批評,新內閣的回應相當踏實,稱此次組閣以「穩健銜接政務、擴大世代參與、增加女性閣員、延攬地方人才」四大原則進行。發言人陳宗彥指出,延攬的地方人才都是施政評比中的五星級首長,而無論哪個部會任用閣員,都是依能力和專業度「用人唯才」,沒有派系思考。陳建仁臉書也說,他留用部分現任閣員,是要延續「會做事團隊」的優異成績,另外為注入新血及貼近民意,又延攬多位在地方表現優異的縣市首長、政務官與民意代表。陳建仁交接閣揆當日,還感謝蘇貞昌過去四年的努力與付出,說他穩定政局、有感施政、推動建設、領導防疫,留下典範,對國家貢獻良多。 而社會知情人士的回應尤其「公道自在人心」。如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舉例說明陳建仁學術成就重大,不僅是台灣之光,還是全球之光,但遺憾批評他的政客眼中只有顏色、腦袋只有政治。中研院副院長黃進興表示陳建仁的論文被全球引用,數量之多居台灣醫藥領域首位,他痛心藍營居然以學術倫理侮辱(抹黑)這位對人類多所貢獻的學者。中研院也澄清,2020新聘陳建仁為特聘研究員,絕非原職延任,而且他從未戀棧高薪,2015年擔任蔡英文總統大選副手即辭去特聘研究員,2020卸任副總統後更放棄卸任禮遇,之後是因高居全球公衞學界泰斗而再受聘為中研院特聘研究員。 (註:大家更不應忘了1999年出版的《肝災聖戰 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勝利》一書,描述陳建仁對肝炎及肝癌防治的卓越貢獻,以及台灣被世界衛生組織讚譽為「全球第一個成功消滅B型肝炎疫區」之地。) 而陳建仁上任閣揆當天,就表示這是他人生最後一個政務人員公職,他將全力以赴,沒有懸念;他並勉勵內閣團隊,作為人民公僕,真正的權力是服務,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他首度主持行政院會當天,還邀六都首長列席,並強調「建設不分黨派,團結不分藍綠」;六都首長不分藍綠也予以讚美,如盧秀燕說她覺得陳揆表現比預期更有誠意與耐性、蔣萬安說他感受到陳揆滿滿誠意⋯。連沒有參加院會的親民黨宋楚瑜也透露,陳建仁曾請教他對於年金改革意見,他認為陳是一位可溝通、願意革新的政務人才,「陳建仁在民進黨九合一敗選之際仍願承擔重任,國人期待形象溫和的新任行政院長能打開新局,讓中華民國真正成為人民幸福生活、團結共好的國家。」 蘇貞昌擔任閣揆時對國家貢獻良多,唯獨曾在議事殿堂與在野黨立委唇槍舌劍,遂被拒斥及抹黑到不堪聞問。而陳建仁身為敦厚純樸的暖男,穩健踏實,國民黨大老及主席竟仍對他及新內閣閣員壞話連篇。這些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他們要勾結中共,用仇恨及抹黑民進黨製造選民誤解,並像媒體評論指出的「錯亂敵我關係,唱和中共立場,散布疑美論,把提升台灣國防安全說成壞事,歸罪我方政府造成兩岸僵局,以便下架民進黨,讓國民黨重返執政,中共不戰而能逼降、輕易統治台灣」。 作者/孫慶餘

親中政治人物的「責任倒置」症候群

從馬英九評論美國國會眾議院麥卡錫議長的訪台計畫說起 在去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共和黨重新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取得多數黨地位後,歷經與黨內強硬派多度角力後,終於出線當選議長的麥卡錫,為了展現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同時也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之意,決定循其前任—民主黨的裴洛西—的腳步,規劃在今年春天訪問台灣。 照理講,以台灣作為思考立場出發點與本位、同時也有正常邏輯與判斷力的台灣人,就算沒有對麥卡錫議長的計畫表達熱烈歡迎,至少也應該不反對此一規劃,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這時候卻也又不甘寂寞地跳出來表達他的看法,在他的眼中,去年8月裴洛西的訪台,為台灣帶來很大的問題,以致於他竟然認為「政府(面對麥卡錫議長的訪台計畫)一定要慎重,別讓問題一再發生」,雖然說在台灣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在不違反刑法上誹謗或妨害名譽等罪、以及民法上侵害人格權等相關法條規定的前提下,每個人的言論自由也包含評價他人言論的部份,而馬英九的此般言論又應該如何被評價? 坦白說,去年8月中國黨政當局面對裴洛西訪台所做出,從軍機軍艦出動擾襲台灣近海近空的頻率大幅暴增,再到在台灣周圍劃定區域、展開相當規模的軍事演習,甚至試射地對地飛彈落入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也對此在所不惜的一連串反應,不僅除了滿足中國的內部政治需求—對中國民眾施打假民族.真帝國主義興奮劑,以轉移中國黨政當局當時推動強硬的社會清零策略、以及因此在中國內部所產生的各種民怨焦點—以外,對中國以外的世界,特別是台海、東亞,乃至於整個印太地區安全保障的穩定,毫無助益之可言,而且也是中國當局的一次過剩反應,充分體現中國當局面對國際局勢不如其意時的巨嬰心態,無論從什麼樣的角度來看,都不是可取的行為。 但,我們的馬前總統,在一邊享受由台灣人的稅金所向其支付的退休禮遇的同時,卻也不忘記他中國人的自我認同,當台灣與中國起摩擦或爭議的時候,他總是站在中國人的立場,為中華帝國主義與中國當局張目、並為中國當局開脫卸責,進而將原本應該由中國當局承擔全般責任的爭端,不當地轉嫁到台灣一側,這樣的中華民國前總統,還沒有因為他的親中言行,而被拔除退休禮遇,毋寧是一件令人憤怒的事情。 而這樣的責任不當轉嫁、甚至可以說是栽贓污衊的歪理論述,也常常出現在台灣的各色親中政治人物、以及不同的事物領域,馬英九的這一類論述,可以說只是台灣親中政客們的冰山一角。 就拿兵役與軍購等國防安保議題來講好了,為什麼台灣要將兵役從馬英九時代的4個月軍事訓練役,恢復到1年的役期?還不是因為軍事訓練役的期間與其訓練內容,無法充分應對中國軍事上謀台日亟、威脅不斷加劇的情況,所以台灣必須提升戰備,而役期長度的恢復與訓練內容的優化,以及各種有助於台灣應對中國敵情的武器裝備的採購,不都是為了強化台灣防衛能力之所需?但看看那些親中政客講的是什麼話?「美國人把台灣人當棋子,要把台灣子弟送上戰場送死」?「台灣做再多都不會贏、做什麼都不對,只有向中國屈服,才能夠換到和平與繁榮」?「美國不僅賣二手武器給台灣,還要哄抬武器售價」?這些親中政客在提及台灣的國防安保問題時,為什麼總是盡可能的幫中國開脫或淡化責任,而將台灣描述成既不自量力、也窮兵黷武加好戰的反逆者?不正是他們心中的中國人認同、以及大中華帝國主義心態在作祟,以為這樣就能夠成為中國當局眼中的統一功臣,在他們所認為的事成之後,能夠獲得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所導致的嗎? 又如台灣與中國之間的貿易爭端,特別是最近這1~2年間,中國以與台灣之間的貿易關係作為政治工具,動輒禁止進口台灣農漁產品及各種食品,在2國之間所引發的貿易衝突,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警悟到在貿易關係上過度依賴中國的危險性、並進而衍生出與中國拉開距離的正確想法的同時,某些親中政客不是從貿易文件、中方的產品分類等等細節切入,去將責任污衊到民進黨所執政的中央政府,就是譴責民進黨政府,宣稱說「都是因為民進黨政府造成兩『岸』關係緊張,所以才會連帶導致兩『岸』經貿關係不順」,並擺出請求中國當局恩准重開貿易的姿態;而當中國當局真的忸怩作態、以一種「天朝放不逞叛民一條生路」的架勢,恩准少數廠商重開食品進出口貿易以後,不僅金門的大小政客紛紛向其祖國謝恩,就連台灣的某些政治人物,例如我們新近連任、意氣風發的台中市盧大市長,也藉機複製韓前高雄市長的「貨出去、錢進來」的自以為庶民語言,作為其窺伺中華民國正副總統大位的試金石,這一連串的戲碼,在令人感到可笑且滑稽的同時,卻也令人不禁且嘔且怒。 在當前民進黨政府尚待重新整頓其內閣團隊,盡可能做好剩下的1年3個月任期,而賴清德副總統兼黨主席所領導的民進黨黨務與選戰團隊,也還在重組與暖機的此時,府院黨尚無法針對中國與其在台協力者的各種污衊、抹黑與歪曲,進行強而有力的反擊,也是台灣人的意料中事,但有正常思維、分析與判斷能力的台灣人,面對如此惡質的責任倒置、以及充滿歪理謬論的顛倒是非黑白,卻也沒有再卻步不前的理由,現在就開始動起來,從身邊對親中政客此般言說操作還渾渾噩噩的親友開始做起,以台灣本位與理智說服他們,一點一點地拭去蒙蔽他們心智的各種灰塵髒污! 作者/吳哲文

人家可是「教主」了,怎麼還要人宣佈參選?

人家已經是「教主」了!十八人抬轎子還不快準備好!還說甚麼「要參選要快點,誤了點,可不要怨天尤人了!」 你我小公民們可千萬不要以為他(侯)說:「面對甚麼事都要永遠團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有他不一樣的角色!」 只是拜命再三,謙沖為懷,承繼封建文明的國民黨大咖,甚麼事都要有姿態,不得不然:要如此,國民黨內才能永遠團結在一起,倒也不無可取之處! 重要的,你我小公民們難道到現在,還不明白他(侯)是,或是自以為他是,怎麼樣的角色?台灣人民,至少是新北市民都該清楚:侯不正是眾望所歸,天命難違,天上掉下來的主子嗎? 那麼,你們這些未接戰就棄甲曳兵的國民黨大咖們,還在遲疑,阿Q甚麼?趕快承天奉運,辦事去!還沒縫好的黃袍,快快縫好!洪憲大典的高台還沒建好,趕快建!登基大典難道要市民的公民投票同意嗎?—— 難道還要等到他(侯)到強國訪問,看看侯是不是夠格當人家的卒子,再說? 你們這些居心叵測的國民黨大咖們,還要再玩2019年對付韓國瑜教主的那一套計謀:先是三十一位大老,檄文「團結奮鬥,救中華民國」,登國內各大報,誓言國民黨要選出最能獲勝的總統侯選人(當然是指當時日麗中天、無人可敵的韓國瑜)。黨中央私下承諾「徵召」,鼓勵他(韓)去強國訪問。謠傳強國的「深層政府」對韓的表現,甚為不滿。「類國事訪問」怱怱改為宣慰僑胞之旅,結果在藍營媒體、名嘴宣揚之下,訪問當然是浩浩蕩蕩,非常成功! 是不是成功(如果依據原先「類國事訪問」的目的)?韓國瑜夫人最為清楚,她回國桃園機場,對記者公開談話,真實且傳神,她說:被人在背後「開槍」的感覺不是很愉快!原來黨中央已經靜悄悄地把「徵召」改成「初選」,郭台銘進入初選名單,其間的折衝是不是有「強國因素」,我們不得而知? 所以說侯市長說「他不是強國的卒子(或是棋子)」是有非常「深層」的意思!他堅拒在「初選」議題上鈎,「韓鑑」不遠,這是國民黨中央自造的業!國民黨內深謀遠慮、居心叵測的大咖們,現在只有強力鼓吹他(侯)訪問「強國」;侯若有所畏懼,更落人口實「他的國際觀不足!」 侯教主和他的信徒們,你們有對策嗎?只是說「永遠團結在一起」就夠了嗎!萬一國民黨中央和大咖們再度覺悟「每個人都有他不同的角色」,不忍剝奪新北市民熱愛的「父母官」;而又再來個「徵召」的老把戲,—— 郭台銘大爺您準備好了嗎 ? 作者/東林黨

Recent Posts

[轉] 教育部「虛實不分」的訴願審查

[轉] 教育部「虛實不分」的訴願審查

林智堅被檢舉碩士論文抄襲竹科管理局的專案報告。中華大學的學倫調查判定抄襲成立,決議撤除林智堅的碩士學位。林智堅不服提出訴願,但已被教育部駁回。 本案的實質爭議是「一稿兩用」,但中華大學卻做出「抄襲成立」的虛假判定。教育部的訴願委員會竟也「虛實不分」,全盤接受中華大學的判定與懲處。以下是我的分析: #專案承攬的常態 [...]

More Info
國民黨為何對新內閣壞話連篇?

國民黨為何對新內閣壞話連篇?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慘敗,內閣改組呼聲甚囂塵上,春節期間蔡英文終於宣布府院新人事。新正年初原該是講好話時機,各界對新內閣的感受大都良好,但國民黨大老及黨主席等卻壞話連篇。 [...]

More Info
親中政治人物的「責任倒置」症候群

親中政治人物的「責任倒置」症候群

從馬英九評論美國國會眾議院麥卡錫議長的訪台計畫說起 在去年11月美國期中選舉結束、共和黨重新在美國國會眾議院取得多數黨地位後,歷經與黨內強硬派多度角力後,終於出線當選議長的麥卡錫,為了展現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同時也表達對台灣的支持之意,決定循其前任—民主黨的裴洛西—的腳步,規劃在今年春天訪問台灣。 [...]

More Info
人家可是「教主」了,怎麼還要人宣佈參選?

人家可是「教主」了,怎麼還要人宣佈參選?

人家已經是「教主」了!十八人抬轎子還不快準備好!還說甚麼「要參選要快點,誤了點,可不要怨天尤人了!」 你我小公民們可千萬不要以為他(侯)說:「面對甚麼事都要永遠團結在一起,每個人都有他不一樣的角色!」 只是拜命再三,謙沖為懷,承繼封建文明的國民黨大咖,甚麼事都要有姿態,不得不然:要如此,國民黨內才能永遠團結在一起,倒也不無可取之處!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