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觀察 . 獨立評論 . 多元觀點 . 公共書寫 . 世代翻轉

  • Home
  • English
  • 評論
  • 民意
  • 時事
  • 生活
  • 國際
  • 歷史
  • 世代
  • 轉載
  • 投稿須知

[轉] 中國為何無法「偉大」?

  • 國際
  • 時事
  • 評論
  • 轉載

一個大國不謀求真正「偉大」的「和平崛起」,而只想「強權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志在「帝國崛起」,從對內厲行數位極權及剝奪香港自由、蓄意侵台及消滅台灣民主、向周邊擴張以重建「天朝」「朝貢」體系,到與美國爭霸、推翻普世價值;這樣的大國不只不是文明世界之福,還是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及人類之禍。

習近平上台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習政權的「中國夢」。但世界各國尤其民主國家很快就發現,「中國夢」是以對內肆行數位極權、侵害少數民族及迫害新疆香港,對外肆意擴張滲透、施行不公貿易、竊取及掠奪高端科技、蓄意入侵並消滅民主台灣,以建立亞洲獨大帝國及最終奪取世界霸權、推翻普世價值為目的,一點都不「偉大」。發現「中國夢」意圖的民主國家於是開始防範及譴責中共野心、罪行,進行抗中結盟,並對同屬華人國家但堪當「民主典範」的台灣讚譽有加,保護台灣免受中共侵略也越來越受重視。

中國夢很大,但不偉大。 圖片來源:武陵金旺
中國夢很大,但不偉大。 圖片來源:武陵金旺

以美國為例,主導川普政府對中政策的龐畢歐不但指「台灣不是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而且發布聲明,解除美台交往限制,全面提升美台關係;他還公開強調美國的對中強硬政策是共和民主兩黨共識,對中共採取「不信任及核實」才是保護美國(及世界)自由的戰略核心。此一對中政策拜登政府依然持續,拜登二月初發表就任以來首場重要外交政策演說,即以「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形容北京,並誓言在任內反制中共的經濟劣習、侵略脅迫、壓制人權等。
幾天後拜登接受CBS訪談,又說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接著他又在CNN節目上說美國要重振在聯合國及其他相關機構的人權發言人角色,讓中國為其侵犯人權行徑付出代價;他並說他最近和習近平通過話,告訴對方美國總統若不能代表美國的價值觀,這個職位就很難做下去,因此他對中共在香港新疆的迫害及「侵略台灣」大表反對。二月十九,拜登政府上台後首次由美方主導的美日印澳四方對話,進一步達成「堅決反對中國試圖憑藉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共識,四國並將與歐洲和東協加強合作,推動「自由與開放印太」。更不必說,日經新聞近日報導,拜登總統將簽署行政命令,攜手台日韓等盟友,積極打造「去中國化」的科技供應鏈。

事實上,對中共不信仼的,並非只有美國。中共對新疆香港的迫害及言偽而辯,早已引起舉世民主國家公憤。中共的「戰狼外交」「脅迫式外交」及「人質外交」,更是惡名昭彰。春節期間加拿大號召五十八國連署,發表反對「人質外交」國際宣言,公開譴責「任意拘押外國公民做為外交談判籌碼」的國家,主要即劍指中國。

而中共對台灣的侵擾及脋迫,除了美國行政、國防系統反制及參眾兩院各有護台提案外,其他民主國家也逐一發言護台及加入護台行列。如加拿大參謀總長針對中共威脋台灣,呼籲西方國家制定大戰略,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並讓中國明白對台動武會有什麼後果。如日本執政黨成立「台灣専案小組」,以台灣周邊的安全保障為目標,增強日本自衛隊實力及與美台軍事合作機制,共同對抗中國威脋。
不談西方民主國家,即使中國周邊國家也大多無法信賴中共。唐米樂2017年《中國的亞洲夢》一書指出,「中國夢」本身就是建立亞洲帝國的大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求中國恢復身為亞洲主宰大國的歷史地位;不幸,「中國想要說服其鄰國,擁護奉北京為中心的亞洲新秩序,卻沒有人願成為中國藩屬。北京追求的命運共同體,被整個區域視為威脅而非機會。」(註:當代民族國家及主權在民大行其道,不只沒有鄰國願做「天朝藩屬」,而且大家看到「民主典範」的台灣及「自由社會」的香港被中共如此對待,還能不油興「脣亡齒寒」「兔死狐悲」之感嗎?)

為什麼不論西方、亞洲都無法信賴中共?因為中共政權缺乏「偉大」素質及表現。這從英國及加拿大兩位「中國通」根據親自見聞及多方求證寫下的三十萬言力作《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就能得出梗概。其中「神話和謊言建立的國家」「中國式傲慢」「瘟疫培養皿」「民主藥丸台灣」「中國的自由之聲」等章,無不歷歷如繪,十一年後重讀猶覺栩栩如生,合乎現實。

例如「神話和謊言」一章指出,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說「如果謊說得夠大,而且不斷重複,人民終會相信它。而這個謊要延續下去,就絕不能讓人民知道謊言導致的各種後果。因此國家利用所有權力打壓異議,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真相是謊言的死敵。」結果,中共領導人把這番話發揮盡致,現今的中國實際就是一個謊言王國,幾乎所有官方新聞和聲明都是一半真相和全部謊言混合而成,建立在他們揑造和杜撰的歷史上。⋯
而「中國式傲慢」一章指出,中國式傲慢是一種迴避中國境內問題、否定他國疑慮的方法。它代表了黑白顛倒的世界觀,把問題簡化成全世界都在欺負(誤會)中國。中國藉此宣示自己正直清白,錯誤推給別人。目前中國跟世界的關係就建立在中國式傲慢上。⋯

「瘟疫培養皿」一章指出,中國對國內疫情絕對保密,一向不跟國際組織分享衛生資訊,2003年SARS一開始傳出疫情,中國就封鎖消息。對中國來說,政治比健康重要。中國會一直阻撓台灣加入世衛,正因把台灣視為中國一部分;儘管從各實際層面來看,台灣都是個獨立國家。⋯

「民主藥丸台灣」一章指出,民主是苦口良藥,將民主注入極權或共產國家,就是服用「民主藥丸」。這是中共絕不允許的,認為一旦服下這顆「毒藥」,民主就會像病毒一樣擴散。所以只要看中共對台灣前任和現任民選總統的態度,就知道北京不可能服下「民主藥丸」,還說一定要奪回這個「叛亂省分」。儘管兩岸維持現狀符合北京利益,中共卻一直在為武力犯台準備,把最精良設備部署在台灣對面,並為侵台進行多次大規模、多部門演習。⋯

最後的「自由之聲」一章則指出,至今仍是中國社會沈痛傷口的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一年,台灣學生也上街要求全面民主。而中共對學生抗議的反應是血腥鎮壓,台灣李登輝總統則是邀學生代表進總統府協商,給予支持,並承諾為台灣民主化努力。結果,中國歷經了兩千年王朝統治,從來沒有實現民主,過去六十年更把自己封鎖在共產主義門後,台灣卻因跟中國切割,實現了全面民主。⋯

《中國無法偉大的50個理由》不只討論了上述各層面,還觸及極權統治的對內對外諸多層面。讀完此書最引人深思之處就是,一個大國不謀求真正「偉大」的「和平崛起」,而只想「強權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志在「帝國崛起」,從對內厲行數位極權及剝奪香港自由、蓄意侵台及消滅台灣民主、向周邊擴張以重建「天朝」「朝貢」體系,到與美國爭霸、推翻普世價值;這樣的大國不只不是文明世界之福,還是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及人類之禍。難怪發現「中國夢」意圖的民主國家開始防範及譴責中共,進行抗中結盟,並對堪當「民主典範」的台灣讚譽有加,同聲反對中共侵略台灣!

作者 / 孫慶餘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轉載,原文出處:風傳媒)

Share this:

  • Facebook
  • Twitter
  • Email
  • More
  • Tumblr
  • Pocket
  • Pinterest
  • LinkedIn

Related

中國 中國夢 國際 川普 戰狼外交 拜登 新疆 民主 美國
2021-03-03 新公民議會

Post navigation

切記停水之苦! → ← 從網友洩密案看國安局性騷擾醜聞

Related Posts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苗栗日前發生48歲男子持刀隨機砍傷人案件,犯嫌10年前就在同地點以同樣手法犯案,出獄才半年就重蹈覆轍,引發輿論譁然。本案突顯現行針對刑滿出獄犯罪人的管理監督機制闕如,亟需補強。         我國出獄的犯罪人大致可分為「假釋出監」與「刑滿釋放」兩類型。前者按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在保護管束期間,由執行保護管束的觀護人對假釋出監者實施訪視或約談,以進行監督與輔導,如渠於假釋期間故意犯罪受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或違反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2明定應遵守事項且情節重大,都可能導致假釋受撤銷,需重返監獄執行殘餘刑期。至於如本案犯嫌般的刑滿釋放犯罪人,雖有各地的更生保護會提供輔導就業、短期安置、資送回籍等協助,然而該會屬財團法人的公益機構,並無法定強制力,因而欠缺監督管理機制。         針對本案般曾吸毒、具暴力傾向且因在監表現惡劣未獲假釋的犯罪人,因其刑滿釋放後再犯罪可能性高,應考量採行刑法中替代或補充刑罰的手段:「保安處分」。相較於刑罰係針對犯罪人過去之犯罪行為科以之處罰,而保安處分係針對犯罪人之危險性,為預防其未來犯罪,危害社會大眾安全,所實施之保全或矯治措施,如刑法第91條之1即規定性侵害案件受刑人,於徒刑執行期滿前,經鑑定、評估,認有再犯之危險者,經法院裁定入相當處所進行強制治療,且強制治療之期間至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目的即為防衛社會安全,故應將此種保安處分擴及惡性與再犯危險性均高的暴力犯罪人。此種犯罪人如服刑屆滿前經暴力風險評估有再犯之虞者,應先令渠至專業醫療機構接受認知輔導教育、情緒管理與衝動控制及戒癮治療等輔導或治療,至改善引發暴力的扭曲認知思考為止。         再者,若此種犯罪人重返社區,實有必要強化監控力度,應考量由地檢署對其執行科技設備監控,並與警方監視錄影系統介接,以即時掌握其行蹤與動態,一旦發現有攜帶刀械、投擲危險物等危害行為,警方就可即時制止,防堵傷害產生或擴大。 作者:王昱培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輝達(NVIDIA)選址或與地方政府合作時,往往需要與當地政府構築制度合作、規範協調與利益共享機制。然而,若地方政府模式如「部落級管理」般僵化、程序不透明、權責混沌,這樣的對話就會淪為單方面拉扯與鬧劇。近期台北市政府在某些政策與招商案上的操作,正展現了一個都市典型的困境: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實在讓筆者無言以對。 跨國高科技企業奔馳前來來台設點,往往希望取得穩定的投資環境、明確法規預期與高效率的政府服務。這是一條雙向契約:地方政府提供土地、稅務優惠、公共基礎建設與行政協助,企業則帶來資金、就業與產業升級動能。當一方失聲、另一方不得其回,契約精神即告破裂。面對讓人無言以對的地方政府,可能在以下幾方面暴露短板: 首先,制度流程不夠清晰,若政策說明不完整、地方審查程序繁瑣、跨局處協調障礙多,企業可能等不到回音; 其次,利益分配不透明,地方政府常在招商談判中提出若干條件(如建設義務、土地回饋、稅收分成等),若未預先公開企業與政府權責,洽談過程很容易被質疑「暗盤交易」或利益輸送。       第三,權責界線模糊,台北市政府若對某些區域或地方自治單位,卻因管理權責分散、自治能力強,市府在招商時可能無法快速介入或協調。這種「部落級」狀態,實質上降低了跨部門整合與效率。       第四,政治風險高漲,尤其碰到地方選舉、議會動態、居民抗爭壓力,可能使政府在招商案進度中遲疑或變卦,使輝達投資北士科面臨政策不確定性。 類似輝達這種跨國企業與部落級政府的權力博弈,台北市政府表現得像「部落級政府」一詞,筆者借用來形容那些在特定區域擁有強大自治或遊戲規則制定權的地方勢力:視招商為談判、視資源為自留地、視流程為談判籌碼。這種模式與跨國企業的制度化邏輯常有衝突。台北市作為我國首都,一直被視為制度化、專業化的典範。但若在招商與重大產業布局上,仍呈現部落級政府運作型態,那對城市治理是一大警訊:乃治理效率被削弱,招商、審查、跨局處協調、公共設施提供、環評與後續監管等,要做到「一案到底、快速回應」,不能靠個別協商,而應仰賴制度設計。 部落級政府若讓每案都成為「談判個案」,長期下去會拖慢整體招商速度與信賴度。為了避免「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的困局,以下是筆者建議政策建議:首先,建立招商條例與公開準則,制定一套明確、公開、可追蹤的招商與合作條約準則,避免每案都必須重新談判。政府應預先公布招商條件基準(獎勵、回饋、土地使用、稅收分成等),企業可依據這些基準自行評估風險;再者,「跨部門整合窗口」與「一站式審查制」對重大科技事業或投資案,市府應設立專責窗口或整合小組,負責跨局處協調、法令排除、進度管控等,免去企業來回奔波與資訊斷層。 輝達若選擇在台北投資或合作,而市府無法依法回應、制度化接軌,那跨國企業與地方政府間的對話即使未破裂,也極可能陷入尷尬的默契僵局。這樣的場景,是一座都市治理的縮影:當地政府若仍以部落級方式操作關鍵招商案,那麼城市將失去制度魅力,難以成為跨國企業青睞的智力熱土。對台北而言,筆者憂心地認為倘若不在招商制度、公共治理、資訊透明與跨部門協調機制上升級,未來即使再多跨國企業落腳,也可能因彼此理解落差被挫敗。輝達或其他全球科技巨擘,不必也不應被迫默守沉默;而台北市若真想在國際舞台捍衛都市品牌,必須告別部落式管理,迎向制度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未來。 作者:林士清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9月23日爆發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讓全國人民的目光焦點都在這個東部偏鄉,尤其在媒體上看到,搭乘台鐵前往光復站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這些畫面感動無數台灣民眾,甚至引來外國媒體報導。不過,外界很少注意到以當地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聲音,也不關心在地部落的歷史脈絡,甚至在無意間接受媒體與網友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媒體說的花蓮縣「光復鄉」,顧名思義,是戰後所謂「光復」才出現的外來新地名,缺乏在地的文化意涵。其古地名為「馬太鞍」,源自阿美語Fata’an,意指「樹豆」,因為阿美族的祖先發現此地盛產「樹豆」,成為重要的糧食來源。實際上所謂的「光復鄉」,約有一半人口是原住民族,其中有兩大阿美族部落世居於此,除了馬太鞍部落,另一個是知名的太巴塱部落(阿美語Tafalong,意指白螃蟹)。因此,當地原住民族曾有將「光復鄉」正名為「馬太鄉」的倡議運動,然而尚未成功。所幸一些網路意見領袖注意到這一點,有意識地使用「馬太鞍」這個原鄉地名,而非「光復鄉」。 其次,在網路流傳的災區短影片,出現當地原住民族居民在救災過程苦中作樂、自娛娛人的畫面,譬如拿出啤酒請「鏟子超人」一起喝,底下的網友留言出現兩種觀點:第一種是漢人沙文主義的惡意歧視,這必須檢討與批判,不必多論;第二種是出於善意,稱讚原住民族的樂觀幽默、熱情好客云云,但這卻隱含著「微歧視」的危險。 所謂的「微歧視」,是指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或無心之過,實際上卻具有負面歧視意味的語言或行為。「微歧視」的特徵是涉及地位不對等的權力關係,而其內容往往不被主流社會認為是冒犯或歧視,因此常被視為玩笑話。 以前例而言,當地的原住民族居民為了回饋救災的「鏟子超人」,拿出啤酒共飲,這是人之常情,卻容易導向原住民族愛喝酒、及時行樂的刻板印象,忽略了這只是漫長的救災過程之中,暫時紓壓的一個微小片段。 原住民族面對巨大的自然災害,與漢人同樣有負面情緒,無論是無能為力、難過或憤怒,不應簡化為單一的族群特質,就像男性要陽剛、女性要溫柔的性別偏見。外界需要尊重原住民族自己的聲音,並把焦點放在導致當地居民處於社會弱勢地位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尚智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國民黨主席選舉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原本被認為勢如破竹的鄭麗文聲勢近日遭遇重挫警訊,黨內暗潮湧動,棄保效應似乎悄然浮現,成為左右勝負的潛在關鍵。這場選戰在多角競爭的外衣之下,實則是派系競爭再分配的博弈現場,誰抓到「流動票」、「棄轉票」,誰就可能勝出;而非重構黨理想及政策路線。         最近有媒體公開一份全黨員民調,顯示鄭麗文以約30% 支持度領先群雄,遙遙領先郝龍斌、羅智強等人。畢竟近期鄭麗文對綠營展現強硬、比深藍更深藍,在兩岸立場上更加激進,間接影響羅智強民調。羅智強與鄭麗文在政治風格與支持圈重疊頗多,甚至吹起「棄羅保鄭」或「棄羅保郝」風向,意在討好深藍選民,然近期因鄭希望拜訪力倡親美、偏保守的日本新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犯深藍選民大忌,也許他們倆人都成為被棄保對象。        所以重現棄保效應,須了解國民黨主席選舉制度本身。根據黨內作業安排,這次選舉採「全國黨員直接投票、單記相對多數」制度。這意味著,每一張黨員票都相當重要,任何被忽視的票源都可能成為勝敗關鍵。然而,黨員結構本身也導致票源的重構空間被限定。據媒體報導,目前國民黨約有 33 萬名黨員,其中六十五歲以上並免繳黨費的長者約占 22 萬人,是所謂的「正統黨員」基數。真正能動員的票源,往往是在其餘約 11 萬名較具流動性的年輕黨員或地方自主黨員;換言之,誰能在這11萬票中動得票,就能左右整體佈局,尤其與地方派系綁定較深者。    因此,本次初選候選人中似乎主觀認為,只要放大自身優勢、壓縮對手空間,就可能發起暗中的票源拉攏、士氣動員、或釋出退讓訊號,刺激可游移之選票。然而,即使某候選人正式退選或釋出支持,也未必能完全引導票源轉向,事實上,藍營面臨長期結構問題即信仰動搖、兩岸敘事、醬缸文化、與地方坐大使中央式微等危機。   從其支持者組成可看出上述危機,深藍黨員是因仇視民進黨而不得不繼續支持藍營,然隨著九二共識逐漸失靈,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神主牌結合的媒介,主要是憲法中增修條文的「統一前言」,大中華國族意識仍如幽靈一般縈繞在國民黨身上,這卻與台灣主體意識背離,使該前言成為法律上一只具文。同時覬覦對岸統戰紅利與本土選票使近十年來藍營難以左右逢源,僅能被動祈禱綠營執政不力或卑微地祈求白營施捨年輕選票,如這次郝龍斌蔚藍白合呼籲柯文哲放下細故,共同下架民進黨。國民黨在國族論述上混亂,仍堅持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來麻痺選民,久之仍須面臨中美對抗現實,台灣必須選擇明確立場,深藍選民看著藍營未重塑一條新兩岸路線,想必心有戚戚焉。      至於藍營地方或年輕淺藍,前者基於過去派系共治延續的同盟關係,他們在護誰能帶領藍營贏得地方及中央大選,自己將在地方分一杯羹。年輕人則是最游移部分,畢竟藍營故步自封已久,加上與對岸「剪不斷,理還亂」的模糊關係,總使年輕支持者卻步。     從本次初選進行為止,藍營似乎沒意識到政黨理念是大於暫時選舉勝利與利益分配,試想,昔日綠營從1980年代崛起迄今,黨內面臨派系分裂、大角出走、多次敗選、台獨黨綱爭論,大體然卻堅持初衷,使人一見民進黨就聯想民主、本土自主性及進步價值,曾深陷多次危機總能熬過去,歸因於對建黨理想、本土化堅持,不選擇既要兩岸交流紅利卻又垂涎台灣政權,足供藍營當局思考。 作者:風林火山

Recent Posts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強化刑滿出獄犯罪人管理監督機制 防悲劇再生

苗栗日前發生48歲男子持刀隨機砍傷人案件,犯嫌10年前就在同地點以同樣手法犯案,出獄才半年就重蹈覆轍,引發輿論譁然。本案突顯現行針對刑滿出獄犯罪人的管理監督機制闕如,亟需補強。         [...]

More Info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看輝達投資士北科一案的荒謬

當全球矚目的科技企業輝達(NVIDIA)選址或與地方政府合作時,往往需要與當地政府構築制度合作、規範協調與利益共享機制。然而,若地方政府模式如「部落級管理」般僵化、程序不透明、權責混沌,這樣的對話就會淪為單方面拉扯與鬧劇。近期台北市政府在某些政策與招商案上的操作,正展現了一個都市典型的困境:跨國企業遇到部落級政府,實在讓筆者無言以對。 [...]

More Info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救災以外,花蓮馬太鞍的原住民族觀點

9月23日爆發的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讓全國人民的目光焦點都在這個東部偏鄉,尤其在媒體上看到,搭乘台鐵前往光復站的成千上萬「鏟子超人」,這些畫面感動無數台灣民眾,甚至引來外國媒體報導。不過,外界很少注意到以當地原住民族為主體的聲音,也不關心在地部落的歷史脈絡,甚至在無意間接受媒體與網友對原住民族的「微歧視」(microaggression),值得我們深思。 [...]

More Info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棄保效應浮現?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選票博弈」?

      國民黨主席選舉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原本被認為勢如破竹的鄭麗文聲勢近日遭遇重挫警訊,黨內暗潮湧動,棄保效應似乎悄然浮現,成為左右勝負的潛在關鍵。這場選戰在多角競爭的外衣之下,實則是派系競爭再分配的博弈現場,誰抓到「流動票」、「棄轉票」,誰就可能勝出;而非重構黨理想及政策路線。       [...]

More Info

搜尋

精選文章

川習會的中美矛盾是戰略,不是貿易!

2017-04-08 韓非

八仙樂園爆炸案:缺乏常識造成的災難

2015-06-28 異想

彰化縣民輪替後的哀與愁

2016-03-06 許家瑋

新文明病: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似正在增加

2015-04-13 楊庸一

訂閱本站

輸入你的電子郵件訂閱新文章並接收新通知。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
Powered by WordPress | theme Dream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