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措施不只是例行公事,如果能多點用心與創新,就能帶給客人更好的服務體驗,甚至是新商機!
自從一月中旬以來的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政府隨即將防疫措施升級,民眾也繃緊神經,深怕從「院內感染」擴大為「社區感染」(locally infected/transmitted),甚至是更嚴重的「社區傳播」(community spread,意即傳染來源不明,在社區中走動都可能被感染)。
無論是保持社交距離、配戴口罩、訪客量體溫及實名登記、手部消毒等各種防疫措施,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疫情全面減緩之前,這些防疫措施預期會維持很長的一段時間。雖然與國外相比,台灣人對防疫措施的配合度算是比較高的,不過絕多數人視為例行公事,態度消極被動。然而,如果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雖然各行各業都積極因應疫情造成的劇變,搶攻新商機,但是很少人想過,這些防疫措施既然是不得不做的事,又幾乎是造成生活不便的痛點,何不主動轉化為店家的創新機會?
以餐飲業來說,雖然大部分的店家都會戴口罩,但是在小吃店或路邊攤,至今依然可以看到少數不戴口罩的老闆,筆者看到這種情況,心裡都會對這個店家默默減分,原因很簡單,連戴口罩這種最基本的表面功夫都不願意做,在消費者看不到的地方,無論是環境衛生或食品安全,更令人沒有信心。
還記得去年初台灣首次出現疫情時,政府開始宣導保持社交距離的當天晚上,筆者經過公司附近的一間小吃店,老闆正在把店內座位隔出社交距離。這個店家沒有猶豫或觀望,在第一時間就落實防疫措施,心裡馬上對這家店大大加分,因為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從這件小事就能看出店家重視客人的態度。
進一步來說,防疫措施也能是店家的創新機會,甚至把造成客人不便的痛點,轉變為更好的服務體驗(service experience)。試舉兩個例子,第一,筆者有一次參加活動,主辦單位要求參加者必須填寫防疫問卷,雖然填問卷花時間,而且要留下個資,但是主辦單位請大家把防疫問卷投入抽獎箱,並在活動結束後馬上開獎,雖然只是小贈品,卻可見主辦單位的用心,以創意的作法化解消費者的不便。
第二,萬華有防疫旅館與門前的廣州街夜市合作,讓入住的客人透過通訊軟體叫夜市小吃外送,而且不收外送費。對旅館來說,這是一項滿足客人需求的創新服務,在未來疫情結束後,依然是招攬客人的賣點。另外,這家旅館相當用心,甚至舉辦「居家檢疫客人回娘家喝下午茶」的活動,讓這些客人轉化為帶給旅館好評的活招牌。對客人來說,雖然在隔離期間的行動受限,卻能一飽口福,據說還有人胖了好幾公斤。對夜市來說,原本因為疫情造成遊客減少,旅館引導入住客人點餐成為夜市的新商機,自然非常歡迎。如此一來,形成旅館、客人、夜市三方共同受惠的絕佳案例。
從這些例子給我們的啟發是--防疫措施不只是例行公事,如果能多點用心與創新,就能帶給客人更好的服務體驗,甚至是新商機!
作者 / 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