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寄託某位台裔政界人士在美國為台灣發聲,倒不如參考研究者楊光舜(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共同創辦人)的建議: 「突顯台美共同價值」跟不分族裔、政治光譜的在美國各界廣結人緣。同時,也應該跳脫族裔情感,更實際的看待美國的台灣移民社群實態。這或許是台灣輿論和社會,在看待這次拜登政府人事任命中,對台裔人士的期待和爭議時該省思的。
隨著拜登政府上台,對於美國政府的內部人事也進行調整,引起台灣媒體矚目的是具有台灣背景的戴琪(美國政府貿易代表)和趙克露(美國國際媒體署代理執行長),尤其是趙克露是在台灣出生、求學之後移民美國,在政大新聞系就讀期間和媒體人周玉蔻、影評家焦雄屏等知名人士同窗。這樣的淵源在趙克露的任命公布之後,趙克露成為台灣媒體特意報導的對象如「台灣再下一城」、「台灣女兒」等等溢美之詞,對於趙克露有著強烈的期待,孰料趙克露在上任後突然開除立場素來親台的自由亞洲電台總裁葉望輝(Stephen J. Yates)等前執行長派克(Michael Pack)聘用的高階主管,引起台灣輿論的失望和訝異。
趙克露對於友台的葉望輝等人如此處置,有觀察家認為是執行拜登政府清除川普時期舊人的政策;當然也有網友從趙克露的家庭背景和長期跟藍營交好的過往,推論是趙克露的大中華思想跟親藍營傾向使其無法見容葉望輝等人;且不論這起人事風波的動機跟政治議論,從台灣媒體之前對於趙克露的期待和關注,也可以看出台灣媒體和社會對於進入美國政壇的台裔人士的長年迷思。
台灣媒體和社會不乏對於美國台裔出身的政界人士如過往的趙小蘭、楊安澤到今日的戴琪、趙克露等人抱持「當事人有台灣背景,所以應該是親台」、「台灣之光」的族裔情感和政治期待交織的心態。不過如果深入了解美國台灣移民社群的生態,或許是可以更切實的了解實際情況。
事實上,在美國的台灣移民社群,除了本土色彩強烈的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等「台美人」團體之外,就是過往因為黨國淵源而得到出國留學及移民機會的深藍背景的移民、以及透過投資、依親移民的較無政治傾向的人士。而因為早期國民黨僑務系統等官方支持及資源挹注的關係、以及在地的關係經營,深藍背景的台灣移民在美國的台灣移民社群是佔有較大的輿論聲量跟政治關係,也因此許多如趙克露這樣台灣出身的深藍移民是比較容易進入政界,但是這些移民美國的深藍人士對於今日台灣的理解不一定和台灣主流社會相符,甚至有可能是脫節的,也不一定對於台灣受到中國壓迫的困境有切身的理解和同情。
不過,更重要的關鍵是這些台裔政界人士是以美國國益為重,並且多偏向建制派,而全面力挺台灣抗中是否符合美國國益是美國建制派仍感到遲疑跟仍未定論的課題,這些台裔出身政界人士自然也難以超脫這個範疇。對於這些台裔出身的政界人士抱持過度的期待其實是強人所難。
與其寄託某位台裔政界人士在美國為台灣發聲,倒不如參考研究者楊光舜(美國國會台灣觀測站共同創辦人)的建議: 「突顯台美共同價值」跟不分族裔、政治光譜的在美國各界廣結人緣。同時,也應該跳脫族裔情感,更實際的看待美國的台灣移民社群實態。這或許是台灣輿論和社會,在看待這次拜登政府人事任命中,對台裔人士的期待和爭議時該省思的。
作者 / 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