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如何選擇,當然會很大程度地決定「六年後會不會養出另一群柯文哲們」。罷捷案落幕後,究竟台灣政壇會有怎樣一番新氣象?
六年前民進黨養出了柯文哲;接下來黃捷會不會變成另一個柯文哲、台灣政壇會不會出現另一群柯文哲們呢?先說筆者的結論:事在人為,劇本還有得瞧。以下是具體的說明。
關於罷捷案,我的主張
先說明我自己對於罷捷案的主張。在投票案剛成立的時候,我主張的是「台派應該要補黃捷一腳,順勢罷免黃捷」,理由是:
一,根本不用擔心「黃捷被罷免,會被說成是間接替反同勢力、反萊豬勢力背書」。黃捷真的能夠代表台派嗎?黃捷被罷免了,就足以代表台派價值潰堤?
二,藍綠在高雄罷捷上力拼,萬一綠營輸了,結果是什麼?答案是:昭告天下「藍營想罷誰都一定會成功」!
三,相較於王浩宇在2019年逆風批判韓國瑜,黃捷不過就是對韓國瑜翻翻白眼、甚至(據說)還跟著喊「高雄又老又窮」。台派在高雄罷捷上賞黃捷一腳,就是在告訴全台灣的「表面台派,實際兩面三刀」政治人物「捍衛台灣要用真心用命拼,不是讓你演戲用的!你幹不來?想跳槽?慢走不送!我台派趁早拱上真台派來打拼!」
簡單一句話,就是:我主張台派順勢罷免風向雞,以免日後在中壢客倌佔多數的台灣選民結構中,此類風向雞變成政壇的主流路線,那就大勢去矣!
策略不只一種
時間回到三週前。當民進黨中央定調「全力搶救」。先不管最後搶救是否有效,必然的結果是「再也無法將罷免結果詮釋為台派唾棄風向雞」,也就是我主張的那一套策略注定會因為民進黨定調力挺而註定失敗。
所幸,下棋不是只能死抱唯一一種策略。「單刀赴會」是一種策略,「空城計」也是一種策略。不同的人依據不同的考量選擇不同的策略。以「事前」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用兵棋推演的方式,去「盡可能客觀地」推測哪一種策略比較好。相對的,當策略拍板定案之後,就必須要(也只能夠)盡全力把策略執行到淋漓盡致,以求勝率極大化。
劇情走向
接下來的劇情「將會」如何發展?可以如何推動?要探討這些問題,首先要正視民進黨定調「全黨力挺」迄今兩個客觀事實與一個主觀推論。
客觀事實一,許多民進黨政治人物全力挺黃捷。這說明了民進中央對於黨籍政治人物的動員令是有效的。
客觀事實二,罷捷案的投票率高達四成一,其中又有五成多的人「不同意罷免」,總票數遠遠高過於當時黃捷的得票率。若要說這多「出來的選票」都是黃捷自己贏來的,實在殊難想像。
主觀推論是:在這樣相對只是「區域性」的罷免案投票中,民進黨可以召喚出這麼多人力挺黃捷,應該可以進而推論「在鳳山地區,民進黨對於選民的動員力是不容輕忽的」、甚至是「民進黨在鳳山選區有很強大的宰制力量」。
後續推演
認清了這兩個客觀事實與一個主觀推論後,選擇「力挺黃捷」的民進黨中央接下來會怎麼推演戰局呢?
是,由著「啊!當個客觀中立的小清新真不錯!平時可以超越藍綠吸取中間選民的注意,出事的時候再來投靠民進黨就好」的政壇風氣逐漸蔓延?
還是,民進黨會政治正確地溫馨訴求呼籲「大環境已經變了!抗中保台是主流意識,而民進黨掌握了抗中保台的話語權,所以眾小黨們應該在『台灣優先』這個價值上與民進黨同步比較安全」?
又或者,民進黨會恩威並濟地放出風聲「就像王浩宇即便被黃捷開玩笑做文章,王仍願意為了保住台灣而選擇支持黃那樣;為了團結台灣,即便是風向雞,民進黨也願意給伸出援手,給一次機會;但下次再有人當風向雞,我民進黨就讓你的政治版圖大卸八塊、把你炸成炸雞塊配珍奶喝」?
民進黨如何選擇,當然會很大程度地決定「六年後會不會養出另一群柯文哲們」。罷捷案落幕後,究竟台灣政壇會有怎樣一番新氣象?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作者 / 吳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