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大生「接連墜樓」事件看校園自殺潮的補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需要全民學習的困境,也祈求我們都能先放過自己!並且,從不斷反思與探究自己的生命意義中,找回人生的目標,喜悅前行……」危機就是轉機,針對接連墜樓事件,我們除了要繼續關注之外,更要回到我們自身,好好愛自己!
連日來,台大校園發生多起學生自殺事件。而在11月13日,第3起墜樓事件又發生了!一名22歲的陳姓男學生,自社科院7樓頂墜落,造成意識不清、全身肢體多處骨折送醫搶救。這是從本月9日至今,短短5天內的第3起,不禁讓人深感恐懼,也疑惑到底怎麼了?
針對此事件,衛福部表示:「模仿效應已經產生,現在需要做的是趕緊補破網,盡快檢討事件原因,避免憾事再次發生!」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推測:「可能是事件發生後經報導,其他人、特別是心情正陷入困擾的學生,可能就會產生認同感,覺得輕生可以解決問題,再也不用煩惱。」
這真是讓人心碎的消息,並且接二連三…… 到底,面對這樣的危境,該怎麼辦呢?隱藏在危機中的自殺潮,反映出現代社會的什麼問題呢?讓我們從下列三個面向來討論:「1. 高材生的殞落代表著台灣教育的困境;2. 社會期待與原生家庭的期望,更使學生覺得無價值;3. 自殺潮的仿效背後,更需要生命意義的答案。」
首先,高材生的殞落代表著台灣教育的困境。台灣的填鴨式教育,專注在「教科書」的閱讀。但,對於生命的事理與探究,是完全缺席的。學歷好的學生,其實面對的是更多的「自我要求」與「內心壓力」!比起別人,他們的「挫折忍受度」更低,也更背負著「一定要成功」的社會期待。這常使得內心的情緒與問題,無從宣洩,沒辦法有更恰當的出口!所以,當碰到人生難題時,像是處理分手、心情低落等等,常不願求助,問題會更嚴重。
再者,社會期待與原生家庭的期望,更使學生覺得無價值。台灣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與社會賦予「讀書」、「讀書」、「再讀書」的任務!因此,不管是成績不好者,或是成績傑出者,都有著雷同的痛。成績不好者,認為被遺棄了,沒有未來。成績傑出者,覺得自己像一只棋子,是受別人期望所驅使及控制!甚至,當達不到外界的標準時,會更加自責與自我傷害。如同尼采所說:「21世紀的人們,是處在精神空虛的一群。他們失去了生命存在的意義,尋死變成歸依……」因此,如何肯定自己、找到自己、喜愛自己,變得非常重要!要警示的是,當自殺潮變得年輕化時,我們需要更全面的調整國家與社會的整體思維了,這絕非「年輕人」抗壓力不夠可以了結!
最後,自殺潮的仿效背後,更需要生命意義的答案。台灣教育在「哲學思辨」與「生命探討」方面,是完全不存在的。一直以來,是沿襲著過往的教育理念,以課本、考試來引導教學!訴求「標準答案」。這讓學生們從小就必須飽受「追分」與「符合社會期待」之苦…… 在工作之後亦然。我們很難去「做自己」,或是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自己」!當素養課程加入學習課綱之中,反而又變成一種「成績競逐」的新獵物。如此「不健康」的心態,其實與我們「社會」和「大人」的不健康心態及不平常心有關!當父母不放過自己,孩子就不容易放過自己。釀成諸多的墜樓憾事……
從台大生「接連墜樓」事件看校園自殺潮的補救,可以發現:「這是一個需要全民學習的困境,也祈求我們都能先放過自己!並且,從不斷反思與探究自己的生命意義中,找回人生的目標,喜悅前行……」危機就是轉機,針對接連墜樓事件,我們除了要繼續關注之外,更要回到我們自身,好好愛自己!
作者 / 黃宗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