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消費無鈔化的趨勢,固然得藉由相關規範的整合,為當前的無鈔支付支付提供助益,而非以一昧的壓制面對無鈔化,然而,當政府推動無鈔化政策時,亦應注意到難以配合無鈔化政策者的需求,並留意全面無鈔化帶來的隱憂,避免在無鈔化的政策下排除、打擊到弱勢的一方。
依據金管會電子支付資訊統計,9月底前電子支付使用人數約1049萬人,相較於7月底前統計約966萬人,顯示使用電子支付生活正不斷成長(註1)。海外如美國部分州、中國、瑞典等地也正邁向無現金社會,似乎無實體支付成為當前金融消費的趨勢。對此為了配合將來的無實體現金交易態樣,行政院送審的「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正經由立法院審查,以期普惠大眾使用非現金生活(註2)。
確實無鈔化帶來的方便不容小覷,不過,當一個社會走向無鈔化是否毫無爭議仍有待商榷,尤其若要求只能以數位支付消費,是否將衍生其他問題?舉例來說,為了推行無鈔化,需要在銀行等金融機構開設帳戶,從而無法開戶的人(不論理由為何)勢必將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推動無鈔化實與網路發展相關,倘若地方的網路流量與品質不佳,也將影響無鈔化的推動。此外,對於海外遊客而言,完全的無鈔化可能降低消費意願,即使有長期遊玩打算,也不必然會為此開設帳戶配合無鈔化社會,連帶影響相關觀光政策。
實則海外早有對於邁向無鈔化的趨勢表示隱憂,去年亞馬遜在紐約開設首家無店員商店Amazon Go時,為避免涉及歧視無銀行帳戶的消費者,即使以自動支付為特色,仍允許消費者以現鈔消費(註3)。另,在橫山光昭的著作《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一書(註4)指出,一旦省去以現金支付的動作,不僅容易忽略花費程度,更因為消費更容易,反而加深過度消費的風險。
整體來說,配合消費無鈔化的趨勢,固然得藉由相關規範的整合,為當前的無鈔支付支付提供助益,而非以一昧的壓制面對無鈔化,然而,當政府推動無鈔化政策時,亦應注意到難以配合無鈔化政策者的需求,並留意全面無鈔化帶來的隱憂,避免在無鈔化的政策下排除、打擊到弱勢的一方。
作者 / 張定國
參考資料
註1:引自金管會網站,「109年9月份信用卡、現金卡、電子票證及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資訊」,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11100002&dtable=News;「109年7月份信用卡、現金卡、電子票證及電子支付機構業務資訊」,網址: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009080003&dtable=News,(皆於2020/11/20閱覽)。
註2:引於自由時報網,記者王孟倫報導,「電支條例大修法 立院初審通過!金管會力拼明年上路」,2020/11/09,網址: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46687,(2020/11/20閱覽)。
註3:引於自由時報網,「涉歧視窮人 紐約新開「Amazon Go」收現金了」,2019/05/07,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782815,(2020/11/20閱覽)。
註4:橫山光昭著、林佑純譯,《90%的節約都會造成反效果》,頁55~57,2018/01出版。